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名现象',80%的家长后悔太晚知道

 海魂飞 2015-08-28


我们常常会在小学同学会上发现,那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基本是当年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同学;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多业绩平平。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逐渐“淡出”优胜行列,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


其实,这就是引起学生、家长、专家名流以致整个教育界共鸣和关注的“第十名现象”


“第十名现象”的由来


这一现象是由一位杭州小学教师周武通过十年调查,从十年积累的资料中分析得出。中小学生的功课压力、学科分数压力,家长管教压力、考学压力使他们多了一份又一份的沉重。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学生们的生活已显得单调、沉闷。而周老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找出孩子们的成长规律。


1993年,周武所调查的87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之后,他将这些学生的升学情况列入自己的跟踪调查表之中。几年之后,再对他们的去向作调查登记。


1994年,下一届被调查的学生高考揭榜……


这时,周武的跟踪调查已露端倪。通过对这两届151名学生的跟踪调查,他发现不少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以至考学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种变化中,周武注意到:在小学期间的一些尖子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出现了学科成绩名次后移的现象,在小学时主科成绩在班级前五名而进入中学后位次后移的占43%;相反,小学时排在7—15名的学生在进入初中、高中后却有相当一部分位次前移,这个比例竟占81.2%。


在后几届的学生中,周武在跟踪调查中竟也同样地发现了这一现象。


在总结的过程中,他曾将调查对象分成多个组别。如各个阶段中前3名为一组,4—10名为一组,11—20名为一组,21名以后为一组;再如将前5名为一组,6—15名为一组……但是不论怎么分组,位于尖子生组的名次稳定性都是较差的,而名次位于第十名左右的却在后来的学习中显示了当初意想不到的潜力,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后来一跃成了尖子生。


周老师将这一现象命名为“第十名现象”,即前三名之后,第十名前后直至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那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


“第十名现象”之谜:用10分力气得9分收获与用5分力气得8分收获的差别

让孩子的成绩在班级里争占前茅,是许多小学生家长的热切希望。我们总以为成为优等生就意味着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意味着能进一所优质大学获得一个含金量高的优质文凭,能找到一个众人眼中的优质工作,成为优质的精英,取得优质的社会地位,获得优质的收入,享受人生最优质的幸福!


事实上,好多尖子生到了中学后却很难保住这个名次。为什么呢?

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拉榜排名,以便知道每一个学生在班里所占的名次。当我们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三名”或“前五名”,让他们亚历山大,这也使得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


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

因此后来就不适应中学相对较为“松散”的教学方法。这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淡出”优秀行列的主要原因。


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顶尖的,但是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这种尖子生与‘第十名’的差别,实际上就是用10分力气得了9分收获与用5分力气得了8分收获的差别。相比之下,后者分数低,但论潜力和能力,自然要胜过前者……


我们谁都不敢拿孩子的前途与现下的教育制度较劲,但社会却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跟急功近利的短视选择较劲!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多方面的能力,一个人从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衡量其价值标准已不是成绩和学校的业绩。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所表现的聪明才智,更多的时候是人所具有的情商和魅商,协调组织领导能力,与人交流沟通合作能力,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能力,变通能力和灵活性,宏观战略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洞悉人性的能力,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甚至是独特的个人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生活能力吃苦精神以及其他特长等等。


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成功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的。


“第十现象”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孩子在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协调、平衡。要发展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领导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

文|老师来了

编辑|爸妈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