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系列:鲁国的屈辱归附

 快乐的森林 2018-07-21

鲁国的屈辱归附 来自上下五千年 10:12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上回我们讲到齐桓公任命了管仲为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齐国的国力大幅提升。凭借着帮助宋国平息内乱之名,齐桓公在北杏主持了五国联盟的会议,初步确立了以齐国为核心的“齐国联盟”,确立了区域性的主导地位。


眼见遂国被灭,其他诸侯开始意识到,齐国之崛起是强势的,是硬性的战略。看来这齐桓公称霸可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真刀真枪地干出来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所谓的外交无非就是那么回事儿,所谓弱国无外交,倘若你有强兵烈马,可以,我们坐下来谈;但是你若只有赤手空拳并且拿着一堆道德来绑架我,那绝对是连门儿都没有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从齐国现在展示出的军事力量来看,想灭掉哪一个诸侯国都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于是各诸侯国都开始紧张起来,一边掂量着自己手上的兵力,一边则密切观察着齐国的动向。这其中,最憋屈的当属鲁国了


齐鲁两国积怨已久,鲁国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上。什么杀父之仇啊,夺妻之恨啊,表面上鲁庄公和和气气,绝口不提这些过去的往事,但实际上心里却从来没有忘记。只是苦于没有战胜齐国的把握,才一直迟迟没有动手。齐桓公当然也知道这一点,灭掉不听话的遂国,固然是为了起杀鸡儆猴的作用,这其二嘛,就是要剪除鲁国的势力,削弱他的盟友力量。齐桓公的战略意图非常的清晰。


我们前面曾经讲过,鲁国是姬姓的宗邦,和周王室有着直系的血缘关系。因此许多的诸侯小国都自发地归属于鲁国,遂国便是其中之一。而和齐国结盟的其它几个诸侯国中,像蔡国也是姬姓的宗邦,陈国与蔡国的领土接壤,两国也是经常的通婚,关系非常之好。而另一个小国邾国,当时也是鲁国的附属国,这几个国家都与鲁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齐桓公想得很透彻,如果把自己贸然向鲁国宣战,那么陈国、蔡国、邾国和遂国都必然会联合起来共同地抵抗齐国。


因为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倘若鲁国被消灭了,那么他们接下来也就只有赴后尘的理由了。因此齐桓公想出了这个北杏会盟的妙计,不费一兵一卒,便大幅削弱了鲁国的势力。这一招很眼熟,没错,它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楚国,楚国的斗伯比连施连环妙计的第二招便是建立了以楚国为核心的“楚国联盟”,不费一兵一卒,就让那些周边的小国臣服了。 

杀鸡儆猴

因此我们会发现,现在国际上的什么“北约”、“南联盟”、“欧盟”等等组织,实际上核心的目的也是如此,只不过现在的国际组织比我们中国春秋时期的联盟要复杂很多,周边延伸性也更强。但是大体上是极为相似的。


齐国想要称霸,想当老大光有一份蛮力是绝对不行的。高人一等的见识,周密的计划,以及适当的政治外交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齐桓公以宋国为契机,拉拢盟友,转化潜在的敌对势力,杀鸡儆猴确立威信,一系列计划环环相扣,精彩之极啊。


眼看着昔日称兄道弟的好朋友一夜之间全奔到了齐国,鲁庄公真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此刻他心里明白,齐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了。

公元前681年,北杏会盟后不久,齐国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鲁国。


鲁国只能被逼开战了,由于战前的宣传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鲁国的将士士气很低落。而相比较齐国的将士而言,他们则是刚刚消灭了遂国,正是大胜之时的骄兵,部队气势如虹。此消彼长之下,鲁国完全无力抵抗齐国强大的军事攻击了,甫一(表最初、刚开始之意)交战,便节节败退了。齐军则是越战越勇,势如破竹。


眼看鲁国败局已定,再打下去有可能就是全军覆没了,鲁庄公恐怕也要开着后门逃到别国去政治避难了。在生存与死亡的节点,鲁庄公选择了前者。既然想要生,那就要付出活下来的代价。什么代价呢?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香车美人,而是尊严和城池


若在当下而言,尊严对一些人来说甚至可以是忽略不计的。尊严,尊严有什么用啊?不能吃不能穿,更不能变成钱来花。有吃有喝才是硬道理。我们且不论这种价值观是对或是错,但是就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而言,尊严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面子”,所谓的面子是建立在虚荣基础上的浮夸,而尊严则是一个生命体的核心所在了。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尊严在诱惑和苦难面前,很容易被人忽略。所以,我们中国人对尊严有另一个专属词汇,叫作“风骨”


尤其在古代,即便是普通人都会捍卫自己的名节,那么何况又是一个诸侯君主呢,这是其一。对一个国家而言,割让国土城池那是丧权辱国的大忌,捍卫国土完整是最基本的底线,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人类的历史上,有多少慷慨赴死的勇士,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的尊严而抛头颅洒热血。

照此来说,鲁庄公应该发动军事,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誓死抵抗齐国的侵略。但遗憾的是,鲁庄公选择了“和谈”,说白了就是投降。


此时的鲁庄公也顾不上什么尊严呐、礼仪之邦的一些颜面之辞了,于是主动派人向齐桓公请降去了,甘愿做齐国的附属国,并献出遂邑来求得和平。和平从来不是摇尾乞怜或是一味忍让而能获得的。可惜啊,鲁庄公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这也为鲁国后来的衰落与一蹶不振埋下了伏笔。


再说齐桓公,其实齐桓公原本也不想就灭了鲁国,况且鲁国在当时也是军事强国,鲁国生产的战车,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若真要打下去,就算齐国可以获胜,恐怕也要大伤元气了,这笔账用脚趾头都能算明白,不能继续再打下去了。


既然鲁国愿意俯首称臣,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于是齐桓公欣然接受了,并与鲁庄公约定在柯地结盟。名义上是结盟,其实说白了就是鲁国的受降仪式。


几百年前周公的“鲁国后世必北面而事齐”的说法,终于得到应验了。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就在结盟的当天,竟然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此事的发生又会对齐鲁两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明天接着说。


——  2017,明天再见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闻古知新(ID:wenguzhixin2017)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