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日志003001 《陶行知文集》之《伪君子篇》

 christina0891 2018-07-12
*原文摘录
......为真君子难,为真小人不易。舍难就易,于是相率而为似君子非君子、似小人非小人之伪君子。
......是故伪君子非趋利即求名,而趋利求名者,鄙视伪君子。伪君子之由来,名利为之也。
......真人必有四端之心:“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行出一真是一真,谢绝一伪是一伪。

*典故释义
    四端:出在《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儒家所谓的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作品背景
        陶行知1913年从金陵大学毕业时发表,原载1913年11月《金陵光》第5卷第6期及12月《金陵光》第5卷第7期。(详细背景参加转载博文《以火传火,以爱爱人》2016年4月23日)

*读后感悟
    此文意在批判当时社会腐败,世人道德沦丧等社会乱象。1913年,作者时年19岁,从中可看出作者内心对求真的追求,也为之后其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此文亦可作为教师师德修养的经典篇目来学习。


(来源: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183e70102wkpn.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