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文法角度看易经用辞之妙”下

 陈识123 2018-07-08

2018年7月6日执象乾坤

今天接着从文法修辞角度讲易经的文辞之美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理解《讼》初六的关键是“所”字,所事即是讼事,这里用所不用讼,是圣人希望讼不可长,所的含义正是从小象传中解读出来的。《谷梁传》云:“言所者,非其所也。”言所事,不言讼事,是圣人冀其止讼,


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尾是首之对,首是先,尾是后。遯尾是退而不果,动而不及之义。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左”字是理解六二爻辞的关键,阳居左,阳尚左,左股、左翼、左腹,要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即主伤宾、君伤臣。因为君居左,臣居右,君伤臣必伤于左。《公羊传》何休注:“升车象阳,阳道尚左,故人君居左,臣居右。”夷于左股,君伤臣也。羽翼、肱股、心腹,皆喻重臣。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

象传的“志”字从何而来?为什么讲南狩之志呢?南,谓明志也。狩,冬猎,谓终事也。冬季万物收藏,古人冬猎不期望有大得。九三讲的是终明夷之事,不期而有大得。所以南狞两字是理解爻辞的关键。南方为明,冬猎为狩,冬者终也,故冬猎喻终事。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六五的箕子不是人名,虽然彖传引用了文王和箕子之事。箕与其是通假字,大篆的箕即是其。箕子,即是其子,与《鼎》初六“得接以其子”,《中孚》九二“其子和之”,三个其子都是一个意思,即有位君子,也就是贵人。尚秉和先师对此也有论及。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涂,有人解释为泥,有人解释为路。联系下文“载鬼一车”,就会知道涂显然是大路之义。否则“见豕负泥”后面的“载鬼一车”就没有主语了。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这四象都是心疑境见,都是幻象。前面讲过“匪寇婚媾”绝对不是什么抢婚,而是消除猜疑之义。婚媾是阴阳和合之象,遇雨则吉,雨也是阴阳和合之义,阴阳合则为雨,阴阳乱则为雾,这是古人格物致知。所以小象传才讲:遇雨之吉,群疑亡也。阴阳和合则不相猜疑。如果离开阴阳讲《睽》上九爻辞就全是笑话了。奸礼谓寇,害义谓贼。阴阳相接不以礼,即是寇。非寇则无害于礼,也就是洽于礼,合于义。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易传统的解法是受杖刑,打的屁股开花,行动不方便,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臀无肤只是一个比喻,臀为阳刚,肤为阴柔,臀无肤是说九四与上六无关,不比不应,无关其情则心生懈怠。其行次且是决阴之志不坚定,消极怠工。牵羊是什么意思?羊,阳也,群居之兽,拟君子,兑也。《汉书》云:“乐阳。”颜师古集注:“即乐羊。”古人认为羊是义兽,所以义字从羊从我,义以正我。羊有跪乳之恩。牵羊,所谓君王协同众君子,制命以行义也。闻言不信,是对“臀无肤,其行次且”的补充解释,即彖辞所谓的“孚号”,玩忽王命,目无王廷。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苋陆,有人解释为动物,有人解释为一种植物,似乎都有道理,但回归到阴阳本义,则孰是孰非,立马分明。上六一阴亲比九五,以阳承阴,即是苋陆之象。苋陆,商陆,木根草茎,柔脆易折,曝之难干,多感阴气者,少阴之象。九五距上六最近,所以多感阴气,木根为阳,草茎为阴,正是五阳上阴之象。九五独比一阴,诸阳疑其不能决,或有咎也。故夬夬中行,以明其决阴之志,所以苋陆不是细角羊。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前人对小象传不祥的解释,多以为不吉,似乎是释凶。如果用不祥来解凶字,那就说废话。这个祥是顺义,不祥即是不顺。不详,失正、乘刚、敌应,谓德不贞,行不顺也。即系辞传所讲的据非所据。不见其妻的象数义是什么呢?见不到妻子只是字面义。妻也者,贞顺成德者也。不见其妻的象数义是不贞不顺,不贞不顺,即不祥。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对于己日,有人认为是巳日,有人认为已日。巳即是祀,祭祀义。已日即是十日,代表长久的时间,金景芳即持这种观点。我认为己日应该更准确些。彖辞:己日有孚。孚即信,土主信,己日为土。天干己日之后是庚辛,庚辛即是更新义。六二得中正,己日为土,土居中

所以己日更符合象数义理。易经之中只有天干,没有地支。造事用甲,先甲后甲,易事用庚,先庚后庚。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得妾以其子,先儒多以母凭子贵来解释此爻,这是非常不合适的,周初没母以子贵的思想。妾,交接。《释名》云:“妾,接也,以贱见接幸也。”其子,有位君子,指九四。得接以其子,谓初应四。初应四,贱以接贵。四应初,以贵下贱,所以称“鼎颠趾”。爻辞的字面意思:颠倒鼎体,倾秽纳新,得贵人之助,无咎。形歧处卑,有趾之象,上应九四君子,因贱以致贵,颠趾出否,因败以为功,正位凝命始焉,何不利之有?贱为贵之基,颠为正之变,不违于道,无其咎也。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先儒对象传“素”字的解释,也多望文生义,根本原因是失格物致知之道。《国语·楚语》韦昭注:“素,犹豫也。”不素饱,谓不独食也。

不素饱,即不是自己一个人先吃饱,共享之义。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其如鸿不独食,和鸣呼众,乐得其义,是以吉也。鸿不独食,和鸣呼众,即是不素饱。人事效此,婚礼才有“共牢而食,合卺而酳”的礼仪。圣人作易穷物理、尽人性,以至于天地万物受命之根本。所以我们玩辞也要格物致知。圣人系辞只有一个根据,就是穷物理、尽人性。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鸿趾连,不能握枝,不得栖于木,所以鸿渐于木是指六四乘九三,木是少阳之气,所以是指九三。桷,是方平的树枝,指九五,枝在木上

三为木,五为桷。凡象传言“顺以巽”者,皆指阴承阳。所以象传讲:或得其桷,顺以巽也。上之阳巽以施命,下之阴顺以承命。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匪夷所思与今天的含义是不同。匪,不也。夷,平也。思,忧也。匪夷所思,即勤勉义。丘,丘壑,谓艮阻坎险。涣有丘,即是涣有未竟。

涣有丘,匪夷所思,即涣之有不竟,忧之有不平。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即是涣有丘,匪夷所思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这里的不及要表达的什么呢?《春秋》以道名分,这里的“及”字也是道名分。《谷梁传》云:“言及则祖有尊卑。”杨士勋疏:“凡言及者,皆以尊及卑。”以尊临卑谓之及,故以臣见君,不能称及,所谓不及。

遇,谓君臣相见,时有不及,礼有不备君可以遇其臣,臣不可遇其君,君王可以提前或延后会遇诸侯,诸侯不能无故改期。这就是春秋时期的名分和礼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