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年都不过时的“远东第一豪宅”,光厨房就300平方米!

 浔庐山水 2018-07-12

回复数字“1”,查看上期1w份软装素材

岁月消磨不了经典,

反而会让它变得更有韵味。

远东第一豪宅

在上海的静安区铜仁路333号

静静地伫立着一座令人惊艳的

民国传奇美宅

它有着“远东第一豪宅”的美名

更是被老上海人亲切地称为“绿房子”

“绿房子”建造于上世纪 30 年代

虽然经历了 83 年岁月沧桑的洗礼

但是依然完好无损,底蕴犹存

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上个世纪的独特气息

它原为著名颜料大亨贝润生的女婿

吴同文的住宅

从 1935 年开始建造,1938 年正式落成

建筑面积达到了 1732 平方米

“绿房子”最初的主人,做军用颜料起家的商人吴同文

时间倒退到 83 年前

这幢四层流线型建筑以其

恢宏的体量、独特的造型

以及丰富的内涵

成为了当时名声大噪的存在

刚建成时的“绿房子”

它的外观犹如一艘停泊靠岸的邮轮

线条柔和、装饰高雅

整个立面以绿色釉面砖为主

没有多余的装饰

看起来多了几分简洁而清新的味道

内部空间也做了精心的设计

功能区域分布合理

用材也极为考究

装修上更是极尽奢华

空调、铺地暖

有一部至今仍在正常运作的私人电梯

12个不同风格的卫生间

300平方米的超大厨房

以及自动喷出香味的化妆镜

“绿房子”是上海第一栋拥有电梯的私人住宅

1939年,英文版《中国日报》专门报道——

“此建筑为全远东区第一豪华住宅之一,它的设计风格,是超现代的。”

“绿房子”虽然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很出名,并被冠以如此高的美誉,但是建筑设计上却不是溢彩流金、雕龙画凤的。

它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体,再辅以流畅的曲线和直线来塑造美感,整体风格简洁又不失灵动,即使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时代更迭,仍有一种非常时髦的魅力。

当时,年轻有为的吴同文,不仅有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而且经常要招待商界名流与政要,有着比较大的社交需求,所以对建筑的设计要求甚高。

1935年,他找到了彼时与上海近代建筑颇有渊源的匈牙利籍建筑大师——邬达克,请他帮忙操刀设计符合自己各方面需求的私宅,这才成就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经典。

“绿房子”设计师 邬达克

邬达克于1918年来到上海,直至1947年离开,在上海完成的建筑项目多达50几个,其中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在经典的老上海建筑中,鼎鼎大名的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等,都出自于这位传奇建筑师之手。

可以说,在他待在上海的近30年的时间里,几乎垄断了当时上海所有的经典建筑设计,让它们成为了左右时尚的地标。

而“绿房子”,就是邬达克在老上海留下的收官之作。

当时他设计完之后,还向业主吴同文拍着胸脯表示:

“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使再过五十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一百年,我相信她仍不会过时!”

比起近代上海的其他花园住宅,“绿房子”首先在层高上就表现出了它的特别。

因为普通的花园住宅以两层为主,鲜有三层的,而它居然达到了四层的高度,不得不说是一个创新之作。

为了尽可能地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交上的多方面需求,邬达克在事先仔细了解的基础上,对整个住宅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精心规划。

一层酒吧及游戏室

一、二层是公共空间,一层设有酒吧、游戏室,还有一个供吴同文母亲礼佛的佛堂;

中式佛堂

二层是餐厅、起居室和书房;

二层餐厅

三、四层则集中安排了吴同文与大太太、姨太太,以及各自子女的卧室,两房太太的生活互不干扰,保留了相对的私密和独立性。

四层主卧

除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外,其他区域的设计也是亮点满满。

比如:

住宅南面有一个开放的大花园,为了让主人足不出户也能饱览花园美景,享受窗外清幽的景致,所以邬达克特意在建筑南侧设计了一个大露台,朝向花园的房间都设有落地窗和玻璃移门,墙体所占比例非常少。

再比如:

根据业主吴同文平时要在家里举办派对、会见客人的社交需要,邬达克在露天楼梯的设计上也非常用心。

四层楼的露天楼梯设计中,一、二层直接与会客起居室相连;三、四层由于分布着私密的卧室,所以切开了联系,在空间上保留主人与宾客的适当距离。

此外,阳光房也是“绿房子”的点睛之笔。

这里的每层主卧都设有一个阳光房,特别是四楼的顶层,采用了12块淡绿色的进口压花玻璃,既柔化了强烈的阳光,又尽享亲近自然的舒适,看起来极具情调。

在室内装修上,邬达克也表现出了材料选择方面的考究态度。房子里面的所有设施和家具,也都选择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高品质的产品。

12个不同风格的卫生间中,全部使用了美国进口的科勒洁具。

细节处具有装饰艺术的图案、纹样,也在各个角落随处可见,风格主要以抽象的植物花卉样式为主,让整个房子的内饰变得更加精致。

侧墙的透光玻璃

电梯内顶部纹案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80余年,但是邬达克设计的这所“绿房子”,却以简洁大气的外观,充满细节与高端品质的内饰,伫立在繁华的铜仁路街角,一再验证了岁月消磨不了一个经典的事实。

据说,吴同文对这所“绿房子”极为钟爱,后来连同设计图纸也买断,锁在了保险箱里。直至1966年8月,为了避免“文革”这场灾难,才与姨太太一起喝了一杯含有大量安眠药的咖啡,分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时代与社会的变迁,让整个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个为老上海人所珍视和仰望的“绿房子”,就像一张古老的名片一样,释放着高贵而迷人的魅力。

它让人越来越相信:经典的建筑是永不过时的。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