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府请闭眼,市场请睁眼,出租车得救

 昵称57728473 2018-07-12




和专车司机聊天,已经成为我乘坐专车第二大理由,第一则主要还是便宜和舒适。专车(快车)司机也成为一个反映社会行业变化的窗口。不过,这些变迁也许是社会整体面向变好的信号。

这些转行做司机的人中,有些就直接受到了“八项规定”的波及。例如,一位司机曾在天津卖海鲜,因为官员们餐桌上的收敛,导致海鲜变成了海臭(死了),故而被迫转行来北京干专车司机以为周转。由于楼堂馆所建设的收敛,做玻璃幕墙生意的老板也转行司机来周转资金。还有一位做装修的专车司机和我说,至今还有政府部门以党内的整风肃纪为理由,拖欠着款项没有发。

专车司机们反映的变迁,也同样涉及到了出租车行业。在乘坐的各种专车当中,不下三次碰到了从出租车公司跳槽而来的司机,他们或选择委身专车公司,或开着自家车拉活。一位成为个体户的前出租车司机曾跟我算了一笔账,他一周因为限号休息一天,平时坚持12小时的工作量,周末只白天或者晚上出来,可以保证5万多的收入和2万多的净收入。但是,他当出租车司机时,比这奔波也只不过才有可能达到将将过万的收入。

事实上,即便出租车司机再勤奋,他们也需要面临日益挤压的市场和日益减少的收入。像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记不得上次打出租车是什么时候的人估计大有人在。有可能有些人打出租车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手机没电了。最近恰巧因为这个原因,打了一辆出租车回家。这位使用某打车软件已经一年的司机告诉我,接单量在一年内大幅下滑。这位司机和我谈到了出租车的生死问题。虽然我们都相信坐拥特权的公司会继续旱涝保收,不会在这场消耗战中被拖垮。但是,谁会继续开出租车呢。这位司机说,现在跳槽虽然不那么多,但也绝不是罕见事情了。不过这位司机也为出租车叫屈,他们认为现在竞争环境不公平,他们这些司机解放出去也不见得比专车差。

铺陈至此,出租车的问题似乎还是一个底层间的博弈。出租车公司其实并不会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有所损耗,特权可以保证他们的收益。但是作为底层的司机、乘客与专车司机则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在一些城市,这种博弈甚至演化成赤裸的兵戎相见——出租车司机围堵专车、围殴专车司机。而这种博弈本就是不合理的存在。可以预见的是,若是放任自流则将伤害这个行业本身。

互联网对于这个行业的影响,除了阵痛还有倒逼改革的作用。虽然依旧没有一个城市让困扰出租车行业的“份子钱”透明化,但一些改变已经开始了,政府也正在学会对这个行业让利。例如南京市在今年1月,就取消市域出租汽车经营权使用费。而广州也在9月开放了“份子钱”的价格限制。但在所有进行改革的城市中,最近杭州的方案无疑是最触及本质的。在杭州,出租车的发展已经被挤压到必须求变的境地。

杭州的改革不仅延续了其他城市中改革的让利模式,如“经营权无偿使用”、“清理规范经营关系”等等。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司机个体的压力,为司机们免除了后顾之忧,释放了个体的竞争潜力。这些改革措施,也为出租车司机们营造了与专车竞争更为公平的环境。

不只是真金白银地退还有偿使用金。更为有诚意的是,杭州的出租车改革触及了改革的深层次,而不局限于往往沦为“朝三暮四”修修补补式的改革。所谓深层次的问题,是指杭州市涉及了管理方式的转变,如本次方案所提出的将出租企业定位由“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该方案还提出要在总量和价格上放开管控等。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明确了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方案,政府该闭眼的闭眼,该放手的放手。

“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这样的措辞变化,并非意味着出租车涨价成为常态,普通家庭不能消费得起。相反,这样的措辞恰恰恢复了出租车的本来定位。在欧美,出租车本来就是私人化的运输工具。作为一种私人产品的出租车,加持了“公共”属性,这本就是一种桎梏。

出租车本身就不能与地铁、公交等放在一起比较。公共产品的名号,是对出租车市场化的一种拖累。因为公共是管制最好的借口。如今杭州征求意见,在措辞上实际为出租车松了绑。由此,渐去公共化的出租车可以更好拥抱市场化。至于影响普通家庭的问题,则大可不必忧虑。因为,在市场的归市场,公共的归公共后,充分竞争的领域中定能继续分化出各种差异化的产品,普通家庭的市场则也必然不会被忽视。况且,即便没有出租车,这个市场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市场。如今,这样的措施只不过是出租车行业的自我救赎罢了。

至于总量与价格管控问题,虽然征求意见稳妥地以过渡来处理,但也让人们看到了边界与市场化的光亮。与定位一样,这其实也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回归。追溯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史,这些管制措施皆成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彼时,这些管制措施出台,是出于规范市场的现实需求。而到了现在,充分的市场竞争则已经比管制更能规范打车市场的行为了。这个时候,也有必要考虑管制这种措施的退出了。况且,这种管制,尤其是总量管制,已经成为整个出租车行业的症结所在,限制了市场活力,也是造成现在多数棘手问题的原因。

杭州的改革方案,诚意在于尊重个体,诚意在于回归市场。让政府闭眼,市场睁眼,最终的益处就是救赎出租车行业。其实,无论改或者不改,对于打车市场的影响只是衍生更丰富的差异化产品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