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与《易传》

 昵称56822055 2018-07-03

 

孔子与《易传》

 

由于《易传》本身包含的道家思想,所以学术界历来对于《易传》的作者是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易传》是孔子所做,另一种认为《易传》不是孔子所作。因为《周易》是后世儒家十三经之首,同时《周易》又是道家经典,所以作为儒家宗师,孔子对于《易经》的态度,对于儒家学者的意义就很重要了。那么《易传》到底是孔子所做吗?对于《周易》孔子又说过那些话?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⑴,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时候去学习《易经》,便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注释】⑴易——古代一部用以占筮的书,其中的卦辞和爻辞是孔子以前的作品。

  (杨伯峻《论语译注》)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古者养老之礼以五十始,五十以前未老,尚可学,故曰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如孔子不知老之将至,如卫武公耄而好学,此非常例。加,或作假。孔子为此语,当在年未五十时。又孔子四十以后,阳货欲强孔子仕,孔子拒之,因谓如能再假我数年,学至于五十,此后出仕,庶可无大过。或以五十作卒,今不从。

  亦可以无大过矣:此亦字古文《论语》作易,指《周易》,连上句读。然何以读易始可无过,又何必五十始学易。孔子常以诗书礼乐教,何以独不以易教,此等皆当另作详解。今从《鲁论》作亦。

  白话试译先生说:“再假我几年,让我学到五十岁,庶可不致有大过失了。”

  (钱穆《论语新解》)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刘聘君见元城刘忠定公,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十作卒,葢加假声相近而误读,卒与五十字相似而误分也。愚按此章之言,史记作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葢是时,孔子年已几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也,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无大过,葢圣人深见易道之无穷,而言此以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学,而又不可以易而学也。

  (朱熹《论语集注》)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太史公此说必有所据,“喜”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好”、“乐”,则孔子晚年始正经学《易》,明矣,“假我数年”是恨时间不够用,亦明矣。

    朱子知道引《史记》而否定“五十”,或为孔子“五十而知天命”,而学《易》成亦无过于知天命,而《论语》本章则有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之后还有过大过的意思,这就有一点说不过去。然而以《史记》所载,“可以无大过矣”亦可以就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多给我几年时间,如果能让我从五十岁以前就开始就学《易》,我对于《易》的认知和道的人生实践就可以没有什么大的差错了。这一句隐含的意思也就是孔子觉得他对于《易》的学习开始得晚了。

  杨先生的译文有解释不通的地方,即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应该知道《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了,也就是说他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以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他不可能在学《易》之前说这样的话。且这句译文本身就有点奇怪,为什么学《易》要到五十才开学呢,如果孔子此时未到五十,又何必为数年之后才开始的事情说“加我数年”呢。除非他认定学《易》要等到五十才可以,并知道他五十之后能活多少年,又知道他学成《易》需要多少年。

  钱先生的译文没有问题,只是与学《易》不相干了。这是个问题。

 

 

《十翼》即《易传》,是对《周易》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易传》即“十翼”。翼是“助”的意思,有如鸟的翅膀,用来辅助阐明“经”的意思。

《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

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

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早期一般认为《十翼》出自孔子的手笔,《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唐代陆德明录《经典释文·注解传述人》:“文王拘于羑里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谓之十翼。”《隋书·经籍一》记:“周文王作卦辞,谓之《周易》。周公又作爻辞,孔子为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在欧阳修之前,一直认定是孔子之作。欧阳修《易童子问》认为《易》之“十翼”各有瑕疵,以大量的例证,说明《系辞》,《文言》等篇之文“繁衍丛脞”、“自相乖戾”,皆非圣人之作[1]。熙宁二年(1069年),司马光表示:“新进后生,未知臧否,口传耳剽,翕然成风。至有读《易》未识卦爻,已谓《十翼》非孔子之言;读《礼》未知篇数,已谓《周官》为战国之书;读《诗》未尽《周南》、《召南》,已谓毛、郑为章句之学;读《春秋》未知十二分,已谓《三传》可束之高阁。循守注疏者,谓之腐儒;穿凿臆说者,谓之精义。”[2]

《十翼》非孔子之言,今已论定。清代姚际恒《易传通论》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都认为《易传》非出自孔子之手。戴琏璋阐述:“近人如钱穆、冯友兰、顾颉刚、李镜池、高亨、戴君仁……他们一致否定孔子作《十翼》的说法,所持的理由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易传》与《论语》在思想上有显著的差异。……《易传》与《论语》除了思想上有差距以外,在语法方面也有显著的不同;此外《文言》多用对偶句子,与《荀子》风格相近;《彖》、《象》两传韵语通押的现象,与《诗经》及《荀子》、《老子》及《楚辞》中屈、宋两家作品。这些现象也都可以作为《易传》并非出于孔子之手的证据。

 

 

 

 

孔子与《易传》-论儒家形上学体系的建立 

论文摘要:《易传》为道德的存在提供了形上学依据,其中的“尽性至命”是对传统的道德功利论的突破。《易传》是《春秋》乃至整个孔学的理论基石。

Confucius and Yi Zhua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taphysical system of Confucianism

  Abstract: Yi Zhuan offered a ground to the existence of morality, in which “probing deeply into human nature, even into human's destiny" in Yi Zhuan broke through the ethical utilitarianism, thus forming a principle basis for the Spring & Autumn and even the whole school of Confucianism.

  Key words: Confucius; Yi Zhuan; Confucianism;metaphysics

 

  按着太史公的说法,“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史记·孔子世家》,本文述孔子言行多以此为据)[1],十分明确地认为,孔子是《易传》的作者。太史公从杨何受《易》,所述必有来历。然而,自北宋欧阳修作《易童子问》以来,这一说法受到了怀疑。数百年来,置疑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开始怀疑部分《易传》非孔子所作,直到认为整个《十翼》皆非孔子作品。20世纪上半叶,《十翼》非孔子作品已成了多数人的共识。[2]然而,这一所谓“定论”,随着帛书《易传》及郭店楚墓竹简的出土,而被彻底推翻了。史记》所载不诬,《易传》为孔子晚年所作,这应是今天学术界的共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