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假怎么帮孩子管理好手机?送你一份清单

 欣悦的妈妈 2018-07-05


这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但是,首先要以正确的方式提问。

问题不是“怎么才能让孩子在暑假不沉迷于手机”?问题是“怎么帮孩子管理好手机”?

对象是“手机”,不是“孩子”。并不是孩子想玩手机,而是手机绑架了孩子。这种绑架,有时候我们称之为“杏仁核绑架”。

如何正确地使用手机,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面临的问题,可以这样来解决:




手机是如何绑架孩子的?


凡是喜欢乃至于令人沉迷的东西,都包含了奖赏,即让人愉悦的东西。例如食物与性,坏的东西还包含了毒品,中性的如咖啡、茶,等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有大脑中有一种神经递质叫多巴胺。当人类体验或尝试新奇的事物时,多巴胺水平就会提高,伴随着兴奋。这种兴奋,又促使人进一步去寻找奖励带来的快感。

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即时的刺激,让多巴胺的刺激变得特别频繁。了解这些知识,很重要,最好也能让孩子了解。




智能手机带来三种不同的奖赏:

猎奇,即新信息不断涌现带来的奖赏;

认可,例如他人的点赞或关注带来的成就感;

归属,即通过社交网络形成的圈子带来的归属感。

一句话,我们都惧怕孤独,渴望刺激以及他人的认可。因此,当手机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多巴胺水平立刻就上升了:有新闻?谁在呼唤我?




生命是一片田野,不长庄稼,必生野草。因此,在考虑手机管理前,首先要问:怎样为孩子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刺激,以取代孩子对手机的迷恋?

换句话说,需要帮孩子安排好假期学习,这其中的关键,是准备好有价值的任务,以及合理安排时间。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有价值的任务还包括:阅读尤其是经典研读、艺术与体育、户外、优秀电影……

而合理安排时间,重要的不是长度,是“合理”,确保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做最有价值的事情。这两点很重要,但不是这份清单的任务。




知道怎么种庄稼后,就要考虑怎么除草了。手机有利有弊,并不是洪水猛兽,需要驾驭,而不能一收了之。

与孩子制订手机使用的规则,达成默契,就能既满足孩子的需要,又不助长孩子的欲望。

需要说明的是,最好不要将规则强加给孩子,而是双方达成共识。



将手机使用时间和使用内容数据化,是手机管理的前提。

有的手机(例如我在使用的华为)有“手机使用统计”功能,每天统计当天手机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如果没有或找不到,也可以下载相关的APP,让孩子(也可以包括家长)清楚每天的手机使用情况。

我在使用了这一功能后,目前每天手机使用时间在1-2小时之间。



约定一个或几个绝对不碰手机的时段。例如早晨10点以前,这主要是改变清晨玩手机的习惯,特别要防止一睁眼,第一时间就翻手机的习惯。再例如下午2点至5点,在学习时间内,也可以设为绝对不碰手机的时间段,每天以设置两个时间段为宜。

在设定绝对不碰手机的时段,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手机关机且远离;手机交由父母保管,到时间索要,形成默契;若必须接听来电,则这段时间断网。家长可以根据需要与孩子协商。


非约定时间内,孩子如果频繁玩手机,不宜粗暴制止,或者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喋喋不休,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并不自由。

可以由孩子决定怎么做,也可以提醒,但提醒的同时,让孩子明白这只是善意提醒,并不是干涉。

最好的作法,就是安排有意义的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亲子共读,或看电影。



如果家长暑假要上班,没有人陪着孩子,那么,则可以充分利用手机使用统计功能,每天晚上设一个时间点,例如晚上8点,让孩子将当日手机使用截图发给自己,或亲眼看一看。

建议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若超过了,则约定次日手机没收,隔日上班前给孩子就行。



怎么防止夜间玩手机?


规定一个时间,例如每晚9点,手机关机并交由父母保管。

要允许孩子为手机设置密码,家长没有必要窥探孩子的隐私。


规则不是死的,总有例外。孩子有时候需要使用手机,包括查阅资料,或者与别人有约定,等等。

特殊情况,一定要有特别的许可,包括来不及征求许可的事后说明。



十一


最终,是希望孩子对手机收放自如,而不是交由父母管理。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建议孩子设置自动开关机的时间,并严格自我控制。


十二


那么,最重要的建议来了:我们要求孩子管理好手机,我们自己呢?


在家里,在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候,尽量远离手机,多谈心,多读书,身教胜过言传。

若有外出旅行,不妨将图书作为必带,自己也读,也鼓励孩子读,哪怕是假装,装久了,就成习惯了。


十三


手机也是学习工具,如何利用手机学习?


电子产品越来越普遍,现在很多学生有个手机、平板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电子应用APP进入教育领域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真的能在学习上给孩子的帮助有多大,甚至于利弊比重,或许每个孩子和家长心中都会有一展天平。


就目前来说,教育类程序的产生的目的和趋势都是好的。


如何合理的规划和应用他们,最终在成绩和学习上真的最自己有所提高?


视频课程类势必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水准公平、成本降低、普及率更大。现阶段学生对这样的教育形式还有所抵触,没有活跃的课堂氛围、没有来世的监督,使得在一些学生在购买课程的新鲜感过去以后就失去了兴趣。就我所知,在某大网络视频课程上购买18次课的所有学员中,点击课程在六次课程之内的占70%,并且整体的课堂吸收程度反馈并不理想,但是对于一些格外对学科有兴趣的同学反馈格外成功,视频有反复观看反复学习的优势,而且老师一定选择的最顶尖的,课堂表现最好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认真对待学习的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