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阅读中,论点的主次通常根据论证它的难易程度划分。如果一个论点十分清晰,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不同的书中找出相关的支持,或赞成或反对的意见,这个论点就较容易成立。如果对某个论点,不同的作者持不同的意见,都进行了深入讨论,却存在较大争议,那么,这个问题就难以解决,需要我们自己对其进行分类,发现其中的联系,再进行统一归纳,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主要的论点可以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普遍意义上程度较深的问题。 对每一个论点,由于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观点而构成了论点的多方面,如果作者的不同观点较多,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有条理、有层次的争议。 关于“阅读是否有方法”,每本书中都有相应的讨论,首先可以肯定阅读是有方法的,然后从反面来说阅读的方法因人而异,因阅读对象而异,可以认为并无普遍适用的方法。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次要的论点。 关于“怎样在短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于“阅读的速度”“逗留与倒退”“理解的问题”的讨论可以成为依据。 《如何高效阅读》一书主要讨论的正是这个问题,其中介绍的科学阅读、训练的方法可以成为依据;《高效阅读法》强调“速度不如多读”,可以成为反面的依据,但是书中“一日一本,有策略地读通商业书”一章也介绍了很多快速阅读的实用技巧;《越读者》一书中“一些方法”一章可以提炼出一些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虽然并非作者本意。对这个论点,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看法,差异较大,因此界定为主要论点。按“先列观点、后定主次”的顺序,我们可以继续界定后两个论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