分享

黄海 | 菜脯

 老鄧子 2018-07-03

 

  菜脯也称萝卜干,潮汕物产歌有“新亨出名老菜脯”句,其实当年新亨镇街市上所出售的菜脯,大部分是我的家乡玉湖镇农民挑过去出售的。少年的时候,我就曾经跟随父兄一起,挑菜脯到新亨镇去卖,卖了菜脯籴米回来度饥荒。


  在我的印象中,最苦最累的农活除清明插秧、三伏收割外,莫过于淋菜头(萝卜)、晒菜脯了。秋冬时节,气候干燥,当萝卜长到脚趾公粗,就必须天天施肥淋水。萝卜一般种在沙质地,离水源较远,一担水要爬上百米坡路,两三亩萝卜地,一天要挑几十担水。而且淋萝卜为提高效率一般用的是洒水桶,不是尿桶,到了菜地不能停歇,要按住桶杆一口气淋洒下去,劳动强度很大。天蒙蒙亮,寒风习习,父亲便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赶去担田沟水,迟去就被人捷足先登,找不到水源了。那时没有胶鞋穿,早晨的田沟水刺骨的寒冷,挑一担百来斤的水,赤足攀登在沙路上,有时脚后跟裂了口,钻心的痛。

当萝卜长到小腿粗,天气寒冷干燥,万里晴空,北风呼呼,就是“踏菜脯”的最佳时节了。生产队长在村头一声高喊:“踏菜脯了!”各家各户便齐齐出动,把分产到户的萝卜拔出来,堆积如山。大人把萝卜按在稻草上,用锋利的镰刀一划,萝卜便分开成均匀的两瓣。我也想学大人破萝卜,结果镰刀一划,两瓣萝卜大小不成比例,不小心还会划伤手指。萝卜划成两瓣后,放在竹筐里,浸到盐卤里泡一会,然后倒在用稻草垫底的土坑里。第二天一早,就要把萝卜翻出来,一片一片刀口向上,让太阳暴晒,北风吹干。如果是霜冻天,早上翻萝卜的时候,双手就会冻得红肿。到了傍晚,又要把萝卜收起来,浸盐卤堆土坑。当时我家有两三亩萝卜地,有二三十坑菜脯,一早一晚的劳动量很大,全家个个累得腰酸背痛。那时缺衣少食,早上为了御寒,我用旧水桶的铁线框,做了一个圆圈,用一条带叉的小树丫在圆圈后面推动,在通往踏菜脯的小路上玩滚圈圈,小跑起来暖暖身子。


萝卜用盐卤浸泡三天后,经太阳暴晒吹干,萝卜就变得软身了。这时把萝卜收集起来,一层层地叠在土坑里,一层层地撒上海盐,一层层地用脚踏实,这就是踏菜脯的“踏”字大概的出处吧。十天以后,白嫩嫩的萝卜,就变成一片一片巴掌左右厚的淡黄褐色的菜脯了。记得我家收成的菜脯,大概有几大水缸之多,到了“春荒”,父亲就把菜脯挑到新亨镇去卖,卖了菜脯籴米回来度饥荒。

菜脯油是我家乡的特产。当菜脯晒到七八天后,就要在土坑的底部安装一只陶钵,早上翻晒萝卜的时候把里面的菜脯汁收集起来,用铁锅煮一个小时,舀去上面一层泡沫,盐巴沉底了,中间一层亮晶晶的就是菜脯油。菜脯油有一股自然的咸酸甜香味,作为巴浪鱼和白斩鸡的蘸料,别具风味。


萝卜干富含维生素B和铁质,消食开胃,但萝卜干并非潮汕独产,福建上杭、浙江萧山、江苏常州等均有名产。萝卜干的腌制方法,不外乎冬至前后进行的“晒、腌、藏”三道工序,但相对而言,家乡的萝卜干更加原汁原味一些,不添加任何调味料和防腐剂,故可以长期保存。如储藏二三十年的老萝卜干,家乡叫老菜脯,乌黑发亮,散发出一丝微微的自然酸香味,具有开胃消食,消风行气之功效,为家乡一宝。菜脯、咸菜、鱼露并称“潮汕三宝”。只是现在家乡很少有人踏菜脯,老菜脯自然成为稀罕之物了。


近日网购一本妹尾河童所著的《边走边啃腌萝卜》,得知东洋日本人也嗜好腌制和食用萝卜。通过寻根问底,旁征博引,简单的腌食萝卜,河童先生都能够把它写成畅销书。据书中介绍,日本萝卜干的腌制方法源于江户时代,其主要原材料有白萝卜、海盐和米糠。将风干了若干日的白萝卜放入木桶,撒上盐,铺上一层米糠,再放萝卜,如此反复进行,最后覆盖米糠和稻草,再压上重石,腌渍一段时间即成。这样腌制的萝卜干香脆可口,但不像我家乡的萝卜干那样,可以长期保存。“素食与生活”应征稿选登。本次征稿由《深圳特区报》综艺副刊部和深圳齐善食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稿件刊登后,由中国素食龙头企业深圳齐善食品有限公司赠送“齐善素食”一箱。如继续选发《深圳特区报》前海文学版,按报社标准发放稿费。相关信息详见本微信公号2017年9月20日推送的《写好文,送素食,“齐善素食”诚邀您一起在《深圳特区报》畅谈“素食与生活”》(齐善素食在'天猫'专柜有售) 

本文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