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步入中医之门(35)

 鉴益堂 2018-07-11

病案第二讲 足厥阴肝经病案精选评析(续)

 

 

病案五:附件炎性包块---气滞血瘀湿热内阻

陈某某,女,36岁,已婚。患者9年前出现少腹两侧疼痛,曾经某医院诊断为右侧附件炎性包块,屡经中西医治疗,腹痛时轻时重,疗效不显。近半年来病势日重,月经量少。现月经已净2日,右侧少腹疼痛,黄带多,口渴便结,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妇检:子宫后位常大、活动差,压痛(+)。附件:左侧(-),右侧可触及一约3cm×2cm大小包块,质软,压痛(++),B超探查:子宫右后上方见一3.5cm×2.4cm大小暗区回声,边界模糊,壁厚。提示:后侧附件炎性包块。

此为热郁血瘀,积久成症,治宜疏肝清热,活血消症。方用柴枳败酱汤加味:柴胡9g,枳实9g,赤白芍12g,甘草3g,三棱9g,莪术9g,败酱草30g,红藤15g,丹参15g,香附12g,牛膝9g,大黄9g,玄胡12g,乳没各15g,生水蛭6g,生内金9g。煎服。加红藤液灌肠。治疗1个月,共服药25剂,诸症消失。妇检:子宫后位常大,无压痛,右侧附件增粗无压痛,左侧附件(-)。“B超”复查:右侧附件未见异常。

(刘云鹏医案《江西中医药》1994年第4期)

评析: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灵枢.经脉》载: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俯仰,……妇人少腹肿”。盆腔炎性包块,属中医°癥瘕范畴,多见于已婚妇女,一般有急慢性盆腔炎史或妇科手术史常表现为:两少腹疼痛,按之明显,常伴腰痛,或伴有月经失调、痛经、不孕、带下等症。妇科检查:一侧或两侧附件增粗增厚,可触及包块,压痛明显。B超?±示可见炎性包块回声。因此,盆腔炎性包块临床表现与足厥阴肝经所病症状相一致,宜从足厥阴肝经论治。结合黄带多,口渴便结,舌暗红、苔薄黄,脉弦,当为湿热内阻,气机不畅。一侧或两侧附件增粗增厚,可触及包块为久病入络,积瘀为症之象。

方用四逆散疏肝理气,加三棱、莪术、大黄、丹参、玄胡、乳没、生水蛭、生内金活血消症;予败酱草、红藤清热化湿;香附理气止痛。张锡纯曰:三棱、莪述非但以之消癥瘕也?,而水蛭善破冲任中之瘀?±,用其?°治妇女月经闭、癥瘕之证?±,又谓?°无论脏腑何处之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癥癖,女子癥瘕,久久服之,都能治愈?(《医学衷中参西录》)。此三味当谨记。临床所见也证明腰痛可从肝经论治,如男性前列腺炎、疝气,妇女附件炎、盆腔炎等疾病见腰骶胀痛、痛引少腹、脉弦均可从肝经论治。

?

病案六 面唇水肿

王某.男性。23岁.农民。月余前始固婚姻不遂,郁郁戒疾.鞠脘满闷张痛。口苦、纳呆,便秘、面颊及口唇浮肿+新至口角糜烂,张口不能。首先后服用活血化瘀,利水及抗过敏中西药物无显效。诊见I面部浮肿.口唇肿甚,唇周色紫暗.口角糜烂渗水.舌质泼红.苔黄干,脉弦数。证属肝郁化火、脾胃蕴热。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柴胡12g、川芎log、香附15g、枳壳log、大黄9g、

黄连 、香椽12g、佛手12g、丹皮15g、紫草l2g、

栀子12g、防风9g、黄柏12g.

服药5剂。面唇肿胀明显减轻,大便通畅,胸脘满闷请失,后以本方为主加用苍术。薏米等渗湿收敛之品.调服半月。病获痊愈。

评析:

该病发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 气能载津行水,气郁则水湿停聚为肿。水停面唇,乃因“足厥阴肝之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之故。肝郁日久导致淤血内结.故见唇周色紫暗,肝郁化热侵及脾胃,故胸脘满闷胀痛,湿热交结胃腑,腑气不通故便秘.口苦,纳呆。用柴胡琉肝散疏肝理气解郁为主.佐以清热泻水之大黄、黄连、黄柏、山栀及凉血活血之丹皮、紫草,使郁除气行则肿自消,郁解火泻则热自清。

