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79)天地交泰,盛极思危

 刘安伦先生 2021-02-20

易经(79)阴极阳来,阳极阴来,天地交泰

种庄稼抓住了天时,但圣人却教诲说:这才是开始,不是种下去就万大吉,还要有长期的田间管理,这些管理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治理一个团队也是一样,不是把军队组建起来就一切OK,还需要长期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支部队才能打仗。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世道盛极将衰,君子当尽保泰之道也。

平,泰也。陂,不平的样子。往,谓小人去,复,谓小人来。

艰,谓思虑艰难。

贞,谓施为正固。

恤,忧也。

孚,谓泰极否来,一定之期。

食,亨也。

际,谓泰复为否之交会。

天地交泰之际,这让君子有很多思考。就象两个人谈恋爱,然后结婚,不是结婚了,万事大吉,而是婚姻的经营才刚刚开始,需要两个人共同去包容对方,尊重对方,并处理好双方的家庭等关系,这样才会在天地交泰之吉保持下来。

周公释此爻:九三当泰过中而否欲来之时,盖天地交泰固为世道之幸,然世无安平而不险陂者,无常泰也。小往大来,固为君子之庆,然小人无常往而不反者,阴当复也。夫治乱之相因,阴阳之相胜,乃天运一定之孕信,而当忧恤者也。于此之时,惟艰难守正以处之,有戒惧之心而无怠荒之意,人事既尽,可以无咎。由是不必忧恤平陂往复之孚,而太平之福可长亨矣。

周文王一家几代人,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的贡献真的太大了,单凭易经,这本书到孔子手上,继续添加了不少解释,这之后历代奇才都再不能增加新东西,为什么这本书到今天跨越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信息时代,依然很管用?

就在于上古这些大圣人,对于天地宇宙的根本原理洞悉。

泰卦是阴阳和合之象,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孔子释曰:所谓无往不复者,以九三所处乃天地否泰之会,阴阳消长之机,正天地泰复为否之交际也,挽回天运,全在人事,所以当艰贞守正耳。

什么是艰贞守正?一治一乱,盛衰倚伏,自然之理。惟兢兢业业,灼见之于先,世运未陂而早防于先,小人未复而早忧其复!

世之理如此,人们尊敬的人往往不会是人们纷纷效仿的人。比如红海行动,那么苦,大家都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去那个战场,但却又对战士们生出感恩之情。而大家喜欢什么,喜欢自己的孩子做章泽天,或者效仿田朴君。人性如此,所以君子必须要对此洞察,即使天下泰和,也要防微杜渐。

大宋朝在仁宗的时候,40年巅峰,而到徵宗时期却亡国,虽赖长江在南宋苟且了一些年,却也给整个华夏文化造成极大的损伤。

清朝在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到了乾隆时期,这个皇帝就国家大治之时,重用了一批小人,聪明极至却也贪婪无度,导致整个国家由盛转衰的际遇,而乾隆把治理的重点改成弱民,把民众当畜生一样驱使,希望老百姓贫穷,这样便于治理,所以他身边就充满了小人。没有大的政治思想,不能万世开太平,开创不了新政治制度,与周文王一家几代相比,乾隆就是享乐之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