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利化教育才是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元凶之一

 helloujuj 2018-07-06
图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是我们熟悉不能再熟悉的文章之一。依稀记得以前学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深地打动了很多人,也激励更多的人树立起崇高的学习目标和理想。
文章还是那篇文章,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但读书人的学习目标和理想跟以前似乎不大相同。如现在的学生开始讲究穿着打扮、搞怪等,甚至想通过拍视频上传网络,成为名利双收的网红,然而这只是当代教育功利性一个例子而已。
相比类似走捷径的网红成名之路,读书真的是一条苦路,不仅耗费一个人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最终还不一定能获取理想的回报。努力读书、刻苦读书,在一定程度上击退了那些意志力薄弱,带有很强功利性目的学生,让他们望书生怯。
生存是人的本能之一,人类为了能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只能去工作,去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因此,很多家长或教师都直接告诉我们的学生,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名校,获得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这样才能过上好生活。通俗地讲,这样说似乎有点道理,但仔细推敲,这也只是教育功利性另一种存在方式,完全偏离教育的本质。
图片
若把“读书和一份好工作”进行等价,学生的读书学习自然就成了功利性很强的活动,学习不再是为了增长见识、学识、眼光、修养等,只为分数而读,如很多人学习数学,就是当作名校的踏脚石,只追求数学高分,忽视通过数学学习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每个人进入职场,能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就,不是看你在学校考取多少分数,从哪里毕业,而是看你的工作能力,看你的知识应用能力,看你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分数是给不了你的,而是需要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反思、多总结、多应用等,才能慢慢学会。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说的就是一个人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日常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学生和家长追求高分数的读书,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自己,还有学校。当前高一级学校的招生录取规则,大多还是以分数为主,其他手段为辅,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为了能提高升学率,只能造就更多的“高分人才”,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来本校就读,创造更大的名和利,实则变成一种功利化的教育。
名利是一把双刃剑,能成就一所名校,也能毁掉一所学校。一旦学校教育只为培养高分的学生而存在,那么这样的功利化的教育就只会重智育,轻德体;重特长,轻全面发展;重分数,轻学做人。
图片
当这样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所获得的回报跟付出无法成正比的时候,读书无用论就会产生。
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真正的人和真正培养人,关注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像新课改提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数学教育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等。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在这样深厚文化底蕴背景下的教育,应该培养出的是有文化气质、精神内涵的学生。现在的社会文明,处于一个全球化、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功利化教育、分数化教育很难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我们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要勇于承担起使命和职责,让我们的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更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专业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专业的思维去分析世界,用专业语言去表达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