病案七?突发性呃逆

患者,男,81岁。既往有冠心病、糖尿病史。于2004年5月4日入我院治疗。6月5日,患者在与家人争执后突发呃逆不止,伴右胁胀满,饮食难进,痛苦难当。经针灸治疗无效。舌淡黯,苔薄白,脉弦。此由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以延年半夏汤化裁:

半夏15g枳实各15g吴茱萸4g桔梗各7g生姜5g

槟榔20g鳖甲10 g生龙牡各30g

仅服1剂,呃逆即止,饮食如常。至患者8月16日出院未复发。

按:此呃逆一症,系由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上冲所致。辨证为肝气犯胃的要点有:1.病起郁怒;2.有胁肋胀满,肝经“布胁肋”也。治疗应以疏肝和胃、重镇降逆为法。延年半夏汤为《古令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由半夏、生姜、吴茱萸、鳖甲、槟榔、枳实、桔梗、前胡9味药组成。而延年半夏汤在组方用药上恰与该病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相符,故用之效如桴鼓。用于治疗心胃疼痛之证。

(张晓雷 延年半夏汤运用体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2(2):75)

病案10 厥阴气冲

患者,女性,52岁。47岁开始月经不调,至49岁经断。在这期间,伴随月经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数月不来,或一月再现。同时出现每日不管是夜寐,还是午睡,或是打盹片刻,只要一醒,睁目瞬间,自觉有一股气从大腿内侧直冲小腹,至腹自散,所过之处有一种热感灼痛。绝经之后,这一症状一直存在至今。舌质正常,舌苔薄白,脉象弦兼细。

北柴胡12g条黄芩6g 台党参8g生龙牡各3Og 肉桂心3g 

清半夏10g 云茯苓15g 远志肉10g炙甘草3g 大红枣5枚

凉水浸0.5h,煮沸,待水减半时汤成。3次/d、1次/夜间,温服。

疗效:服药3剂,数年之恙顿除。随访至今,未见复发。人寐则血归于肝,闭目则卫从睛明由外入里;人寤则血出于肝,睁目则卫从睛明由里布外。人之荣卫,虽由心肺所主,但由肝为之所调。更年期之时,天癸将竭,精血已亏,水不涵木,由之肝血不足,阳气偏亢,阳盛则热,热盛则灼,趁人寐醒睁目之时,循足厥阴经上扰,?°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抵小腹……?±,故所过之处有一时性灼热之感,证见自觉有一股气从大腿内侧直冲小腹,至腹自散,所过之处有一种热感灼痛。欲清透此热,须从足厥阴转入足少阳而解;欲补益先天之肾精,须从后天中焦脾胃生化以完成;欲使神魂安宁,须用重镇祛痰之药。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调之。药证相符,故其效卓著。

(巩春良 循足厥阴经灼热1例)

病案十一?重症舌颤

2002年2月初,余随医疗组至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为村民医疗服务。时见几人拥一老妪来诊。见其舌体外露,震颤不已,言语不清。细细问诊,老妪年七十有六,发病已三月有余,曾到市内多家大医院求治未果,头颅CT检查及颈颅多普勒检查未发现脑血管病灶,BP154/80mmHg,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心肺听诊均正常。据家人讲,发病之前曾生气郁闷,多日烦躁,不思饮食,甚至哭喊,血压也较前增高,后见舌体外露,不停哆嗦、转动、震颤,夜间稍好,纳少,食后又发,伴口干,耳鸣,时头晕,大便发干,小便色黄。细查舌体红绛,无苔,按其脉右虚左弦略数。当时便按肝风内动断裁,拟镇肝熄风汤加

减。处方:

怀牛膝30g 生赭石30g先煎 生龙、牡各15g先煎

生龟板15g先煎 生白芍15g玄参15g天冬15g

天麻6g 柴胡6g 生麦芽9g 青蒿9g 甘草6g 

5剂,水煎服。另予天麻丸10袋,每日2次,1次1袋含服。患者依此法进5剂之后,病情明显好转,又自购5剂继服,半月后来院告知,已全然康复。2月28日来院复诊察患者确已痊愈,恐其年老、高年水亏,又宗原法加山萸肉6g,熟地30g,山药12g,5剂,水煎服,以巩固疗效。

(刘世兴,重症舌颤治验1则,北京中医杂志2003年4月第22卷第2期,41)

评析:《灵枢》曰∶“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患者病起郁怒,以致肝风内动,病发舌体外露,不停哆嗦、转动、震颤,兼见口干,耳鸣,时头晕,大便发干,小便色黄,舌体红绛,无苔,按其脉右虚左弦略数,当为年老肝肾阴亏,水不涵本,复因郁怒,以致肝阳上亢,治当滋水涵木,镇肝熄风。镇肝熄风汤药合病机,故随手取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