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影像学报告单?看完这篇就知道了!

 无心过失 2018-07-03






DR(X光)、CT、MRI(核磁共振)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医生、病人以及广大的普通大众都已经非常熟知这些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而且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不断增加,与之相反的是影像学检查的日趋公益化(价格便宜)以及医疗保障的逐步覆盖,拒绝影像学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少。

只要进行了DR、CT、MRI等影像学检查,医生都会出具一份影像学报告单,如何看待这张看似普通又好像十分重要的报告单却大有玄机,不同的人群对待这份报告单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1

病人以及普通大众

病人以及普通大众拿到影像学报告单的第一个反应估计都是看报告单下方的检查结论,其中的部分人看完结论之后可能还继续阅看上方的影像检查描述,报告的描述除了偶尔使用个别的英文之外一般都是简单的汉字,可以这样跟普通大众说的是:报告的文字您是认识的,但其中的意思您一般是不会懂的!隔行如隔山,何况医学深如海,影像学报告并不是普通人能够看懂的,所以您拿到报告单后可以阅看,但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这样会耗费您大量的精力,最后您还迷糊到出不来。拿到报告单后正确的处理应该是及时找到您的就诊医生,听医生解说。


找到医生了,问题又来了,临床医生的诊断经常与影像报告单上的结论不一样,很多普通大众不理解,这其实是很正常不过的。疾病的诊断是临床医生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众多临床资料综合考虑得出来的,影像学检查仅仅是诊断指标中的一个小环节,并不一定与临床相符,所以,所有影像学报告单都仅供临床诊断参考,您千万不要把它作为最后的诊断,更加不能拿它作为诊断证明使用。

  

反复在多家医院就诊的患者就诊时经常会拿不同时间或者不同医院的报告单来对照、来询问,为什么描述不一样?为什么结论不一样?首先疾病是变化发展的,时间不一样,影像学的表现就可能不一样;其次不同的机器、不同的体位拍摄出来的影像也是不一样的,影像学诊断医生只对检查当时的影像负责;即使是同一张影像照片,同一家医院不同的影像学诊断医生,文字的描述习惯也会不同,这就好比高考同一个作文题目,一百万个考生就会有一百万个答案,影像学报告哪会有一模一样的描述。

  

最后提醒普通大众的是影像学检查不与贵贱论英雄,每个检查都有其优缺点及适应症,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选择相应的影像学检查,不是越贵的检查越好、得出的报告越准确,适合您的病情的才是最好的!


2

临床普通医生

对于广大的临床普通医生(包括全科医生、年轻医生、专科医生处理非专科范畴疾病时等)而言,人的精力有限,医生并不能面面俱到,不可能什么都懂,学有专长,尽管影像学报告不是绝对的准确,但它还是很有用的,临床诊断甚至治疗时要借助它但不能完全依赖它。不管任何一位临床医生,都必须重视影像学检查,了解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向影像学医生学习并掌握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的常规影像学表现,救治过程中才能做到随手拈来,游刃有余。


当临床普通医生接诊一名普通的病人时,阅看影像学资料时尽可能的在影像学报告的框架内向病人释说,遇到不符或者不懂的时候,及时与影像学医生沟通或者向自己的上级医生请教,弄清楚后再向病人解说,不懂装懂误人误己;如果接诊到已经明确的某专科病人,及时转到相应的科室诊治,由专科医生负责跟病人解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十个医生十个样,病人无所适从。

临床专科医生

很多病人很纳闷,看专科医生时,医生不看报告非要看影像照片,这其实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临床专科医生面窄易专,对专科内的疾病深有研究,这其中也包含专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由于专科医生有直接面对病人的优势,有时间机会来追踪,有其他资料来佐证,特别是可以通过手术等验证对错,影像学诊断水平一般都较高,况且影像学报告不能满足临床专科医生诊断和治疗的要求,所以,经验丰富的临床专科医生一般只看影像照片不看报告。


'只看影像照片不看报告'谁都想,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断的总结。这里提醒哪些年轻的临床专科医生,要重视影像学诊断,使自己快速经过'只看报告不看片子'的依赖阶段,尽早进入'看完片子再看报告'的思考阶段,尽快养成'根据临床看片子'的独自诊断习惯,仅凭影像学报告你的临床诊治会错漏百出,到处碰壁。同时也提醒所有专科医生,无论你的专科影像学诊断水平多高,你的整体医学影像诊断水平肯定不如专业的影像医生。


3

影像学医生

影像学医生有苦衷,他们面对全身的所有疾病,面宽难俱,似专非专,他们也想做到每一份报告都完全准确,但受设备条件、不能直接询问检查病人、无其他检查辅助、有些疾病需要一段时间影像学才有表现、临床医生不配合等诸多因素影响,心有余而力不足,错漏是难免的。

客观因素只是遮丑布,准确严谨书写报告是影像学医生的工作与责任!每个人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难处,作为影像学医生,必须与临床医生在同一个诊疗空间说话,了解临床所需,共同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因此对每一张影像照片都要认真进行分析,规范、全面、科学、客观的进行影像描述,据此得出一个中肯的影像学结论,确保诊断准确率才是影像学医生的主道!千万不能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过于武断,不留后路。


年轻的影像学医生应该多寻求上级医生帮助,多与临床医生沟通,勤于召回病人,学会追踪,自我纠错,确保自己影像学报告诊断的准确率。当然,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谁也不能保证影像学报告单的绝对准确,为避免纠纷,建议在所有报告单的下方尾注上注明:此报告供临床参考,必要时进一步检查确诊!病人看到后能够理解,遇到不适时能够及时复诊。


总之,影像学报告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成分,各方应该理性的、认真的对待,共同为患者的健康发力,为社会谋福!


作者介绍:

米琨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

仙葫院区副院长、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主任、

国家卫计委骨科内镜与微创医学广西培训基地主任

米琨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运动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关节镜-膝关节-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中国委员会华南区主任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会员、SICOT中国部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膝关节-膝关节镜-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PKASS)中国委员、国家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西部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协作联盟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兼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委员、印度《Journal    of Hand and Microsurgery》和阿曼《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Medical Journal》等国外杂志的特邀审稿专家、《中国内镜杂志》和《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好医术专栏作者》编委,2017年度骨科“运动医学组”最佳讲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