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致病因素有高脂肪饮食,食物纤维素含量少,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缺硒,癌前病变如大肠腺瘤、血吸虫性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在直肠癌中以腹膜返折以下占3/4-2/3,在结肠癌中乙状结肠癌发病最高,而右半、左半结肠癌的发病率基本相仿。大肠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沿肠壁的各方向直接浸润、经淋巴或血流扩散至远处组织或器官,也可由于肿瘤细胞脱落形成腹膜腔种植、吻合口种植或腹壁切口种植转移。 大肠癌生长较慢,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不易引起重视,而症状的发展与病变部位有关。右半结肠癌以隆起型多见,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严重贫血、疲劳、乏力、发热、消化不良、持续性腹部隐痛不适,多数病人右侧腹部可扪及一肿块。左半结肠癌以浸润型多见,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早期表现有大便习惯改变、进行性便秘和粪便变细、间歇性便秘和大便次数增多,可有粘液血便,血液与粪便相混呈暗红色,有梗阻发生时可出现腹痛、腹胀,常发生急性肠梗阻。直肠癌主要表现为便血或粘液血便,血呈鲜红色,与粪便不混和,或表现为排便不尽、排便频繁和排便习惯改变,常误作肠炎或痢疾治疗。 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应进行有步骤的检查。直肠指诊为常规检查项目,约3/4的直肠癌可因此明确诊断。其次可进行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气钡双重对比灌肠造影等检查,以及粪便隐血试验、血清CEA等免疫指标检测,胸片和B超检查可了解有无肺脏、肝脏等远处脏器转移。 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肠癌手术方法有右半结肠切除术、全结肠切除术等,直肠癌手术有不保留肛/门的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和保留肛/门的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等,保留肛/门与否主要根据癌肿距肛缘距离而定。术后应辅以抗癌药物如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等进行化疗。大肠癌对放疗不敏感,一般不采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