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尔曼报告

 老斜杠 2018-07-07

    1966年,该课题组发表了题为《教育机会之均等》的调查报告。这个报告的主笔人是科尔曼,因此它也被称为“科尔曼报告”。该报告的主要结论是:当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一因素在统计上被控制时,诸如设施、课程等学校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只显示很小的影响。  

    科尔曼报告的这一结论引发了两类研究,一类是呼应科尔曼报告的研究,另一类是怀疑科尔曼报告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后一类研究又被称为“有效学校”研究。这类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学校因素是存在的,这些因素包括构建领导(尤其是教学领导)、营造学校氛围、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反馈。   

    1981年,美国政府为解决有关私立学校政策方面的争议问题,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委托密西根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开展一项相关的研究。研究组对58000所中学的高中学生和1015所公立及私立学校的2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最后完成了题为《公立与私立学校》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的主笔人也是科尔曼。该报告所得出的结论是:在控制学生社会经济背景这一因素的情况下,私立学校学生表现出了比公立学校学生更高的学业成就,私立学校较高的学业要求和更有序的环境是造成学生具有更高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这个报告得出了与有效学校研究相同的结论。   

     两个科尔曼报告看上去好像是矛盾的,因而人们普遍认为,科尔曼否定了他自己在第一个科尔曼报告中所得出的结论。仔细对照两个报告所得出的结论,我们会发现,第一个科尔曼报告在控制了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一因素时主要分析了学校有形的因素(设施、课程)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而第二个科尔曼报告在控制了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一因素时主要分析了学校无形的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期待、学校秩序)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这就启示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学校因素是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的有形因素,是刚性的;另一类是学校的无形因素,是柔性的。柔性的学校因素是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影响?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学校教学氛围。学校氛围是学校成员对行为的共同感知,是师生共同营造的。而这种氛围必须具有明显的弹性,即柔性的。具体地说,在教学上必须体现一种宽松的、自由的、自主的和合作的氛围;在课程上必须体现一种基础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形态。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主的学习氛围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最大学习潜力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因素。这些条件和因素,构成了弥漫在学校中的氛围和文化,能被师生们深深地感受到,并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活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科尔曼的两个报告中所提到的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学生群体的构成、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期待、学校秩序等对学生学业成就呈高度相关的因素,其实就是这种柔性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显然,这些因素会明显影响学校的教学氛围和学校文化。   

     因此,1966年发布的科尔曼报告与1981年发布的科尔曼报告并不矛盾。把两个科尔曼报告的结论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学校中的柔性因素比刚性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