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族神医马源泽---神奇的提博气

 阅海书馆 2018-07-11


民族疗法“提博气”

~~~马源泽~~~

  为什么博气是民间的叫法;提博气是回族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对人体生命和疾病的另一种全新认知的方式,它不同于西医学,但接近于中医学的推拿术。它是回族人独有的一种内病外治诊疗医术,是回族医学的遗迹。它的特点是诊断全凭手感触摸;治疗仅靠手掌捋揉拉提,操作简便,易于就地使施,救治病人。治病范围是医学界的难点,治疗效果特别明显,往往立杆见影。更是贫困患者的福音,但它却要失传了。

关键词:提博气

  对于医学界来说“博气”一词很是陌生,更不知其意为何物。其实它就是人的生命元气,位于神阙穴和命门穴的直线中心点,贯穿于冲脉,气功修练者称元神。甘肃河洲地区回族和保安族、东乡族,青海地区的回族和撒拉族,都称“博气”或“肚博气”,而宁夏的回族和新疆的回族都称“肚根”,维吾尔族人则称呼“开卫孜耶提”(“提”字维族人读“特”)。只要有人平躺在床上,你用手掌少用力按压在肚脐眼上,就可以感觉到向上不停的,均衡有力的跳动感—即博动。因百姓们感到它是一直不停而博动的元气,就取得“博气”之名;又因为博气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偏移原位所产生的各种疾病,均称“博气”倒了或“肚根倒了”,懂得“博气”归位术而治病的人,称为“提博气”的人。

  那么,“博气”在医学的理论概念中又是怎样的呢?

  博气——是人体生命元气的表现,它总控奇经八脉十二维经脉,它的博动使真气在各个经脉中运行。中医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血行,上至泥宫(百会穴),下至会阴,上肢达指尖,下肢达趾端,运行往返于五脏六腑和筋骨肌肉及皮肤毛发之中。它的作用在身体中如同地球中心磁力点和放射散发的磁力线,百会和会阴穴如同北极点和南极点磁端,而冲脉如同地球中轴磁线,带脉如同地球赤道环磁线,八维经脉如同地球外弧返朴线。假如地球没有磁力中心点和散发环绕返朴磁力线,一切物质能固定吗?一切生命能生存吗?就象尘埃一样的消散在宇宙中了。

“博气”与人体的生命是怎样的呢?

“博气”是人体生命延续和生存的动力,它的本质是生命真元。《修真秘要》中古人云:“先天真气源自父母,后天之气源自谷物之精华;谷物精华来自于天地之灵气和日月星辰雨露之照射和滋润。往返不息,源源流运,此乃真气不枯,生命延续。然后天真气不补,则先天真气耗损失尽,生命亦消如烟云唉”。这是古人对人体生命的气化精髓写照。先天真气育化了生命,后天真气养育延续着生命,先天真气的强与弱决定着生命体的生存力——即身体的强弱和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侵害物的能力;后天真气延续不断的补充——即呼吸之气和饮食运化后真气,则维护供养着先天真气;使人体生命得依生存不息。

那么维护延续生命真元气的后天真气是怎样运化而来的呢?

从物质(空气、水、食物)到真气的运化过程是怎样的?对西医来说,如同天方夜谈,对中医来说,由如五行运化亦。即:物质纳入人体的肺和胃中,摄取精华,去其糟柏运化入血液之中,即为营养真气,运行全身,养护人体脏器和肌肉;再运化成维气和精气,藏于津液和血脉之中,用以润泽体表皮肤毛发和抵御外侵;精气则养护骨骼和髓,再由精气中运化成后天真气补益先天真气。它们的运行通道是经脉,运化细则过程由加工厂——络脉完成。

  因此,“博气”是由营气和精气保护和供养的,如果营气不足或精气不足,都会造成博气偏移或生命早失的危害,“博气”——脉络真气的中心总控点的偏位,将会造成一方经脉抵压,脉气滞凝不运行。逐渐雍塞,血脉不通,产生痛疼。

