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锡荣 ——中国武术在线 名人名家

 成中行 2018-07-10

思微定志生道合一

李千里整理执笔2013年

蒋锡荣80岁时留影

蒋锡荣先生,汉族,浙江海盐人。1925年3月19日,出生于海盐县武原镇老宅。自幼慧颖强识,尤嗜爱武术。12岁始习武,自此日夕不辍。1940年入沪,初学徒于上海酱酒店,后任职于徐汇区汇丰酱号。燕居常随邻翁季允卿先生习练太极拳。期间虽有别业,然其拳艺日渐专精,拳理上也多会心之处,甫开班授徒,与学员共参拳术,教学互长。1949年初,在衡山公园际会郝湛如先生,得真形意拳。郝湛如先生为形意拳一代名师,蒋先生得其传,为日后更好地研习内家拳术,打下基础。

新中国成立伊始,经季允卿先生推荐,随武当太极拳社叶敏之先生学练太极拳。其时先生正值婚娶之年,母亲多次催促不得其果。哪知先生此时早已暗下决心,欲倾毕生之精力,探究太极之妙道。观先生之志,正可谓廓然大公者。此非有大格局不能办。先生心中有一太极之大格局,其志在无限妙道,故能不为俗世所限。一道贯之,奉行终生。1952年,蒋锡荣先生正式开门教授太极拳,所从者甚众。

次年与金仁霖、曹树伟二人同投入叶大密先生门下,悉心研习太极拳、武当对剑等。叶大密老先生出生於浙江温州文成县,曾得杨澄甫、孙祿堂、田兆麟、李景林各位宗师真传,融会贯通,不断研宄创新,自成一家。叶师宝爱其才,尽以绝学传之,先生的太极拳功夫在此期间勇猛精进,日趋纯熟。当年上海武术界将蒋锡荣先生与金仁霖先生、曹树伟先生及叶大密老先生早年的弟子濮冰如,合称为“叶传拳的一大三小”。蒋先生视叶传拳为自己一生武学之根底,深入探索,发扬蹈厉,得此赏誉,正是实至名归。

1954年,蒋锡荣先生成为上海市武术界联谊会会员,会中每次表演,均受到在场武术名家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在此期间,蒋锡荣先生经常陪伴叶大密先生拜访田兆麟先生。蒙田先生口传身授,得窥杨式太极拳堂奥。一次,随叶大密先生在公园习练拳术,叶先生初时只凝神看蒋先生练习,良久,突然言到:“小蒋已领悟,心意专,意昧三,精愈坚,气愈定,神愈适,浑然一体。”当是之时,蒋锡荣先生甫而立之年,能博得叶师如此赞誉,可见其太极拳技艺,己非常人能望其项背。

1957年,先生参加上海市武术集训队,得以与同道切磋砥砺,获益良多。1958年代表上海武术队赴北京参加全国武术表演大会,与濮冰如表演武当对剑,震撼全场,掌声若雷鸣,经久不息。与会裁判、武术名家及特邀嘉宾,无不击节称赞。会后,各大新闻媒体竞相报道,一时间名动京城。

蒋锡荣老师1958年代表上海市武术队到北京表演,在天安门广场留影

后排左起蔡龙云、王菊蓉、王效荣、褚桂亭、王子平、徐致一、顾留馨、卢振铎、李福妹、濮冰如

前排左起胡汉平、邵善康、吴敏之、蔡鸿祥、杨炳成、庄海生、蒋锡荣、董佩云

1960年,离开上海武术队,被顾留馨(原上海体育宫主任,上海体育科研所副所长,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和上海市武术协会主席),聘为“上海市武术简化太极拳师资总辅导员”,上海各个区县教授太极拳的老师,均由蒋锡荣先生统一辅导。又曾在上海市政府机关宿舍、上海市教委、海关俱乐部、曙光医院、华东医院、电力设计院、静安体育倶乐部、(卢湾区)公费第一门诊部等场所,教授太极拳术。为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为众多太极拳练习者所铭记。同年10月,与金仁霖、濮冰如、傅钟文、张玉等共同担任上海第三届运动会武术比赛太极拳组裁判。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太极拳被定为“四旧”。先生被迫停止教授拳术,转入上海第四机床厂工作。君子蒙艰以利贞,先生此时更把全部可能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研习太极拳术上。历经数十载不断地印证、求索,真正体会到拳术之技,进乎道者,不在形似,而在神通。并确切地印证了叶大密先生的“拳练到最后是云里雾里”这句隐微之言,武术界同仁评价蒋锡荣先生的太极拳,是融杨澄甫太极拳与叶大密武当剑于一体,极具特色的“蒋锡荣太极拳”,气势磅礴、潇洒飘逸,富于变化,合乎中道而又利于实战。

