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艰难时世迎曙光(九)

 吴越尽说 2018-07-13

天亮前后(下)

周德华 

日本驻军撤走后,家里人因暂无男丁,让我一个人到东白漾去“看屋里”,此时方知被日军强占的周家墙门原是祖产。要说家祖父是镇上的大领投(丝绸经济人),开设周振记领户,生意甚是红火。在30年代初花了3万银元造了这座广厦,前面是大三开间砖雕门楼,双厢房加对照间走马堂楼。后进四楼四底西式建筑,顶层为玻璃晒台,在镇上独一无二,惜乎祖父没有享住多年。回归那年笔者虚龄12岁,一个人住进祖居也不觉得害怕,养了一只黑白猫相伴。

周家房子东墙开了几个枪眼,宅内门窗尚完好,家堂犹在,其内家谱和列祖列宗画像尚存,不像周边几家户牗不全,因冬天被日军拆下烤火之故。至于原有的几堂红木家具已无存,只是一具躯壳。

房子虽然回归旧主,匪夷所思的是收回时竟多了一小间,也就是在南墙的东端接建了一小间平屋,此乃战前所无,以往造房讲究风水,绝无此贴膏药的做法。原来日酋居于东南角对照间,跨出南边的落地长窗可登上接建小屋的水泥平台,督看下边日军操练、训话。至于小平房内砌了一座灶头,乃开小灶之用,其实周宅后院有三眼大灶。

人皮肤上突起的赘肉称之为疣,周家墙门的疣至今还在,也是个历史见证。

盛泽光复以后,重现人稠物穰景象,绸生意复苏,庄面交易兴旺,供电正常。其时日光灯和霓虹灯已经引入商市,至晚照耀如同白昼,店铺播放流行歌曲,一直要到八九点钟才打烊。重新恢复了“小苏州”的面貌。当时有人戏说北大街(东段)和花园街相像于姑苏的观前街和石路。电影院、剧场、书场爆满。出会和社戏等民俗活动也得以恢复。先蚕祠的小满戏、元宵灯会和七月半皆恢复过一次。笔者幼时只耳闻,而当时却能目睹,不过听长辈讲比之战前还是逊色不少。

内战爆发后,社会再度动荡,这些民俗活动也难以为继,不过笔者总算都见过一次。

物价先是小涨,继而大涨。19488月金圆券出笼后,暂时压住了阵脚,未几反弹,币值急贬,像沦陷时期一样人们急忙用成捆纸币去抢购日用品,于是战前物资如何便宜之老生常谈又重新传入耳鼓。

商业竞争激烈,现时的“月饼大战”昔年也发生过,却说北大街卜家弄口的谷香村糖果茶食店和花园街北新街口的凌裕和南北货茶食店拉开架势大减价,重糖重油月饼质量越做越好,售价越压越低,商战进入白热化。争气不争财的结果,大蚀其本,未几只得偃旗息鼓,老百姓难得实惠一次,津津乐道,当年周边乡镇也到盛泽来抢购月饼。

当年最坚挺的行业是银楼,盛泽银楼之多,县内首屈一指,金银买进卖出只有九七或九八折,保值手段甚有效,常见在银楼前等开门,甚或轧坍柜台。

金融投机猖獗,全镇十余家银行钱庄都甚兴旺,再次是米行,民以食为天,米商也囤积居奇,待价而沽。临近解放前曾发生过“抢米行”事件,事后笔者也曾去现场看过。

当时,“钱猢狲”(钱庄业)及“米蛀虫”(米行)乃盛泽百姓的诅咒对象。(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