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膀胱壁可分成四层构造,由膀胱最内层至外层,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而膀胱癌因肿瘤细胞侵犯到达的组织深度不同,可分为二大类,除作为分期参考外,其实行治疗方式也不同: 一、侵犯性膀胱癌:癌细胞已不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到达肌肉层、浆膜层,或者已有转移。 若发现肿瘤已经侵犯到膀胱深层的肌肉,使用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此时若切除不完全,肿瘤细胞极易扩散转移,因此医师多会依据肿瘤的位置、大小,考虑采行膀胱局部切除术或膀胱全切除术,并将膀胱及邻近之器官、淋巴结切除。膀胱切除手术后仍需再进行全身化学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的机会。手术切除膀胱后,有几种尿路改流术可协助尿液的排除: 1.回肠导管方式:截取一段回肠,当做排尿系统的一个导管,将两条输尿管接于一端回肠上,回肠另一端接出腹壁,做一个人工造口,人工造口上需长期贴尿袋,尿液便可自造口排放到体外尿袋,此种方式较安全、简单,但缺点是有尿骚臭味,严重影响病人的社交活动。 2.储尿囊方式:截取一段回肠,将肠子经手术方式,做成储存尿液的囊袋,将两条输尿管接于囊袋一端,再做一个人工造口连接到腹壁上。只需间歇性的以导尿管自造口将尿导出即可。相较于回肠导管方式,可以不用长期贴尿袋,但合并症较多,且病人需随身携带导尿管,并4-6小时需自行导尿一次。 3.人造新膀胱方式:是取用一段回肠,予以适当修整缝合成/人造膀胱,然而将输尿管接在人造膀胱一端上,另一端接在原来的尿道上,尿液可从原来的尿道出来,人造膀胱储尿后,可利用腹压压迫膀胱的方式,将尿液排出,虽然仍有夜间渗尿的问题,不过可以垫卫生棉或穿纸尿裤吸收解决,但如果病人肿瘤的位置发生在近尿道附近,需将尿道切除的话就不适合此方式了。 二、表浅性膀胱癌:癌细胞仅达黏膜或黏膜下层。 因为癌细胞只生长在膀胱黏膜浅层,医师可实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刮除术,此项手术时间短,流血较少,术后不会在体表留下伤口,而且恢复也较迅速。于病人麻醉后,使用膀胱镜经由尿道到达膀胱,医师可透过膀胱镜,看到肿瘤后再进行刮除或烧灼,将病变组织移除。手术完成后还需配合膀胱内化学药物治疗,或利用卡介苗灌注治疗刺激免疫纟统,两者主要目的皆是预防膀胱癌再复发。因膀胱癌易再复发,医师也会请患者应定期进行追踪检查,术后前二年,每一季要进行一次膀胱镜检查,二年后可延长为每半年再进行一次膀胱镜检查。 膀胱癌的非外科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放射线治疗多作为膀胱癌的辅助治疗方式,大多是治疗不愿意接受膀胱切除手术的病人,或是病人的身体情况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时。也可在手术前、后进行放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手术后进行放射线治疗,除了外射线照射后皮肤不适外,有时会有肠阻塞的副作用。 化学治疗: 1、全身性化学治疗:利用静脉注射多种抗癌药物,在手术前、后进行治疗,可使癌细胞范围缩小,再施以切除手术,或提高治疗效果。化学治疗后的副作用,常有口腔黏膜发炎、红血球及白血球的降低,恶心、呕吐、掉发等症状。 2、膀胱内化学治疗:利用膀胱导管,将治疗用化学药物灌注入膀胱内,灌完药后需将尿管夹住,然后平躺、俯卧、左右侧躺各15分钟,让药物在膀胱内停留并均匀分布,才能将尿管打开,将小便与药物一起排出。药物灌注治疗后,有些病人会有血尿、发烧等合并症产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