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大叔学习伤寒杂病论之金匮要略第一 约说伤寒与金匮的区别与脏腑经络

 欲高门第快读书 2018-07-04

《金匮要略》作为曾经的皇家藏书,彰显其珍贵;而能二千多年前就散落到民间;我们一要感谢张仲景先师,二要加倍的研究。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是中医经典,是中医家们一辈子要精研的,作为二千多年前的医书,当然研读起来有很多困难,对中医小白更是艰难,也被很多初学者视为畏途。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世传都为张仲景的著作。但二书的体例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有些相同的方剂,二书所命名却有不同。如理中丸,在伤寒论中为人参汤;而有些方剂在伤寒论中有其名,但在金匮要略中才有其条文;如越婢汤,在伤寒论中有其名,而在金匮中则有用法。

我认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都是从上古传下来的;经过古代御医们,一代一代的经验积累,一条一条的定型后又口书相传下来的。尽管条文(方剂)代有增加,但古人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在传授时以“不改祖训”为原则。到张仲景,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我们也可以从方剂用药的数量与重量上感觉到方剂进化的脉络。如药的重量上有两、铢、分;有升而且也有尺;中药的处理上有嘴嚼、破八片、炮等;很能展现各个时代的特色。

孔子说:述而不作。可知古人著作,有“述”的部分,有“作”的部分;后代在解释世传医书时却没有把“述与作”明确区分开,而造成近代对药物剂量上的些须混乱与理解的混乱。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编排上也是不同的。其具体表现在其对“病”这个概念的上的不同理解或不同的处理上。

在伤寒论中,病的概念,是个表示某一类型这个概念;或者说,伤寒论研究的病是“一类病”,如阳明病,少阴病等等;

而金匮要略是研究单个具体症状的病,如“中风历节病”等。

或者这样说,金匮要略要表述的是当年(成书年代)或以前已经研究透彻的、对某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和预后都有了确切认知,并且已经给予了命名的疾患。

金匮要略中对已命名的病,都有了具体的治法;而在伤寒论则还要继续辩证论治;

说明在金匮要略年代,已经对某些病研究透彻了。给出病名,且具体治则的。

伤寒论则讲究辨证论治,而金匮要略则在“辨病”后已经有了标准的治则。

从对疾病的分类方法看,二者更不可能为一人或一时所为。当然了,作为汉代医家对远古时代中医治病的经验总结;从现代人看来,肯定有其局限的部分。

此为跟大叔学习伤寒杂病论之金匮要略的序。

以下为原文(原文用黑体字):


人体经络穴位图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原文)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解读:

上工,则高明的医生;金匮就是培训高明医生的。故首言上工。治“未病”者,则为疾病的早期或未发病之前,就截断疾病的传播,本条是讲疾病在五脏间的传播。

金匮年代,有五脏的生克理论,认为五脏患病具有传导性,从这个角度来研判,则治未病的所指,不是疾病没有发生之前的预防措施,而是患病后的处理措施:就是截断疾病在五脏间的传导,不让出现五脏衰竭而亡情况发生。

开篇首论肝病的治法为例,好像是来统帅全书的;很像用五行指导临床。但通观全篇,却并没有按照这个理论来展开。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解读:

本条是用药物的五味来指导对五脏的治疗的;涉及了五脏的生克问题;(可能涉及用药理论,还是留给博士后们去研究吧)。

用五行的生克,来阐述了肝病虚症治疗的用药原则“治肝补脾之要妙”;我总是觉得太牵强了。

本条讲解肝病以治脾为原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并以五行生克来讲解肝病治脾的道理。肝病的治疗原则:“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辅行诀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四季脾旺”,则人体“不受邪”;也就是五脏不会生病,不用温补。换句话,就是,脾旺,则其他四脏不受邪,不生病。强调了健脾的重要性。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解读: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这个是中医的治疗准则;为后世所效法。

关键在于“余藏准此”?怎样个推理呢?这个是重点。是按照五行生克来治疗五脏虚实呢,还是以“实脾”为治呢?今教材和许多讲解金匮要略的雄文,却对此支支吾吾,没有明确。

我的解释,“余藏”的虚症都是以是“实脾”为治疗原则。即五脏的虚症都应以实脾为治疗原则。

但是,金匮要略在其后的症治篇的分类却没有按照五行或五脏来分门别类的原则进行分类;而是以各症状进行分类,比如水气病,妇女妊娠、产后等分类。可以说,以五脏进行分类治疗与实际临床治疗并不一致。也不能指导辨证论治。

所以,前言大论部分与后面的不一致;使前言失去或者本来就没有太多对临床的指导价值。理论不能指导实践是不成熟或不好的理论,但实践的价值却依然是熠熠生辉的,这就是金匮要略。

从前言不搭后语看,前言部分以五行生克为指导的;五行生克理论在汉代比较兴盛,故前言的大论很有可能是汉代作品,为了给金匮一个完善理论基础。添足了。

(原文)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解读:

原文不难理解,这是以当年的科技水平对人生病的解释。把很多的病因归结于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