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趣的“第十名效应”,成绩最好并非最有出息!

 昵称11935121 2018-07-07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第十名效应”是由中国杭州市的一个小学老师发现并提出来的!

出人意料的小学同学聚会

一九八九年,中国大陆杭州市天长小学老师周武受邀参加一次毕业学生的聚会。

当时他暗自吃惊:那些已经担任副教授、经理的学生,在学校时的成绩并不十分出色。

相反的,当年那些成绩突出的好学生,成就却平平。

这个现象引发周武的好奇,他开始追踪毕业班学生,经过十年、针对151位学生的追踪调查,周武发现,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经过调查后,他发现:

前三名之后,第10名前后直至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那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

第十名效应

于是,周武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第十名效应”。

一个班里最有出息的学生,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前几名,而是班上处于中游的第十名左右的学生。他们既没有优秀生“想赢怕输”的负担,也没有差生的自卑心理,敢闯敢拼,这就是“第十名现象”。

有人分析,导致“第十名效应”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 、只为追求第一名、第二名的人,知识面狭窄,因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课本学习上面,考得出很好的成绩;而“第十名效应”的人,功课学得也不错。但是他花了很多的时间看了很多其他的书,知识面很丰富,也就是他受到了人文教育。

二、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

有趣的“第十名效应”,成绩最好并非最有出息!

个性压抑

三、中上游成绩的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争议焦点

当然,没有哪个话题是绝对,没有争议的。

“第十名效应”同样也受到了不少质疑:

首先,因为发现者是小学老师,所以他提出的“第十名效应”立足于小学,这点就颇受争议。因为一个人的成长,固然小学期间的6年至关重要,但今后(初中、高中等)的生活同样对养成习惯、形成人生观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智力发育早两年、晚两年,对小学成绩影响很大,但对人生的影响就没那么明显了

其次,周武对于有无出息的判断。值得肯定的是,他不是用仅“财富”来衡量,而只是作为一个要素。但受到的质疑是,周武研究的人群,大多在三四十岁,这就排除了大器晚成的人

要知道,如果社会不包容大器晚成的了,就会直接或间接大量扼杀这群人。而同样众所周知的是,有些研究者、商业巨擘单单埋头苦干、布局的时间,往往需要一二十年才能有成果。

很多人觉得,三五年之间,马云就突然崛起了!

但没人看到马云前十年的蛰伏!

你觉得这个“第十名效应”有道理吗?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