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假古诗词内容试读

 藝行天下 2018-07-15


古诗词课堂146出塞 来自小学必读书单 07:01

点击上方绿色小喇叭收听


学习内容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词译文


留在我们眼前的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自秦汉以来这里就战事不断,不知有多少将士血洒在这绵延万里的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热血男儿戍守在边关,至今不能与亲人团聚。只要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健在,就绝对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越过阴山这道屏障。


词语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称他为“飞将军”。

4、不教:不叫,不让。

4、胡马:指侵扰内陆的外族骑兵。
6、度:越过。

7、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专家解读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足以统摄全篇,这一句也是最耐人寻味的,可称作是“神来之笔”。


诗人从历史变换的角度,写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对征战不歇,将士战死沙场,留下悲剧进行感叹。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就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这是“发兴高远”的写法,能帮助后人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样的悲剧。


因为,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民都在与胡人进行着斗争,这不只是发生在当代的不和平,而是人们共同的悲剧。


后两句诗主要采用了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李广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使语意含蓄,情感深沉,充满着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所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的出现是水到渠成,是历代人民的共同愿望。


王昌龄以平凡的语言,唱出了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是那样流畅,一气呵成,令人吟之叫绝。诗歌的语言之美,恰恰就表现在这些看似平凡的语句上,关键字的使用使看似平凡的字面显出瑰丽雄奇,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这种确切恰到好处的平凡,也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因此说,这首诗有平凡之中见妙处的特色,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千古名句。这首《出塞》也被誉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是边塞诗中的佼佼者。


知识拓展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朝对外的战争大多是屡屡取胜的,那时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


所以在边塞诗人的作品中,也大多能体现出慷慨激昂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决心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心。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和家人离散的痛苦。因此,广大人民非常渴望结束战争,希望朝廷早日起用李广这样的良将,过上和平的生活。《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愿望。王昌龄尤其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最高,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考试链接


课后思考题

1、诗中的“飞将”是指哪位汉代大将?

2、这首诗中表现诗人历史变幻,征战未断,将士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的感叹的诗句是什么?


打卡活动


各位家长,为督促大家按时学习古诗词,激发孩子学习热情,从本周开始,我们推出一个古诗词打卡活动。

参与方式:

每次古诗词内容后都有一张古诗词卡。

1.     大家点击图片保存到手机

2.     将图片发到朋友圈

3.     把发在朋友圈的打卡页面,截图发到群里
(注:一定是转发下图到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