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道德经是我国讫今所能见到的两本最重要的中华经典。易经比道德经成书时间早很多,剔除夏连山,商归藏,周易也成书于商末的文王。成书于春秋的道德经的著者老子是东周皇家的图书馆长,所以他肯定阅读了不了远古的经书,当然很可能包括三易在内,因为在道德经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受易经的根本概念影响的影子,比如:老子第二章的,美丑、长短、前后等辩证法概念就是易经的阴阳概念,长为阳,短为阴。前为阳,后为阴。 但俩者区别还是不少的,易经讲刚与柔,道德经则主讲柔,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子一点也不玄虚,你看,老子很多的讲法,归根到底于目的都是基于人类社会的,比如其反对战争,推崇和平,当读到战乱之祸时,怀孕的雌战马也要于战场临盆,因为无穷贪欲而诱发的战事,什么东西也用上了,连将生小马的雌马也不例外上战场,情景何其悲凉! 因为春秋战乱为患,百姓水深火热,所以老子借天道来其实讲人道,其认为社会缺的不是刚猛而是柔和,人通常刚强并用,但老子认为刚非强,因为能令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真正的强,历史证明老子的真知灼见,看下每个盛世的基础都是百姓居安,所有败亡的王朝皆为民不聊生,纵然军力强如秦朝也是几十年天下,最终还不是被项羽赶尽杀绝秦贵族,灭族亡国,实则令人概叹。 回应题主的易经与老子为何宇宙生成论不同?易经是: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我们要整句说话看,这样我们就知息,易经的这句话的落脚点是定吉凶,这恰恰证明易经最初时是以术数占卜为主的书。 再看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的落脚点是阐释万物从何而来!这就是这两句话俩位作者所阐述的目的相异的地方。当然更深入了解两者的宇宙观,其实是一样的,太极即道,北宋周敦颐阐释陈抟老祖的无极图时说:无极而太极(现多误传是无极生太极),太极本无极。也是说两者认为宇宙的本源都是无。 两仪是为阴阳两爻,当阴阳两爻混成的时候就是一,这个一是二合为一的一,反之则是二。两仪生四象,这个四象于道德经其仍是属二的范畴,作者搞错了吧?没错!我们要看本质,在易经何为四象?老阴,少阴总体实质就是阴,老阳,少阳总体实质就是阳,这是为四象,明显了,四象仍是阴、阳,而且四象仍然是由二个爻构成的,所以仍是二! 四象生八卦: 看到八卦图没有,刚才说了四象仍然是由二个爻构成的,所以仍是二,请看上面八卦图,八卦是由多少个爻构成的?显然易见,八卦是由三个爻构成的,此于道德经就为三的范畴了。易经:八卦可表征及生成万物。道德经三生万物。两者实为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