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文章能适合读者的心情,技巧的研究,原是必要,态度的注意,却比技巧更加要紧。技巧属于积极的修辞,大部分有赖于天分和学力;态度是修辞的消极的方面,全是情理范围中的事,人人可以学得的。要学文章,我以为初步先须认定作文的态度。作文的态度就是文章的ABC。 初中的学生,有的文字已过得去,有的还是不大好。现在作文用语体,只要学过了语法的,语句上的毛病,当然不大会有;而平日文题又很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何以还有许多的毛病呢?我以为毛病都是由态度不对来的。态度不对,无论加了什么修饰或技巧,文字也不能像样,反觉讨厌。好像五官不正的人擦上了许多脂粉似的。 文章的态度,可以分六种来说。我们执笔为文的时候,可以发生六个问题: 1.为什么要作这文? 2.在这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 3.谁在作这文? 4.在什么地方作这文? 5.在什么时候作这文? 6.怎样作这文? 用英语来说,就是Why?What?Who?Where?When?How?六字可以称为“六W”。现在试逐条说述。 1.为什么要作这文?…这就是所以要作这文的目的。例如:这文是作了给人看的呢,还是自己记着备忘的?是作了劝化人的呢,还是但想使人了解自己的意见,或是和人辩论的?是但求实用的呢,还是想使人见了快乐感得趣味的?是试验的答案呢,还是普通的论文?诸如此类,目的可各式各样,因了目的如何,作法当然不能一律。普通论文中很细密的文字,当作试验答案就冗琐讨厌了。见了使人感得趣味快乐的美文,用之于实用,就觉得不便了。周子的《爱莲说》,拿到植物学中去当关于说明“莲”的一节,学生就要莫名其妙了。所取的题目虽同,文字依目的而异,认定了目的,依了目的下笔,才能大体不误。 3.谁在作这文?…这是作者的地位问题,也就是作者与读者的关系问题。再换句话说,就是要问以何种资格向人说话。例如:现在大家同在一个学校里,假定这学校还没有高级中学,而大家都希望添办起来,将此希望的意思,大家作一篇文字,教师的文字与学生的文字,是应该不同的。校长如果也作一篇文字,与教师学生的亦不相同。一般社会上的人,如果也提出文字来,更加各各不同。要点原是一致,而说话的态度、方法等等,却都不能不异的。同样,子对于父,和父对于子不同,对一般人和对朋友不同,同是朋友之中,对新交又和对旧交不同。记得有一个笑话,有一学生写给他父亲的信中说:“我钱已用完,你快给我寄十元来,勿误。”父亲见信大怒,这就是误认了地位的毛病了。 4.什么地方作这文?…作这文的所在地也有认清的必要,或在乡村,或在都会,或在集会(如演说),或在外国,因了地方不同,态度也自须有异。例如:在集会中,应采眼前人人皆知的材料,在乡村应采乡村现成的事项。在国外,用外国语,在国内应用本国语(除必不得已须用外国原语者外)。“我们的father”“你的wife”之类,是怪难看难听的。 5.在什么时候作这文?…这是自己的时代观念,须得认清的。作这文在前清,还是在民国成立以后?这虽大家都知道的事,但实际上还有人没了解。现在叹气早已用“唉”音了。有许多人还一定要用“呜呼”、“嗟乎”,明明是总统,偏叫做“元首”,明明是督军,却自称“疆吏”,往年黎元洪的电报,甚至于使人不懂,这不是时代错误是什么? 6.怎样作这文?…上面的五种态度都认清了,然后再想作文的方法。用普通文体呢,还是用诗歌体?简单好呢,还是详细好?直说呢,还是婉说?开端怎样说?结末怎样说?先说大旨,后说理由呢?还是先说事实,后加断定?怎样才能使我的本旨显明?怎样才能免掉别人的反驳?关于此种等等,都须自己打算研究。 谁对了谁,为了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说什么话。 如果所作的文字,依照这里面的各项检查起来,都没有毛病可指,那就是好文字,至少不会成坏文字了。不特文字如此,语言也是这样。作文说话时只要能够留心这“六W”,在语言文字上就可无大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