造成博气偏位的因素是什么呢?

博气偏位地主要因素是虚亏和阴寒。一般情况下,饥饿过度仍劳动者会产生急性偏移位;热人,泛人(疲劳)饮食冷水或凉食,热人入阴冷的房内受阴湿寒气侵害,或受邪风侵入伤害,或梦中遗精身体虚亏,造成慢性的博气偏移位。

博气偏移位造成的疾病主要有哪些呢?

博气突然倒向上腹部,产生腹胀和绞痛,阵阵钻心绞痛,如果有会提博气的人,五分钟就可解决了。但是,到西医手中往往以肠梗阻或胆囊炎治疗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倒向下腹小肚部位,小肚胀酸难受,小便不利,有尿意,但尿几点又没了,几分钟又有,急性到的提博气2次就可解决。西医往往错误的以膀胱炎或前列腺炎治疗。倒向侧下位,造成坐骨神经痛,急性到的一次就可解决;若耽误治疗,最后压迫股骨头血络,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倒向后下位,造成腰疼不能伸直和弯曲,走路象鸭子一样,并且后急下坠,想大便但无大便,又不能转身或弯腰。急性倒的,会提博气的人一次约十分钟就好了。但到西医手中,就是不治之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倒向后上方,后背胀疼,酸困,后勃筋(颈肱肌肉)僵硬酸疼,转动难受,或后头疼。有会提博气的人,35次就好了,但在西医手中就成了胆囊炎或颈椎病。如果博气倒向冲脉头顶部,就会形成头疼、头晕、头胀疼。如脉波冲击疼,西医的定论是脑膜炎或高血压,时间长的形成凝血块,就是脑肿瘤。倒向左胸时抵压心脏,造成心脏病。倒向经脉时,造成腹肌强硬症,肢体肌肉僵硬并且发展成肌萎症。倒向任脉上腹部,造成食不下咽,返呕,胃贲门口处食道肿大,可延续向上肿大,食不知味,硬食不下,只食浠粥或奶子之类液态食物,日久凝血。逐渐成为食道癌或胃贲门癌。博气倒下后所造成的病,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有得实践累计。

  在此本人举几例特别的病例,但本人治疗康复的病症并不止这些,一般的就不说了。

(这里省略4个病例,钟林注)

  在此不一一列举了那些治愈的头痛病,胃胀疼、胃癌症,脑瘤,尿频症,腰腿病等的病症,只说明的是——博气是民间的叫法,提博气是民族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对人体生命和疾病的另一种全新认知的方式;它不同于西医学,但接近于中医学的推拿术;它的特点是诊断全凭手感触摸,治疗仅靠手掌捋揉拉提,操作简便,易于就地使施,救治病人。治病范围是医学界的难点。治疗效果特别明显,往往立杆见影。但是。此技术不是掌握在医疗者的手中,而是遗落在民间个别回族老人的手中,或有心为人服务的民间医人手中,无尝的帮助那些贫困患者,现在己经几乎失传了,好多人听说过,也知道提博气可以治疗他们的疾病,但都不会提。因此,本人把它写出来,希望大家挖掘发展和研究,不要让它失传。

(注:在200510月参加广西南宁举办的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被评选为“优秀论文奖”,在投稿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华人交流协会联合举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国际优秀论文”评选中,被评为“优秀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

民族疗法“收阴术”

