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上小国——弦国,擅长制作弓弦,拉帮结派,被楚国杀鸡儆猴

 雲泉 2018-07-06

弦国,子爵,隗姓诸侯,系炎帝后裔,为周王室异姓诸侯国,《国语·周语》记载:“狄,隗姓也。”隗姓,是北狄的一支,狄人最初的活动地是以北方为主,随着战争、环境等因素,大约在商朝中期逐渐向中原迁徙,弦国应该是商朝时其中一支狄族南迁后所建立的一个方国。西周之初,为了安抚这些狄族,周王室曾大量分封北狄的后裔去镇守南境,弦国是其中之一。与姬姓随国(见随国篇)、蒋国(见蒋国篇)、道国以及偃姓六国蓼国,还有嬴姓黄国江国(见江国篇)等国交错存在,这既可以平衡淮河上游地区各姓氏之间的政治势力,又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当然,周王室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抵御荆楚安定南方。弦国位于楚国的东北部,黄国的西南部,息国的南部。关于弦国故地,《通典》记载:“光山,春秋弦国之地。”即今河南光山县西北部一带。

淮上小国——弦国,擅长制作弓弦,拉帮结派,被楚国杀鸡儆猴

“弦”字左边一个“弓”,肯定跟弓箭有关;右边一个“玄”,也可作“幺”,甲骨文字形为“丝”的半边,意为一缕卷曲的丝线。合起来便是“紧绷在弓箭两端以增加弹力的绳状物”,所以《说文解字》说:“弦,弓弦也。”“弦”后来也引申出“紧绷”的意思,比如乐器上紧绷的丝线也叫“弦”。狄人擅长习射,弓箭是最轻便最实用的随身武器,除了防身需要,它还是生活的必备用品。但弓箭的力道取决于“弦”的材质,弦国族人应该是个擅长制作弦材料的民族。

淮上小国——弦国,擅长制作弓弦,拉帮结派,被楚国杀鸡儆猴

春秋初期,随着公元前704年楚武王首次号召诸侯会盟于沈鹿(湖北荆门钟祥市郢中),便开始制定“东进北伐”的战略计划,到了楚文王楚成王时期,开始疯狂向江汉淮河流域扩张,先后灭亡(见权国篇)、(见邓国篇)、(见吕国篇)等国。这就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眼看着楚国汹涌的战车扫过汉间,转道向淮上逼来,淮上弦、江、黄、道、柏等一纵小国纷纷开始谋求出路。此时,北方的齐国已经崛起,这些小国因势利导的加入了以齐国为首的北方联盟。

淮上小国——弦国,擅长制作弓弦,拉帮结派,被楚国杀鸡儆猴

但是这样一来,楚国自然不高兴,决定先拿最近的弦国开刀,以杀鸡儆猴。据《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楚斗谷于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说得是公元前655年,早已忍无可忍的楚国派斗谷于菟灭掉了弦国,弦国国君怆恍出逃黄国(见黄国篇)。接下去史官分析了弦国灭亡的原因,当时江国、黄国、道国、柏国都与弦国有联姻,小国之间有着坚定的战略联盟,再一起共同投靠齐国,形成大联盟。所以弦国依仗着这些环环相扣的联盟势力而不去事奉楚国,也不有所防备,所以被如突其来的楚国灭亡。

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弦国虽然对自己的处境明白不过,故分别与周边江、黄、柏、道四国联姻,想通过连襟来拉拢周边国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起码小国们惺惺相惜,抱团取暖,一起形成铁盟,最后再依仗齐国团队的力量巩固实力。但弦国也抵估了楚国,以为身边哥们多,力量大,又有齐大哥作背景,如此楚国就不敢乱来了。相反弦国的这一系列刺眼的招数恰恰惹怒了楚国,按记载来看,弦国被灭时是一瞬间的,连搬救兵的功夫都没有,显示出弦国南境斥候系统的溃乏以及防御力量的薄弱,难怪鲁国史官要这么感叹。

淮上小国——弦国,擅长制作弓弦,拉帮结派,被楚国杀鸡儆猴

弦国灭亡后,成为楚国北上的军事重镇,春秋末年随着吴国的兴起,这个地方成为楚吴争夺的兵家重地。《左传·昭公三十年》有“吴人侵楚……吴师围弦,左司马戌、右司马稽帅师救弦”的记载。弦国亡国后,国人流落各地,以弦为氏,形成弦姓,郑国有个爱国商人叫弦高,估计就是迁居到郑国的弦国后裔。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淮上古国——黄国,曾为淮上一霸,楚国东进的绊脚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