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社会财富重新分配

 冬可燃冰 2018-07-06


1

目前社会财富结构

我国城乡家庭财富差距明显,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6.1%,却占据了全国家庭总财富的80%,而43.9%的农村人口只拥有20%的财富,城镇家庭人均财产是农村家庭的3倍还多。


城市家庭财产基本是住房、金融资产、耐用消费品(汽车等)和生产经营性资产四类,只要愿意,这些东西都可以换成钱。而在农村,家庭财富主要是宅基地(住宅)、耕地和存款。在乡村振兴政策出台以前,农村家庭不论是宅基地还是耕地,都不能进行买卖和抵押,因此相比城市人,农民无法通过出让房屋和土地来获得资金,只能靠种地获得收益,中国绝大多数农民被死死地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2

乡村振兴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城乡财富差距明显,土地又是农民几乎唯一的筹码。


这次乡村振兴战略之所以重大,核心就在于其对农村土地的松绑。中国目前2亿亩宅基地中有三分之一是闲置的,耕地闲置更多,盘活农村土地,尤其是超级城市、大型城市群内部及周边范围的土地,在政策灵活放宽后,将成为农民的第一笔财富。

上面两则新闻说明,国家开始允许农民拿土地做抵押换钱,也允许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卖给国家。


可想而知,农村土地松绑“入市”后,也将像城市的房产土地一样,面临金融化和杠杆化。粗略计算一下,以现在农村宅基地和耕地的量级,加上杠杆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催生出数十万亿的资金规模。

3

城市与农村财富如何重新分配?

1.城市通胀


农民在农村困了一辈子,出让土地大多数还是为了进城享受更好的生活和配套,动辄上百万的巨款,足够他们在附近城市买房过日子了,因此,很大一部分资金会流到城市,尤其是农业人口比例高的农业大省城市,会面临一轮较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钱贬值。


于是,农村人有钱了,城里人却财富缩水,城市与农村家庭的财富实现了一次重新分配。


2.农村基建浪潮展开


乡村振兴不可避免地会让大量资本流入农村,并首先流向基建领域,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这个过程中,各类基建产业链上的企业,尤其是具有先进的生态型、技术型企业,将获得新一轮的财富机会。


3.农副产品的消费升级


目前的乡村之所以留不住人,一方面是基础配套远不如城市,但更重要的是,传统农业赚不到钱,才让大量农人荒废土地,进城务工。


农村土地被激活以后,就国家政策导向而言,规模农业、科技农业、文创农业等将是主要方向。原来农村土地是没有成本的,现在有成本了,再加上各种基础的投入,科技的投入,这些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必然会带来一次全面的消费升级,而买单的,只能是全体消费者,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4.乡村的新农人


一部分有识之士紧跟国家战略,携带多年积累的城市资本,投入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还有一部分农民并没有单纯地拿钱进城,而是留在乡村,通过入股分红和“乡村再就业”等方式,转型为新农人。


随着农村各种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这部分新农人既没有失去土地,又享受到与城市媲美的基础配套,生活在山清水秀没有污染的乡村环境,还有一份长久可靠的收益,他们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长期受益群体,从长远的时间维度看,社会的一部分财富最终流向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