~~~马源泽~~~

收阴疗法治疗疾病是根据人体生命真元气为基础,以真气运行的从里及表性的发汗治疗法为原则,讲究扶正驱邪,温养正阳气。由内向外驱散消除侵入人体内脉络和血液中的风、寒、阴、湿等邪气,调整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回复健康。这是一种回族人独有的治疗风湿类疾病的方法,但它几乎已经失传了!

关键词:收阴术

在医学界领域中,“收阴术”又是一个新鲜词。它是本人的论文《民族疗法“提博气”》和《肝功能化验为阳性不等于就是乙肝患者》在《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中发表并在大会上演讲介绍给大家后,2006年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出版的《中国特色医疗大典》中被选录发表并荣获“中国特色名医金牌奖”和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华人交流协会联合举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国际优秀论文”评选,被评为“优秀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再次介绍给大家的另一种回族人治疗疾病的医疗方法。

收阴术治疗疾病的原理机制理论观念是什么?

新生命体在未出生之前,母体的宫腔里育化成新的生命体之后,由脐带供给生命体所需的一切营养(包括真元气和血液)。新生命体离开母体之后,这个物质的输入口封闭了,通过鼻子和口来纳入生命所需的外界氧气和营养食物。但是,它仍然是一个隐蔽的呼吸口,一直不停的随着胸腹部腔体的扩张和收缩力吸纳着天地间的真元气。

因为人们一般不注意呼吸方式,其实人的呼吸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方式。胸式呼吸的人一般气势短促,呼吸量小,运动是无耐力,体质差(胸腔的活动量不大所致)。而腹式呼吸的人气势比较匀长,呼吸量大,运动是耐力比较强,体质壮实。原因在于真元气吸纳量的多少起作用。

因此,练武术的和练气功的都强叫必须腹式呼吸,是为了吸纳补充大量的天地间的真元气。如果用不透气的塑料粘贴了肚脐眼过几天后,会有点疲乏和呼吸是总感到吸气不足或吸气短的感觉。所以,肚脐眼是真气的呼吸口。

鸡蛋里贮藏着育化新生命的先天真元气,它在热力的催动下被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发挥着补充人体真元气虚亏的作用。

银子是一种对各种毒性特别敏感的物质,古时用来验毒,吸毒,解毒的。因此,银戒指发挥着吸附出侵入人体内的风寒湿浊等阴毒的作用。

人的头发具有通经开络,活血化淤的作用。因此,它所包含的药力性气体在热力的催动下,进入人体的真元气内,沿着经络和真元气运行,发挥着疏通经络和化淤散结的作用,使 人体的络脉和表皮毛孔疏通,敞开,排除入侵的外在阴气。

麝香具有走经串窍,温寒散湿,大补元阳的功效。另外,它出自“麝”这种野生动物的肚脐里,包含着生命的真元气。因此,具有通经开络,化寒除湿,补益元阳真气的作用。

经过详细的机理和疗理的分析之后,我们认识了这种古老而简单的收阴疗法所包含的巧妙机制,是以补益生命真元气,通经活络开窍(毛孔),化淤散结,解毒排浊的原理组合,达到了治疗疾病的效果。这也正是穆斯林先辈们对人体生命医学的独特机理展现。这种治疗原理是与中医的“扶正祛邪”理论相符合。

收阴疗法的功效范围和特点是什么?

收阴疗法治疗疾病是根据人体生命真元气为基础,以真气运行的从里及表性的发汗治疗法为原则,讲究扶正驱邪,温养正阳气。由内向外驱散消除侵入人体内脉络和血液中的风、寒、阴、湿等邪气,调整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回复健康。

收阴疗法的特点是取材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适合广大的贫困患者和缺医少药的农村;适应症以伤寒症为主所造成的各种病症,如伤风性感冒,风寒性感冒,阴湿性感冒等诸病造成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肌筋疼痛症,阴湿性血脉病和伤寒性无力症等。收阴疗法总共有六种方法,但因基本物品鸡蛋和黄表纸的不同而分两类系列,它们大同小异,主要是操作程序相同,所用物品不同,相对治疗的疾病不同(即根据不同的病情病因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法)。

说到“收阴术疗法”时,知道者却了了无几。因为它只流传在甘肃地区和青海等地域的回族人群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迁居来新疆的回族和东乡族老人手中,特别是流传在二十世纪,那些缺医无药的农村中,以东乡族,回族,保安族、撒拉族人为主。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收阴术”疗法是最廉价最有效的治疗各种感冒和感冒后遗症引起的风湿病。

  要说“收阴术”疗法,还得插入本人自身的第一次享受治疗开始。在本人的记忆中,我生病了,头很痛,怕冷,鼻子不通气,还流清滴,伴有咳嗽和发烧,母亲领到村卫生所打了针(肌肉注射),又给了西药片,治疗了两天没有好转。这时姥姥来探望我们全家,她见我病在炕上,摸了我的头和手后说:“尕娃阴哈了(即孩子受阴了)你们收个阴就好的,何必去化冤枉钱又受罪呢(打针疼的意思)?就叫我母亲煮了一个鸡蛋(邻居家借的),鸡蛋煮了三十分钟熟老后,切成了两半,取下蛋黄给我和妹妹吃了。姥姥取下手指上的银戒指环,插入半个鸡蛋的蛋白中,又塞了一团母亲平常梳头时落下收集的乱头发,再用手巾包住,把开口放戒指环的一端放到我的肚脐眼上让我自己拿扶着,又给我盖了被子仰躺着睡,不让透一点风或露出手脚。把另一半鸡蛋仍然在开水中煮着。开始我有点热的难受,但慢慢的凉了下来很舒服。姥姥又从铁钢杯里捞出了另一半鸡蛋,放入另一枚银戒指和乱头发,用毛巾包好,从我肚脐上取了前面放的鸡蛋,放上了刚包好的鸡蛋在肚脐眼上,还是叫我拿扶好。而姥姥打开前一个包并取了头发团,拔出了银指环,我惊奇的发现,刚才亮白亮白的戒指竟然变成了灰黑色的,她就在羊毛毡子上来回搓戒指,要擦掉戒指上的灰黑色,并告诉我说:黑黑的这是你的病——“叫阴气”,等吸干净你身体里的阴气后,病就好了。大约换了6次鸡蛋时,银戒指不发黑了,就结束了收阴。我的病状消退了,但没让我出房门,在坑上休息了一天,病全都好了。此后的岁月里,我大概收过八次阴,每每均好,无一欠佳。

