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灸——小暑灸

 培训班背包 2018-07-07

 

   2018年小暑节气灸时间表:7月7日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炎热的开始,但是还没到最热。“署”阳气旺盛,冬病夏治正式进入最好的时间,一定要把握机会!


【小暑——艾灸补脾】

 

夏天经常会有人说自己睡眠质量不好,老是无精打采,浑身发沉,想睡觉,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具体的疾病,实际上,这种情况常常是夏天湿气重,体内痰湿过多所致。


民间有说法是“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因为小暑时,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丹溪心法·中湿》说,“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说的就是人的脾胃如果被湿困住了,就会出现浑身发沉、倦怠无力、爱睡觉的症状。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症状,痰湿体质者还容易发胖,中医说“肥人多痰湿”,就是指相对肥胖的人,一般都属于痰湿体质。痰湿肥胖也很好辨认,他们一般痰多,大腹便便、脂肪松软、腹胀胸闷、易累易热。


女性痰湿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口甜,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浑等。


 

【太白】——脾经原穴,对脾系统的保健非常关键,按揉、艾灸太白可以补脾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胀、腹泻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若能在脾经主时(上午911点)艾灸,效果更好。

 

【足三里】——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需配合艾灸足三里。

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脾经上的太白穴、三阴交和阴陵泉,也是瘦身大穴。女生们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可以按摩、艾灸这几个穴位,记得要从下到上依次按摩,促进下肢气血回流,效果更佳。脾气健运则唇色红润泽丽,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致使唇色淡白无华。

此外,若有时间,在小暑时节艾灸关元、中脘、气海、命门四个养生大穴,能起到调理气血,宽胸里气。

随着气温升高,小暑进入伏旱期,这段时间做好三件事,比“灵丹妙药”更管用——防暑、养心、化痰祛湿! 

民间说过,“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第一件事就是要防暑!


因为“暑”在中医里面是六邪之一,暑邪与湿邪一样,会伤人肌体发肤,侵犯脏器。不过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中暑暑邪入侵最常见的结果,所以我们当然要防范它。


那么如何防暑呢?也不会太难,因为暑邪之气与湿邪不同,湿邪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暑邪一般只在夏天,烈日高温下,防范起来较为容易,重在抓住3个要点——避暑,防暑,降暑!

所谓避暑,往大了说,是避开高温地区,去一些避暑圣地,往小了说,避开阳光直晒,避开高温时间,不要大热天的还顶着太阳跑来跑去。总之是惹不起但躲得起!


防暑,主要是通过一些工具挡住暑气,比如打伞,穿防晒衣,涂防晒霜,以物理手段抵御酷暑,还有就是“心静”,不轻易发怒,傍晚可以在河边、公园进行低强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大汗淋漓。


消暑,最直接的手段是降温,比如游泳,既锻炼身体,也可以消暑,或者食用消暑水果,吃一些消暑的中药,如藿香,人丹这些。


第二件事就是小暑养心,还可调月经


每年夏天来临,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都会明显增加,35℃以上的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也会明显上升,包括心肌炎后遗症,小暑节气后,气温升高,湿度加大,天气闷热,易出现心律变缓、胸闷气短等症状。可见高温对心脑血管病的威胁。


此外,经期不太正常的女性,如月经崩漏、痛经、闭经,经量过少,淋漓不尽这些,通过小暑养心,或能起到不小的缓解作用。因为妇女以肝为先天,肝为本,肝藏血,而心生血,经期又是血液流动的过程,毫无疑问受到肝脏及心脏的影响。


一般正常的妇女经血为暗红色,开始较浅,中间逐渐加深,最后又呈淡红,不凝结,无血块,不清不稠,没有特殊气味,经量适中,能按月来潮,这是健康的象征。


反过来,假如你发现自己的经期不正常,经量大或者少,或者不规律,有血块,那么多半与心有关,不光是心脏,还有我们的心气不畅,心神不安,精神不稳,心志失衡,思虑恼怒,心事重重等,均可造成女性月经不正常。


而夏季的高温又是很容易干扰心脏的,所以小暑这天,包括之后,养心对健康极为有用,通过养心,排出抑郁情绪,遏制愤怒、打消焦虑,缓解惊恐。使心血输布正常,颐养肝脏,是月经病最好的调理方法之一。

小暑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容易导致阳气外散时,内里虚弱,不适合进行泄耗的活动,也更容易出现与心脏相关的疾病,相对于其它季节更需滋养心脏。


并且小暑后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暑气逐渐旺盛,阳气开始充盈到外界和人体的各个部位,所以也是冬病夏治的真正开始时间,一定要抓住这段时间多艾灸!


女人夏季养心,


调理月经、防冬天心脏病


日常艾灸穴位:


1、心俞、厥阴俞



2、膏肓



3、膻中


4、中脘


5、神门



6、内关




艾灸方法:推荐悬灸,或者艾条艾灸盒灸,背部不方便,最好可以用艾灸仪悬灸。


艾灸时间:肢体每穴15-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一两日。


养心动作:抬手练习



我们在抬手时,就自然为六条经脉(心经、肺经、心包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灌满了气血,同时也迫负气血贯通于此六经之中;这样,气血不至于郁积于内脏,而达到排毒的目的。


方法 :两手臂伸直,向身体的两侧平举(不是向前平举,也不是向头顶上方垂直而举,手心方向任意,站着坐着均可)。

第三件事小暑湿热重——必须祛痰湿!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霉雨纷纷的黄梅已经过去,但小暑的到来,雨势之大,比起黄梅时节雨纷纷的景象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句话形容的特别好,叫:“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十分形象的说明了小暑之后的水湿状况。


每年小暑一到,南方便是盛夏,北方也颇感炎热,虽然还没到最热,湿气却已经差不多是一年中最重。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75%以上,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涨大水。


而且小暑的湿气,易与暑邪结合,暑热挟湿,困阻三焦,包括下面这些威胁:


1、天气炎热高温酷暑,除了热还有“湿”:这时外界湿度大,人体易受湿邪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脾胃不和、头身困重等症状,中医将这称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由此可能引起水肿。之所以强调夏季养生的饮食里要多吃祛湿、健脾胃的食物,正是因为湿气阻遏了人体内部的气机,影响体内气的运行。


2、小暑到了容易水肿,尤其是女性朋友:水肿又称浮肿,通常多表现为手、足部有轻度凹陷,同时伴有乏力、厌食等症状,等夏天一过,水肿有时候会自动消退。其实,这都是轻微的功能性水肿,是身体对内外环境无法适应。但有些水肿却是因暑天湿邪困脾引起的,另外,气闷、困倦、瞌睡等不适也与它有关。


3、脾喜燥恶湿,故而祛湿要先健脾:脾主运化,脾统血、统气、统水液,如果脾运化水液功能健旺的话,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滞留,也能防止痰湿等病理产物的生成。但是它秉性喜燥恶湿,一旦受到湿邪入侵,就易导致痰湿的形成,即“脾虚生湿”。


【起居养生——少动多静】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饮食养生——三花三叶三豆三果

三花——金银花、菊花、百合花,冲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叶——荷叶、淡竹叶、薄荷叶,适合冲泡、入汤;

三豆——绿豆、赤小豆、黑豆,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热降火;

三果——西瓜、苦瓜、冬瓜,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


(全文结束 感谢您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