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意娘》是武则天的作品吗

 老鄧子 2018-07-11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意娘》

 

全唐诗卷五共载录武则天47首诗作,其中一首为《如意娘》,是一首典型的七言绝句。我们知道,诗歌题目一般为作者自拟,乐府诗除外,这首和内容关系不大的“如意娘”显然不是作者自拟,也非乐府诗题。在唐代崔令钦所撰《教坊记》中提到的教坊曲有《如意娘》,又《乐苑》中说:“《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


明代学者鈡惺在《名媛诗归》中对该诗做了点评,清代宋长白在《柳亭诗话》中借李白夫人许氏之口认为此诗乃武后所作,以致李白听后“爽然若失”。这样看,《如意娘》应该是武则天所作的一首进行谱曲歌唱的七绝,而历来诗人学者对此诗的作者是武则天均无异议。但事实上如此吗?

 

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如意娘》此诗普遍认为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为尼时思念高宗李治所作,时间大约为7世纪中叶,此时武则天年纪25岁上下。熟悉唐代诗歌的人知道,七言绝句在7世纪中叶尚处于萌芽状态,很多著名诗人翻遍诗集都没有合律的七言绝句,在唐代立国很长一段时期合律七绝都是一件罕物,一般以五言诗、七言古诗为主,在风格上还留有浓厚的南北朝气息。


比如贞观年间著名诗人王绩就无七绝传世,同时代的上官仪仅有的一篇七绝《春日》还被认为是元万顷所作。专业诗人如此,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遑论一个25岁左右的非专业诗人。若是,那武则天算得上初唐“先锋文学”大家了。

 

其次,《全唐诗》记载武则天47首诗歌,其余46首风格极其相似,唯独《如意娘》显得格外另类,这对于具有诗歌敏感性的人来说,很容易看出个中差异。

 

再次,诗中有句“看朱成碧思纷纷”,梁代王僧孺有诗句“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如意娘》中的“看朱成碧”应该本自此诗。笔者并非小觑武则天,“看朱成碧”乃大诗人语,写旧体诗的人能体会到,化用前人诗句需要一定的功力,李白《前有一樽酒行》其二就有“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之句,反观武则天其它诗歌,实在看不出武则天有此功力,这是疑点之三。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疑点是,诗句中出现了“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样令人不解的句子,翻译成白话就是:你要不信我最近总是为思念你流泪,可打开箱子验证下石榴裙(上面有泪痕)。难道一个在感业寺出家的尼姑穿石榴裙吗?

 

足够的证据证明此诗并非武则天所作。那么此诗真正的作者是谁呢?我们仍可以通过此诗的特点、时代的印记以及合理的推测进行追踪查访。

 

单就诗歌的风格而言,不类初盛唐,换句话说属于中晚唐风格,当然单凭一首诗歌的风格万万不能断定时代,现代人作格律诗放在唐代亦能乱真,然而并不能说明什么,但风格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概率区间。《如意娘》为唐代教坊曲,唐初高祖时期就设有教坊,武则天如意年间改为云韶府,中宗时期复为旧称。


前面所言武则天有年号为如意,《乐苑》中说:《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如意娘》这首曲子是武则天在如意年间所作,而不是《如意娘》这首诗歌的内容为武则天所作,历来所有的读者都产生了误会。

 

这首诗歌的内容很可能是中晚唐时期某位不知名的才女借用《如意娘》这首曲子填写了这首诗歌的内容,当然也不排除是男诗人所作,而《乐苑》记载又语焉未详,乃使后世对曲子和词的作者造成混淆。




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

在唐风宋韵里品味古典

找寻活泼泼地精神世界

与我一起

让阅读改变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