  所以我就懂得这民间流传的,古老的回族人治病的方法“收阴术”。并且本人从事治病救人的医疗行业后,从回族老人们的口中了解学习到几种收阴的方法:鸡蛋收阴法和黄表纸涂蜡收阴法,点麝鸡蛋收大阴法和药面饼黄表纸涂蜡收大阴法。还有散蛋擦身收阴法;自己又独创了气功鸡清外置收阴法(为了方便安全、简单化),以后简称“气功收阴法”。

经过本人近十六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收阴术”疗法,不仅仅只治疗各种感冒,而是它的疗效作用可以解决西医界的难题,但却是最歉价的。上万元治不了的病,查不清病因的病、西药不见效的病,“收阴术”疗法治好了。请看下面几例特别病案便知其效。


(这里省略4个病例,钟林注)

这就是民族疗法“收阴术”的功效,它解决了当今医学界的难题。但它又是如此的简单,方便、实惠,不需要花钱,最适合于广大的贫困患者和缺医少药的边远山区或农村。可它却又面临着失传。因为2003年本人回老家时,家乡人只知道收阴可以治病,但不知道怎么收,懂收阴术的老人们去世了,而现代的人都宠信于西医疗法,忘了、丢失了祖先们治疗疾病的方法。本人把它写出来,希望大家探讨.研究.利用和传承。

“提博气”的来龙去脉:

  经笔者钟林考证,“提博气”这个词最早就见于2006年9月18日的马源泽老师的网易博客。在这之前,文献中没有“提博气”这个词,所以说,“提博气”是马老师的成果。


  节目导视:

  回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回族医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间疗法。一种源于民族的治疗方法对于医学界来说“博气”一词很是陌生,更不知其意为何物,是朋友的一句话让回族医学内病外治疗法的传承人,意识到不能让一个民族文化医学医技消失在当今社会。几十年来,在基层为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痛苦,他从患者们的感激和依赖中享受到职业的高尚和付出心血的回报。

  本期《华人会客厅》专访回族医学传承人——马源泽。

  嘉宾简介:

  姓马,名忠义、字源泽、回族、伊斯兰教、46岁、成都中医学院函授大专,业余写作和边缘科学研究,回族医学内病外治疗法传承者兼医师,著写《民族疗法“提博气”》等论文在国内国际多次参加学术会议评选为“优秀论文奖”和“二等奖”。筹备出版《收阴术诊疗法》《医异学》《回医疗法》。


  提博气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西医听到只凭一双手就可以快速的诊断治疗疾病,而且是西医界难治的疾病时,他们会认为是“天方夜谈”里的故事。但是,民间的医术就是奇特。它是劳动人民在艰苦和贫穷的生活环境条件下,与疾病抗战的实践结晶。它是由生活在中国大西北的一个群体,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发明的人体生命医学。下面详细的介绍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一、博气偏移位的诊断

  博气偏移的诊断主要是凭触压时手下跳动的感觉所在的方位,但必须明确知道博气正确的位置和博动的感觉。多触压几个健康的人就明确掌握了。

  博气正准确的位置是,不偏不离的就在命门穴与神阙穴,和百会穴与会阴穴的直线交叉溶合点上,悬浮存在的元阳真气(元神)。

  博气正常跳动的位置是:

  你只要把手指并拢后用指尖轻轻按压在仰卧者的肚脐眼上,就可以感觉到向上有力的均衡的跳动感。

  再试着按压周围的肚皮下感觉,没有任何跳动感。特别注意的是身体肥胖的人,必须用力才能感觉到。

  博气偏移位的诊断配合问诊和脉诊,主诊以手触压确定方位为把握,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再决定治疗方法。

1.问诊:

  问明疼痛部位和疼痛反应,以及时间和其他医院诊治无效的情况结果。

2.脉诊:

