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好风光——千年黄河大铁牛

 翔山 2018-07-08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2013-03-11 09:40:48)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早在电视上看见过山西永济黄河大铁牛的打捞记录,所以这次山西之行也列入计划之中,虽然说我对那些根据历史记载重建的古迹也没有非议(只要不是凭空添造的),但能够看到真真切切的千年文物真身还是最为向往的。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在《西厢记》故事的普救寺不远,是蒲津古城遗址,边上就是闻名几千年的蒲津渡渡口。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这里的黄河渡口就架起了一座浮桥,蒲州古城南依中条山,西临黄河,地处要冲,被视为兵家重地,历代王朝均在此建造蒲津桥。

    公元前541年,春秋时期秦公子针携带资财、车辆,前往黄河西岸晋国,用舟船连接建造浮桥,开在蒲津渡建蒲津桥之先河。到了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为进攻韩、赵、魏,先后两次在蒲津渡口造桥。以后汉高祖刘邦定关中、汉武帝刘彻东征、隋文帝杨坚过黄河东进,均在蒲津渡连舟造桥。不过,这些桥都是临时性浮桥,没有桥墩,用竹索连接,寿命短,不安全。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唐开元年间,随着蒲州一带经济的发展,蒲州城升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蒲津渡的交通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竹索连舟桥已与雄城蒲州极不适应,当时的兵部尚书向唐明皇上疏,陈述蒲津桥破败不堪、难承车马重负的窘况。唐明皇听后立即降旨,决定在蒲津渡重建新桥,并发动满朝文武出主意、想办法。

    经集思广益,造桥方案拿出:一是将连舟竹索改为铁索,二是加固石堤,三是铸铁牛为索桩。开元年间属盛唐时期,冶铁业发达,于是两岸数万民众奉命炼铁铸造,历经苦战后铁牛铸成。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铁牛分别伏卧于黄河两岸,将铁索拴系于其身,连接舟船,建起黄河上第一座固定铁索桥。这里,两岸的铁牛,其实就是对拽铁索连接河桥的索桩。

    蒲津铁索桥第一次将黄河天堑变成通衢大道,从唐开元十二年到元朝初年桥被烧毁的500年间,蒲津桥一直是铁牛系铁索、铁索连舟船。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桥被毁后蒲津渡一度荒废,但铁牛仍存。到了明朝,蒲津关发展成进出中原的重要关口,明代皇帝又先后四次利用铁牛建桥,历经百余年,直至清代因黄河逐渐向西改道,蒲津渡彻底废弃。

    铁牛20世纪40年代湮没。后来又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彻底埋入河滩淤泥下面。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1988年,当地有关部门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遗址所属文物有铁牛四尊、铁人四尊、铁山两座、七星铁柱一组(共七根)、夯堆三个、古河堤暴露地面约一百米、明正德年间碑一座,均分布在2000平方米范围内。

(上面挖掘时的场景为网络图片,谢谢作者)。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公园建立在原来的黄河古道边,环境也很美丽。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遗址公园内的大型壁画还原了蒲津渡在大唐时期的盛况。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在公园的另一侧,根据原样建起了一座浮桥,虽是现在的桥梁,而且在人工河上架起的,也没有那涛涛黄河的壮观,但也能对那座千年黄河浮桥有个实际体会。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走过浮桥,也是一次穿越,遥想当年大唐兵马飞驰和商旅繁华的盛景。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千年黄河大铁牛——游览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
    往事越千年,山西永济县虽只是一个很小的县城,把这样的古代文明挖掘出来,除了旅游观光,也是展示当地历史的辉煌,展示黄河流域的文化和文明。

    还要唠叨几句,蒲津渡遗址在永济的著名景点普救寺和鹳雀楼中间,可以在永济火车站乘坐2路公交到达普救寺,再一路游览(中间也有观光车)。到了这里,距离那“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只有一公里多一点,步行也只有十几分钟,不妨走走,还可以看看黄河古道边的农家风光。

   

    唐玄宗时的兵部尚书张说主持蒲津渡铁索桥的建造工作,曾写有《蒲津桥赞》,借此机会也附录在这里,供爱好的朋友参阅。

    蒲津桥赞 (唐)张说
   《易》曰「利涉大川」,济乎难也;《诗》曰「造舟为梁」,通乎险也。域中有四渎,黄河是其长;河上有三桥,蒲津是其一。隔秦称塞,临晋名关,关西之要冲,河东之辐凑,必由是也。其旧制:横ㄌ百丈,连舰十艘,辫修笮以维之,系围木以距之,亦云固矣。然每冬冰未合,春冰互初解,流澌峥嵘,塞川而下,如础如臼,如堆如阜,或或扌昆,或磨或切:绠断航破,无岁不有。虽残渭南之竹,仆陇坻之松,败辄更之,罄不供费,津吏成罪,县徒告劳,以为常矣。开元十有二载(一作九年十二月),皇帝闻之曰:「嘻,我其虑哉!」思索其极,敷於下,通其变,数纤不倦;相其宜,授彼有司。俾铁代竹,取坚易脆,图其始而可久,纾其终而就逸,受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於是大匠蒇事,百工献艺,赋晋国之一鼓,法周官之六齐,飞廉煽炭,祝融理炉,是炼是烹,亦错亦锻,结而为连锁,而为伏牛,偶立於两岸,襟束於中氵单,锁以持航,牛以絷缆,亦将厌水物,奠浮梁。又疏其舟闲,画其首,必使奔澌不突,积凌不溢。新法既成,永代作则。原夫天意,有四旨焉:济人仁也,利物义也,顺事礼也,图远智也。仁以平心,义以和气,礼以成政,智以节财。心平则应,谐百神矣;气和则感,生万物矣;政成则,文之经矣;财节则丰,武之德矣。故天将储其祯,地将阜其用,人将盈其力:圣皇之道,乾乾翼翼,观艺而无穷,咏功而无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