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错了?我不是药神

 昵称1360322 2018-07-10

最近一部电影刚刚点映就引爆了舆论,那就是《我不是药神》。电影由宁浩、徐峥两位知名导演监制,主题又是两位导演非常擅长的现实主题,再加上“关谷神奇”王传君在其中的演技爆发,以及王传君没有参与最近《爱情公寓》大电影的花边新闻,这些都是相当能够吸引网络上人们的眼球的。也无怪这部电影能够在数天之内席卷网络,在各大平台引发激烈讨论,乃至“占领”很多人的微博朋友圈呢。

笔者对王传君的经历颇为感兴趣,这次也是没少花时间关注他在演电影时候的努力以及他在电影中的精彩表现呢。但这样一部关注现实问题的电影,甚至都是以事实上发生过的事情作为原形的电影,如果仅仅是关注其中演员的演技或者经历,怕也确实是有点舍本逐末了,只怕也对不起导演和演员在其中的心血了。

在舆论场上,大家经常看到的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个问题是谁错了,谁有罪?毕竟病患用不起享有专利的“真药”,只能靠违法的、走私进口的仿制药、“假药”维持自己的生命已经被电影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比之沉浸在自身的小小的幸福中还是有进步的,确实也看到有之前生活非常安稳的先生在忏悔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当然也有人说电影里谁都没错的,那就让我们好好说叨说叨这个问题。

谁都没错确实是一个非常容易获得的答案。研发药品的药厂有错吗?他们也是不得已啊,药品研发成本这么高,研发成功后不定价高一点,不收取高额专利费,药厂甚至连研发成本都收不回来;在加上他还得承担高额研发成本打水漂的危险,定高价貌似是合情合理。警察等政府机构有错吗?貌似也没有,毕竟所谓仿制药确实是不符合现在的法律,他们打击也是合情合理,毕竟卖仿制药的途径如此不正规,万一有人利用这样的途径卖假药或者搞类似传销之类的活动怕是会有不太好的影响的。仿制药的代理商有错吗?好像有点错,因为他们确实利用仿制药代理的渠道会赚病患的钱;但好像又没有,毕竟他们卖的药还是比正规药品便宜很多的,他们卖的药也确实是病患生存下去的唯一保障。至于患者那当然更没有错了,既然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让自己继续活下去,虽然这条路不甚合法、不甚正规,难道我们还能让他们不选择这样的道路而是选择去死吗?这样分析来分析去,往往最后也不过是一句谁都没错,一声无奈的叹息罢了。

但事情都这么发生了,总不至于谁都没错吧?其实这个问题确实是非常容易迷惑人的,以目前私有制的逻辑去分析,确实没有谁错了。但如果跳出这个逻辑,答案实际上是显而易见的——错的不是个人,是资本主义的社会运行逻辑,是私有制。

在私有制下,药企研究新药的动力当然是为了通过垄断地位或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提高利润率,获取经济利益,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药企如果没有利润,或者更严格些说,其利润率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那他就会在和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其资本规模就要缩小(另一方面也能说它获得的垄断利润率也是惊人的)。但在公有制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研制药物是为了利润吗?显然不是,是为了对抗疾病,直接满足人民的需要。这两者带来的行事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垄断、专利和药品的高价,而另一个带来的则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范围内的技术公开。全国的药厂都能快速获得药品的资料,迅速投入生产和使用。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这些病人恐怕是不会碰到因为因为垄断和高额专利费带来的天价药的吧。

这条不一样的道路带来过无比辉煌的成就,1950年代血吸虫病的控制,1966年牛胰岛素、1971年青蒿素的研发这些诺贝尔奖级乃至超越诺贝尔奖级的成就都是这样的道路的一部分,在全国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人均寿命从49年的35岁上升到了1976年的65岁,这是多么辉煌的进步!

资本主义的辩护士们看到这里可能要跳起来了,专利呢?技术都共享了,那我放这儿的那么大一个专利制度去哪儿了?没有专利制度带来的激励你要靠什么去推动企业和个人带动科技的进步?

只是专利制度为什么要存在呢?专利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确实对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激励作用,但在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现在,它已经越来越成为垄断资本的玩物。远一点的有迪士尼不断延长其旗下动画形象的版权保护期限,近一点的事例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学术论文。

清华的学生可能对这个东西感受不明显,因为毕竟图书馆的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但如果是发过论文的同学恐怕就会对期刊的高额版面费有印象了。如果把眼光放远,一些经费不充足的学校的学生下不到论文的痛苦也能时不时地进入我们的视野。靠着对版权的垄断,Elsevier等学术出版商一方面收作者的版面费、另一方面又高价出卖学术论文资源,端的是空手套白狼的好把戏,其利润率甚至高达40%。

不靠专利制度激励研发的途径在公有制下也早已进行过实践。试想一个全民经济地位近乎平等的社会,有什么必要通过经济利益激励人进行研发呢?荣誉和奖章,还有人内心探索未知的冲动和服务人民的理想完全可以做到在私有制下的专利制度可以做到的东西。

用经济利益进行的激励还会对企业的研发行为带来多种扭曲,使它偏离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佳轨道。在制药上的表现使对一些“富贵病”的特别关注,而对困扰广大第三世界居民的大范围疾病关注不足,毕竟一百个一千个像笔者这样的穷鬼身上能赚的钱肯定都比不上一个身价亿万的资本家身上的钱多。

所以到底谁错了?错的不是个人,而是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法律,资本主义的社会运行机制。有一句话说得好,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所有人都是不自由的,只有资本是自由的。药企等资本家开的高药价是为了遵循资本扩张的铁律,因为如果他们不这么做他们就可能沦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中国的政府机构也在为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而不得不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加给我们的专利制度;至于卖仿制药的,虽然在电影里刻画地非常慈悲,但他的现实原型则远没有这么美好,没有现实的经济利润,这些药商们怕是也不会如此积极。每个人表面上都没有错,但每个人实际上都错了,我们的错就在于没有早一点把过时的东西送进历史的垃圾堆,让这样的混乱和惨剧在8102年还得以出现在我们面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