  博气偏移位的脉像存在于寸脉和关脉,关脉和尺脉之间的间隙处,犹如弹跳的豆子感,并且存在着一种阴酸困的粘指感觉。

3.触诊:

  用手触压博气的原部位和移位的去向以及疼痛反应情况作出诊断。

4.疼痛反应:

  博气偏移位又称博气倒了,它有三种情况:

①急性的偏移位

②轻微的偏移位

③慢性的偏移远位或消散于经络中的重肌症。

博气偏移位造成的疼痛有四种:

①阵发性的攻绞痛并伴有膨胀感,多见于急性的偏移位,(如:西医称:胃痉挛性疼痛或急性胆囊炎或肠梗阻等病)

②酸困性闷痛,按压是有跳动感或是游走感,多见于慢性偏移位,(如:右肋肝胆下痹块或膀胱炎或左肋下涨疼)

③疼痛不是产生在偏移位的部位,而是在造成疾病的远端,(如:头疼,颈椎疼,小腿肌肉硬胀痛,坐骨神经抽痛等。)

④渗透性冰冷的酸痛,多见与阴寒性疾病,(如:胃腕冷疼或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二、博气偏移方位不同引起的疾病介绍

1.博气偏移在左上位,会产生脾胃消化不良,左勒下胀痛,食量减少。时间长了,会引起胃炎或胃萎缩,心脏受到上顶性的抵压而产生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右腿产生冰凉酸困感觉的疾病。

2.博气偏移在右上方,会引起西医所谓的胆囊炎和后背胀,右手臂无力,有时无名指和小指发麻,左腿坐骨神经痛和小腿肌酸困无力,走路时间一长,显出坡脚走路一样。

3.博气偏移在正中表上方(即任脉)时间长了,会引起嗝噎,不思饮食,厌食,恶心干呕,胃脘胀痛,胃喷门肿大,向上延伸可造成食道壁增厚或食道狭窄处肿大,严重是形成肿瘤,进一步发展成癌变。

4.博气偏移向冲脉(又称中脉),最易上头,引起头晕,头昏,脉动式的波击性胀痛,头重脚轻的难以走路。

5.博气偏移向后上位,引起后背胀痛酸困,可向上延伸造成脖子酸困和僵硬(西医名“颈椎病”);可上升到脑部产生后头痛;时间长了就会积血成瘤(因气滞血疑),造成脑肿瘤。

6.博气偏移向前下位,可以造成小肚酸胀困痛和尿潴留(西医名“急性前列腺炎”),女性可造成子宫下垂或子宫肌瘤。

7.博气偏移向后位时,造成后腰酸胀困痛和腰不能转动,也直不起来,后急想大便又没有,走路如鸭子一样挪移(西医名“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8.博气偏移向后下位,造成双腿麻木无力,失去活动能力,骶骨处隐隐酸困(西医名“脊髓障碍性下肢瘫痪症”)。

9.博气偏移向左下或右下位,初期阶段可以造成坐骨神经痛,或腿腕肌筋僵硬;严重是胯骨关节疼痛,腿子不能活动,最后压迫血络产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三、博气偏移位的治疗方法

  博气偏移位有三种不同的复位方式和九种不同的操作手法,还有一些辅助治疗的物品和药物。

(一)三种复位方式

  第一种复位方式,也是最常用的,要求患者呈仰卧式,操作者采用腹部复位手法(适用于急性倒的和配合其他方式治疗)

  第二种复位方式,并不常用,要求患者呈坐式操作者站于背侧采用从头部操作的手法和配合仰卧式治疗,选用适当的手法(如头痛症或颈椎病等)(点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天柱,大椎,肩井,沿脊柱两侧下推到命门,一般十分钟)

  第三种复位方式也是不常用的,但它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重肌症,或肌萎症或坐骨神经痛,及股骨头坏死前期等病的最佳方法,患者呈爬卧式从足趾端进行治疗的操作手法并配合仰卧式治疗和手法。

(二)九种操作手法

  提博气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法为主,捋,揉,拉,提,推,吸,按压,拿捏和采踏法,按照不同的病情选用。

  现将前六种手法分别介绍如下:

1.捋法:

  患者平躺仰卧于床上,操作者站在一侧用双手掌紧贴患者双侧的腰肌,用力轻压并收提至腹肌,到达肚脐部位,重复操作多次就可以了。

2.揉法:

