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人合一有几人——我读《庄子-齐物论》

 萬里无雲萬里天 2018-07-08

庄子是世外高人,这是我读完的第一感觉。


   初读《齐物论》根本读不懂,硬着头皮读完还是一头雾水。回想起大学时代,曾经旁听中文系的一位颇有道家风骨的老师讲过齐物论,依稀记得,他从齐是非讲起讲到齐天地,齐生死。当他讲到我们可以把生死看做一样的时候,我想起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霎时间,教室内云雾缭绕,轰然洞开。

   但是今天重新拿起齐物论,发现我庄子所言远非齐物一层含义,更有齐论一层含义。在庄子看来,用人为的标准去评价别人,本身就不是道家的风格,因为辩也者,有不见也。但是为了把自己领悟的皮毛示之于众,还是得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从这个角度说,庄子颇有禅宗的味道。

  我读完的第一点感受是我们任何形式的有为,都不如顺其自然。大约很多人已经知道人生的真相是无,是空,是没有,但是我们为了生存不能像庄子一样天天向朋友借钱过日子,还是得有所作为,但是有所作为的时候往往不能超越物外,淡泊名利,使得心为形役,处处装孙子,天天忍气吞声。庄子问道,是不是只有我很迷茫,世人有不迷茫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达不到处处不求人,任随本心,回归自然的境界,禅宗认为六组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要远高于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境界,但是从世俗人角度来看,要想做到无欲无求,在这物欲横流、重利轻义的时代里,太有点难为人了,我们世俗人能做到的恐怕只有后者的境界,时时敲打自己不要被小恩小惠蒙蔽,被小利小益欺骗,这样方能达到止于至善。西方人讲究天做一礼拜向基督忏悔,中国儒家讲究慎独,皆是从世俗角度达到圆满。或许我这个俗人来理解庄子,只能理解到这里,暂时还不能像他一样弃天下如敝屣,这也许就是凡人和圣人的区别。曾国藩晚年写了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布衣赏,这点福老夫享得,安邦治国平天下那点事小子去为,气势恢宏。可是今天你我要一步到位说我已经看透红尘,自在逍遥,学庄子淡泊名利,没有经历过富贵荣华,能坚持到底的怕是很少。要知道,曾文正公可是平定了太平天国,组建了湘军,红极一时的大人物,吃过见过的大气魄,所以才能有这样的境界。庄子在齐物论里讲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在庄子看来有为和无为本身一体,我们人为的定出成功和失败,本来就不对,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为房子名利奔波忙碌,非得有所作为而痛苦万分的人来说,不如学学庄子,顺其自然就好。

   第二点对我震撼最深的就是天地为一的境界。庄子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读大学时候,我依稀记得隔壁寝室的孙子时不时会大声念这么一句,自命不凡,却经常引来无数神经病的礼赞。在庄子看来,是和非是一样的,丑和美是一样的,高和低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天和地不是一样的,生和死不是一样的,荣辱,贫富,好恶都应该是一样的,不仅是一样的,更应该是一体的。既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那人世间的任何境遇我都能淡然处之,看淡任何世事变迁。菜根谭讲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种境界方才是得到了庄子的真谛。


  第三点影响我的是忘我的境界。文章开头讲南郭子綦丧我,文章最后讲庄周梦蝶,其实此两人皆是得道高人。南郭子綦破除我执,看世间万物皆顺应自然,所以可以做到不悲不喜,神情自若。庄周与蝴蝶为一,悟道人生如梦,欣欣然看到物我为一,继而天人合一,同体大悲,同体大喜。儒家讲仁民爱物,佛教讲慈悲喜舎,皆是看到了天地一体,当然道家要追求的是顺从自然,反对人为,儒家讲的是仁爱无私,佛教讲的是普渡众生。昔者象山先生言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我喜世界便喜,我悲世界便悲,我怒世界便怒,我狂世界便狂,今朝庄子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于是乎,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已,而况利害之端乎!人生如此,不亦快哉!

     辛家庄微信公号系不知名人士辛老板独家担当执笔,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恨一怒足见真情。辛老板有话说专栏共分为不拍马屁---谈时政,不太正经---谈男女,不准躺下---谈教育,不太世俗---谈商业四大板块。欢迎关注辛家庄微信公号,微信公众平台搜索“辛家庄”,或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获取更多辛老板有话说专栏文章。辛家庄微信公众号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已经获得留言和赞赏功能,如果辛老板的文字对你有帮助,欢迎各位庄邻打赏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