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岳全书古方八阵------热阵之肾阳虚

 鉴益堂 2018-07-12

热阵

仲景理中丸:干姜、人参、白术、灸甘草。

即名人参理中汤,治太阴即病,自利不渴,阴寒腹痛,短气咳嗽,霍乱呕吐,饮食不化,

胸膈噎塞,或疟疾瘴气瘟疫,中气虚损,久不能愈,或中虚生痰等证。

 

附子理中汤:前方加附子,治证如前,而中气虚寒,腹痛甚者。又或入房腹痛,手足厥冷,或食冷犯寒等证。

 

附子理中丸:治阴寒肾气动者。即附子理中汤去白术,炼蜜为丸。

 

理中加丁香汤:前附子中汤加丁香。加木香即名木香理中汤、治中脘停寒,喜辛物,入口即吐即哕。

 

加味理中汤: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人参、白术、茯苓、灸甘草、陈皮、姜枣。

治肺脾俱虚,咳嗽不已。

 

局方胡椒理中汤:干姜、细辛、胡椒、良姜、荜拨、款冬花、白术、灸甘草。

治肺胃虚寒,气不宣通,咳喘气逆,虚痞噎闷,胁腹满痛,短气不能饮食,呕吐痰水不止。

 

选方八味理中丸:干姜、人参、白术、茯苓、灸甘草、神曲、麦芽、砂仁、蜜丸。

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胸膈痞闷,或呕吐泄泻。

 

理中化痰丸:姜半夏、干姜、人参、白术、茯苓、灸甘草、姜汤下。

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嗽唾涎,此中气虚弱,不能统涎归源也。

 

治中汤:青皮、陈皮、干姜、人参、白术、灸甘草。

治脾胃不和,呕逆霍乱,中满成痞,或泄泻,此即理中汤加青皮、陈皮也。

 

丁香温中汤:丁香、青皮、陈皮、半夏、干姜、人参、白术、灸甘草。

 

良方温胃汤:制附子、干姜、生姜、川椒、当归、白芍、陈皮、厚朴、人参、灸甘草。

治忧思结聚,脾气不凝,元阳受损,大肠与胃气不平,胀满上冲,饮食不下,脉虚而紧满。

 

东垣温胃汤:干姜、白豆蔻、益智仁、姜黄、砂仁、厚朴、陈皮、人参、黄芪、甘草、泽泻。

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

 

仲景四逆汤:附子20   干姜456   灸甘草30 。面赤:葱白9根。腹痛:芍药30。呕:生姜30   咽痛:桔梗15 ,利止脉不出:人参15 。

又名通脉四逆汤。治伤寒阴证自利,里寒外热,脉沉身重而厥。

 

仲景四逆加人参汤:前方加人参15 。治伤寒恶寒,脉微而复利。

 

仲景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汤加猪胆汁半合。治伤寒吐下后,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者。

 

仲景茯苓四逆汤:生附子20  干姜22  灸甘草30  人参15   茯苓90 。

伤寒汗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

 

茱萸四逆汤:吴萸、附子、干姜、灸甘草。

治厥阴中寒,小腹痛甚。

 

韩氏茵陈四逆汤:茵陈  附子、干姜、灸甘草。

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

 

仲景当归四逆汤:当归、白芍、桂枝、细辛、通草、大枣、甘草。

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或下利脉大,肠鸣者,虚也,及其人内有久虚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主之。

 

仲景附子汤:附子40  白术60   茯苓45   人参30   白芍45。

治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并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三因附子汤:附子、干姜、桂心、白术、茯苓、甘草、人参、白芍。

治风寒湿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

 

生附汤:生附子、干姜、生姜、苍术、白术、茯苓、灸甘草、杜仲、牛膝、厚朴、红枣。

治寒湿腰痛。

 

金匮桂枝附子汤:炮附子60  桂枝60   生姜45    灸甘草45   大枣12枚。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痛,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金匮白术附子汤:炮附子20  生姜20   白术30   灸甘草15   大枣6枚。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痛,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虚浮而涩,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此方主之。

 

金匮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白术、灸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