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心肌梗死,是因为心脏供血的大血管(冠状动脉)突然发生急性闭塞,心脏的供血发生持久的缺血,从而引起部分心肌发生坏死。我国每年约有近2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那么心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导致心梗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冠状动脉发生了急性闭塞,而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冠脉痉挛等。 冠心病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大多血管狭窄并不特别严重,反而多发生在管腔狭窄在50%左右的患者。这是因为导致冠脉血管急性闭塞的最常见原因是冠脉急性血栓形成,而导致冠脉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冠脉的易损斑块发生破裂,然后继发血栓形成,和管腔狭窄程度并非成正比。简单讲,那些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比单纯的管腔狭窄更可怕。所以冠心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还有一部分急性心梗患者,冠脉血管急性闭塞的原因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了持久的痉挛。冠状动脉发生痉挛的原因除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外,最常见的诱因是吸烟、熬夜等造成的高度疲劳。近期不少中青年发生猝死的病例很可能与此有关。所以要想不发生心梗,必须要戒烟,不要熬夜和高负荷工作。 还有部分急性心梗患者是由于夹层、栓塞等其他原因造成的。 急性心梗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或绝经期后的女性,但目前40岁以下的中青年男性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特别是合并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所以这些心梗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戒烟,尽量避免诱发心梗的诱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持续紧张工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