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80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7-12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证治/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剂配伍及临床应用)

   我们接着上次课,讲厉节病的证治。厉节病的证治在本篇的原文里,有风湿厉节,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寒湿厉节,用乌头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他能够这个方剂的配伍,我认为,应该联系我们在讲湿病的过程中提到的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的作用,就是它有兼走表里,祛风除湿的作用,所以有扶正达邪
的力量,这个甘草附子汤,它的主治证是表、里阳气俱虚,风湿并重。
   因此,尽管是说风湿厉节,实际也看出来这个方也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风湿的表、里阳俱虚,风湿并重。

   这个方子的组成,我们看到其命名,是以桂枝、芍药、知母命名的。为什么要这么命名?
​   这里我引一下注家的看法,昨天把原文本意说完了,现在我讲[按
语]方剂配伍。

   为什么名“桂枝芍药知母汤”?
   徐忠可在他的《论注》里面说“桂枝行阳”,他就把知母和芍药,写的是“
母、芍”,昨天咱们讲,知母和芍药配伍是滋阴清热的作用,因此,对于风湿厉节渐次化热伤阴的情况,最适宜这个方子。
   如果从厉节病,风湿厉节来讲,它是风湿相搏在筋骨、关节的时候,有渐次化
热伤阴的情况,所以一定要用知母、芍药。昨天我在方解里面除了讲甘草泻心汤(笔记者注:这里有口误,应为甘草附子汤?)的作用以外,讲了知母配芍药是滋阴清热的作用。

   徐忠可说“方中药品颇多” ,它方剂组成的药物这么多,结果起名叫“桂枝芍药知母汤”,拿这三个药命名,来表明什么呢?是说这个方子主治的“阴阳俱痹也”。所以我说,也不必照《讲义》说,是含麻黄加术汤,含桂枝附子汤,含甘草附子汤。

   我说你就记住,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正好是联合用药,全上来,甘草、炮附子、桂枝、白术。这就是
* 甘草附子汤,正好是表里兼顾,阴阳俱痹都能解决。然后再说
* 芍药配知母,滋阴清热,
* 麻黄配防风就是为了散寒祛湿。
   这个方子我觉得配伍也好,还是功效也好,还好记忆,比《讲义》上说的容
易把握住。

   另外,徐忠可又说,想祛其寒,你就得用热药,对于化热、郁热已盛的情况,就有害。反过来说,你若说欲治其热,用寒药,对肝肾先虚的情况不利,所以用桂枝、芍药、知母,再加上炮附子,寒热并用,而且也有辛散苦泄之意。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病情很有针对性,因此,对于风湿厉节,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方,汲取历代医家研究之精华,进行药物筛选,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称尩痹)的研究,有很好的研究优势。这是桂枝芍药知母汤。

   再一个既然要讲配伍,我们在《绪言》里面讲过,在方剂的运用上,张仲景最重视单味药的作用,也注意它在方剂中配伍的时候所发挥的作用,其中在《绪言》里面,它例举了桂枝、附子、麻黄,都是以汤方来说。
  现在我给大家一个提示,比方,桂枝芍药知母汤这张方子里面,
* 桂枝配麻黄是什么意思?
   发汗,是要发汗的,但是一定要遵照第二篇讲的,是“微发其汗”的原则,
所以,它这里也有白术,与桂枝配合麻黄的作用就是微汗,祛风、寒、湿邪,不管是风湿、寒湿,还是风、寒、湿邪俱备,就是要取其微汗法,祛除风、寒、湿邪。
* 桂枝配白术,温经通络,燥湿止痛。所以,我说以桂枝为主药,配合它药的
作用,还有
* 桂枝配炮附子,在这个方子里面有体现,甘草附子汤里,桂枝附子汤里,还
有就是我们讲的八味肾气丸,现在没有讲到八味肾气丸,咱们以肾气丸为例,不是例举全书五用吗,崔氏八味丸,不都是炮附子配桂枝吗,所以这个作用都是为了助肾阳,通阳行痹的。
   这是我借着桂枝芍药知母汤,看到药物的作用、配伍,以及使它全方所发挥
的作用,这个方子实际上是寒热并用,因此对于风湿厉节也好,整个厉节并也好,它是属于痹证的一个特殊类型,病情更为复杂,另外更为深重。因此和外湿的治疗有所区别,这是我第一个要讲的,就是配伍的问题,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来举例。请大家自己去看,徐忠可的《论注》,他对这些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