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讲座 | 《爨龙颜碑》临摹解析 (9)

 青木森森 2018-07-11

  7.连断与转折

  石质镌刻毕竟没有纸本来得方便,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会有一些人为的改变,但事实上,这也有助于形成风格。碑刻风格是一种“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如果在碑刻中反复出现,呈现出大批量而又有规律性的变化,本身无疑就属碑刻风格的一部分了。《爨龙颜碑》中就存在着笔画不粘连的处理方法,形散而神不散,最终形成萧散、空灵的独特风格。

  “后”字(见图一)撇画短促,与两笔横画皆不粘连,这种处理很少见。“振”字(见图二)“辰”部的撇画处理几乎就是“故技重演”了。“道”字(见图三)的起笔两点与横画亦不粘连,遥相呼应,气息充盈,雄放之中见空灵。

  “弥”字(见图四)中的“弓”部处理最见趣味,可能是工匠镌刻时为了方便的缘故,没有粘连起来,反而别具一格,笔简意丰。

  “云”字(见图五)的“雨”字头、“容”字(见图六)的“宝盖头”、“深”字(见图七)的右下“米”部,诸多点画皆不粘连,使得字形更为空灵。

  “朗”“倾”二字(见图八、图九)中的多笔短横画与两侧竖画皆不粘连,这种风格在魏碑中少见,有效地增加了对比变化,也改变了疏密关系,增添了韵味,值得借鉴。

  所谓“转折”处理,本身就包含两个基本的动作,一个是转,多用圆笔;一个是折,多是方笔,但也有将两者结合,圆中见方或方中见圆的。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因为轻重不同,加上字形各异,会出现很多变化。

  “旬”“学”二字(见图十、图十一)中使用的是圆转,使得字形很温雅圆融,少了凌厉之气。

  “加”“石”二字(见图十二、图十三)为绝对的方折,右侧笔画几乎为垂直,可见刚毅之色。“申”字(见图十四)右侧竖画内收,形成一个锐利的角度。“蜀”“旬”二字(见图十五、图十六)为方中见圆,略具其意;“中”“独”二字(见图十七、图十八)则是圆中见方,转折处略有一个坡度,整体上仍然给人以方整峻拔之感。

  “冲”“曹”二字(见图十九、图二十)的转折较为特殊,有一个明显的斜肩,既有刀工作用,也有行笔调控的原因,类似效果主要是使转过程稍微拉长的原因,从而形成了明显的坡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