  患者平躺仰卧于床上,操作者双手掌虎口位对应性平放在患者的腹肌面上(即左手在上脘穴,右手在关元穴或气海穴。)双手掌鱼肌下压的同时向中心(肚脐眼)靠拢,接近中心是下压力量减轻,重复操作时手掌就像在绕圆圈一样。

3.拉法:

  患者仰卧于床上,操作者站于一侧,单手掌心对准偏位的博气(即跳动的硬块)上,手指用力向下扣住,向肚脐眼方向回拉,将其硬块拉回肚脐眼为目的。

4.提法:

  就是患者仰卧于床,操作者站于侧面,用双手指合离抓拿住肚脐部位的腹肌肉,向上提升起后摇摆几下,他的力道是攒提(即聚合性上提)。

5.推法:

  有单推和双推,单推是用一只手的手掌心紧贴皮肤,掌根用力向下或向前推进。双推是两个手掌同时紧贴皮肤,掌根相对,掌力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分推。这个手法一般不常用,但它是治疗头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股骨头坏死的疾病时必需的手法。(点脚肢十宣穴,涌泉,昆仑,承山,委中,推两侧,分推腰部,再用其他手法,如揉捋提)

6.吸法:

  又称“摄元手”简,快,正确,紧急时使用的……(保密)

(三)简易自疗手法

  这个手法共有三种,它是给自己治疗疾病的手法。

1.捧力回拉法

  自己仰卧后找到移位的博气,两个大拇指相对放在肚脐眼上,其它的手指前伸双扣硬块,捧力回拉(适用于博气倒向小腹)。

2.双指下推法

  自己仰卧后找到移位的博气,两个中指和食指相对放在肚脐上,两个大拇指压扣硬块,向下压推回肚脐眼(适合倒向上腹)。

3.双手拉聚法

  自己仰卧或坐立,双手指向后,用手掌从两侧贴在腰肌上,两手的中指相对在命门部位,用力回拉到软肋时,劲力不松的把手指转向肚脐,再用力聚升到肚脐部位(适用于倒向后腰部位)

(四)辅助方法

  提博气疗法除了介绍的这几种操作方法和手法外,还有辅助治疗的方法和用品,它们一般使用于慢性的或陈旧性的博气偏移位,即一年以上的博气偏移位。共有三种辅助治疗方法,现在介绍如下:

1.麝香辅助法:

  每次提博气后把麝香0.2克放在肚脐眼里,用棉花压住,用胶布固定,每天用热水瓶在上面加热半小时,七天时再提一次,再用麝香。如此五次治疗可使一年至三年的博气归位。

2.艾灸辅助法:

  每次提博气前先用艾叶柱,粗大拇指样,高3厘米左右,艾柱下填使用颗粒盐在肚脐上。点燃艾柱要燃到底,感觉发烫时再换艾柱,如此艾灸,隔日一次,每次灸完后提博气并拔火罐3次。艾灸第一次是5桩,之后每次加2桩,共7次可康复。

3.中药辅助方法:

  红参,肉桂,天麻各等份研细,每天5克用温开水拌湿,贴肚脐眼,胶布固定,24小时换一次,每次换药时提博气,并拔火罐一次,再贴药,如此10次,可康复。


  “回族医学梦~我是新疆伊犁回族人”——马源泽:

  2014年11月28日在斯里兰卡举办第52届世界传统医学交流大学,世界153个国家认可的“国际交流医科大学”为主办方,邀请除西医主流医学外的传统医学专家和教授,以及各国传统的民族医师参加此届“世界传统医学交流大会”,来自斯里兰卡本国和德国、英国、瑞典、马来西亚、俄罗斯、新加坡、中国等13个国家的医学界精英齐聚一堂。
  我非常荣幸的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演讲:“尊敬的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主席和专家教授先生们,女士们,大家好!我来自中国的新疆·伊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给大家介绍的是家族传承的回族医学内病外治《提博气诊疗法》!题目是 “民族疗法提博气” 论文!”

  “提博气是民族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对人体生命和疾病的另一种全新认知的方式,它不同于西医学,但接近于中医学的推拿术。它是回族人独有的一种内病外治诊疗医术。它的特点是诊断全凭手感触摸;治疗仅靠手掌捋揉拉提,操作简便,易于就地使施,救治病人。治病范围是医学界的难点,治疗效果特别明显,往往立杆见影。更是贫困患者的福音,但它已经在社会上失传了。为了保护传承此医技,进行整理和编著”













颁发传统医学博士学位


国际交流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世界传统医学博士学位(国际交流医科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