1986年,先生从单位退休。此后的二十几年中,先生于武学之事更见通达澄明。遍行全国以传授太极拳技艺,门下弟子甚众,学有所成者百又余人,弟子及再传弟子一两千人。其影响己遍及全国,蜚声海外。目前,在美国、荷兰、意大利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各地均有人教授叶传蒋锡荣太极拳术。太极拳赖蒋先生之传,己开枝散叶,蔚为壮观。

蒋锡荣老师太极拳套路、武当对剑和自练精选套路、太极剑及口传多个单练动作,使我们看到蒋老师纯熟的功架,与如火纯青的功夫。观看蒋老师演练拳术,如饱览一场太极拳精品艺术的盛宴;蒋老师演练拳架,又是我们练习叶传蒋锡荣太极拳架临摹的范本。蒋锡荣老师习武近80年,研练太极拳术70年,他对太极拳路、拳术、以及拳理的理解经历了口眼身心多重体证,己得其中三昧。跟蒋先生练拳,有一种以武入道的崇崇高体验,从中可以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般习武之人,总觉得武术的灵魂是技击,是搏斗。蒋老师从来不讲搏斗,不讲如何击人,他只讲身法,看似不动,己破坏对方的平衡,使对方自己跌将下去,拳艺之道,深无止境,得其浅者求一人敌,得其深者何尝不可万人敌?故技击之术,亦当在日常习练中融会贯通。

当年叶大密先生将修炼太极拳的基本要点总结为:“用意放松、连绵不断、周身完整、分清虚实、敛腹含胸、拔背顶劲、松腰收臀、沉肩垂肘、坐腕伸指、缓慢均匀。”而蒋锡荣先生用叶传太极拳,将这些要领诠释得淋漓尽致。

蒋先生把多年所得太极拳之义理妙境熔在教学中,此一节最为难得。那些看似十分抽象的理论,在蒋老师的教拳过程中,变得简易直接,看似深奥的太极拳理论,经过蒋先生逐一演示分析讲解,令人茅塞顿开。在教学实践之中,在具体动作上使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拳理内涵,使拳理在动作中得到体现,使学生技艺日进。学生由此进入太极拳内功身法与太极拳理论的无穷妙道,得此径路,实是不二法门。

蒋先生讲的用意不用力,在同我们推手中可以清晰感觉到,老师轻灵、圆转,松沉、松柔,松开我们的手方挨老师皮毛,老师的意已入我们骨里,完全不得动弹。老师说动作没有模式,而应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沾连粘随,如胶似漆,任你变化不能逃脱。

老师多次讲解“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需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老师多年来研究太极拳“以柔克刚”,把听起来很轻松的,“以柔克刚,放松了,什么都有了”,做起来十分神奇。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叶传太极拳推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蒋先生推手之际,找不到老师的重心与中心,这才悟到拳论中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无形无象(忘其有己)的境界”。老师练得一身炉火纯青功夫,此所谓返虚入浑,积健为雄。雄浑之境界,得入自然妙道,可参天地之化育。

逝者如斯,当年的“三小”蒋锡荣现已九旬高龄,成为国之耆老,全国凤毛麟角的太极拳大师。蒋锡荣全面掌握了叶传太极拳的精髄,现今已形成了叶传蒋锡荣太极拳独特的风格,2000年以后,先后有《蒋锡荣二太极拳精编四十二式》、《蒋锡荣太极剑》、《蒋锡荣武当对剑》等教学光盘问世,众弟子与众多武术同仁,多次请求将其研习成果推广于世,然蒋锡荣先生总是说:“让更多的人受益是根本,决不能为了名利去宣传,修炼太极拳术、剑术及推手可以很好地强健体魄,同时它们又是一种技艺,只要你深入去探究它,就会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无穷的乐趣。”

老师70年来演练叶传太极拳,现年近九旬,精神焕发,仍然亲授太极拳。蒋锡荣老师不仅深得太极拳内功精华,伤科、推拿的功夫,也甚是精堪,曾跟随中医推拿名家陆文先生学习中医伤科、推拿。在回老家县镇时,曾治愈数位重病患者,为人们所敬重爱戴。

2012年12月29日蒋锡荣与蔡龙云在上海体育学院留影

蒋锡荣老师始终遵奉张三丰先袓立教之道,大道长寿。现令太极拳技艺,可以说己经到了“无形无相、全身透空、内外一体、随心所欲、神定气足、尽性立命”的境界。以武入道,得天养之福,有大德者必得其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