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诗有何魅力,竟孤篇力压全唐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869cegn484vht 2018-07-09

这首诗的作者张若虚(约660一约720) ,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晚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驰名京都,并称“吴中四士”。他是初唐著名诗人。惜其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仅存录二首,一为《代答闺梦还》, 风格仍近齐梁,水平不过初唐;另一首即这里选来的《春江花月夜》,则堪称稀世杰作。仅此一篇作品,也就足以保他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稳稳坐定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

此诗有何魅力,竟孤篇力压全唐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此诗有何魅力,竟孤篇力压全唐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在他所著《美的历程》一书中曾有过精详的论述。他说:

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它上与魏晋时代人命如草的沉重哀歌,下与杜甫式的饱经苦难的现实悲痛,都决然不同。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与哀愁。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切感受到的是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年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觉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它实际并没有真正沉重和具体的人事现实内容,它的美学风格和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尽管口说感伤却“少年不识愁滋味”,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

李泽厚先生的这一论述,对于我们从美学角度正确理解和深入欣赏这首诗的思想,无疑是富于启示性的。

此诗有何魅力,竟孤篇力压全唐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具有熔画意、诗情与哲理于一炉的空灵邈远的意境美,是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何谓意境?顾名思义,它应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是二者在作品中有机结合的体现。具体点说,它要求“我”与“物”的和谐一致,“情”与“景”的水乳交融,“虚”与“实”的相得益彰。一句话,它应是诗人倾注自己的心灵观照对象、扑向客观、拥抱现实而创造出来,并能生发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美感效应的艺术图画。《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就是这样的上乘之作。诗中总共写了“春”、“江”、“花”、“月”、“夜”和“人”与诗的主题密切关联的六个方面,而以月色的变化为主要线索,以人的感情的发展为烘托中心,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了春江之夜从月出到月落的迷人景象,而字字句句又都交织着对青春美好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写得迷离惝恍,气氛朦胧,而又缠绵宛转,意味深长。

此诗有何魅力,竟孤篇力压全唐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中着重写月,按照春夜时辰的推移和描写角度的转换,时空交错而又层次井然地写出了不同的月色。从时辰的推移看,有鲜活的初月,明媚的升月,皎洁的中月,迷离的斜月,缠绵的落月;从角度的转换看,有徘徊的楼上月,清隽的镜中月,流丽的帘内月,幽蒙的砧上月,昏茫的雾里月。正是通过这不同的月色,“将春、 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钟惺《唐诗归》)。从而创造了一个优美而又神奇、迷离而又深邃的艺术境界。而所有这些描写,又无不与人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相互渗透,彼此交融,浑然一体。因而,人们读着这首诗,就不能不随着诗人出色的描写,而陶醉于迷人的月色变化的春江夜景之中,并应和着全诗感情的起伏跌宕,时而兴奋,时而遐想,时而沉思,时丽怅惘。

此诗有何魅力,竟孤篇力压全唐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多先生非常看重这首诗,他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赋》一文中说过: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看,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所遗下的那份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此诗有何魅力,竟孤篇力压全唐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多先生评论张若虚凭着这首诗的成功登上了初唐诗的“顶峰”,竟“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却无疑是慧眼独具,见解卓绝的。张若虚的这首诗,不仅使他那个时代风靡诗坛的“上官体”相形见绌,而且使他那个时代锐意创新的众多同调者也望尘莫及。——他的功绩,的确“是无从估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