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月4日,在去往周庄的半途,导游把我们引到了一处叫做甪直的地方。初,不识此“甪”字,问当地人,告以“鹿直”,原是一个很古老的南方古镇,也是一个位于苏沪之间的水乡。我们去那儿,是到一个叫张陵山遗址的地方。 查资料得知,张陵山位于镇西南1.5公里处,相传为汉丞相张苍之墓。当地农民发掘出土玉镯、玉器、玉瑗、玉管、穿孔玉斧和不少陶器,为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文物,证实张陵山当属距今5500年左右的文化遗址。省文管部门在陵区两侧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东晋砖墓发掘出蜀青连岗文化类型与良渚文化类型遗址,距今有6000年。 张陵山中有个半月潭,相传这个半月潭是布衣天子沈万山造的。当时,沈万山是朱元璋很要好的朋友,并为朱元璋提供了很多军用财物,可是却也因此惹来了杀身之祸。朱元璋想自己身为天子,而沈万三非常富有,并且乐善好施,在民间竟有“布衣天子”之称,朱元璋便下令封海,断了沈万山的财路。这时山上的一位大师便对沈万山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落叶一片,立奔三千里” 。并教他造了这个半月潭,来化解杀身之祸,同时也警戒后人锋芒不可太露。
甪直与苏州同龄,春秋时代便有此地名。此地名虽生辟,却能在多轮的汉文字简化中存续下来,老王以为是件幸事。像新疆和阗这样的不很生辟的古地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改为“和田”,便知“甪直”不更其名,有多幸运了。 据资料称,此镇自古以来以农业发达著称;古镇保留了从春秋到清代以来的众多名胜古迹,尤其是各个时代、各种式样的古桥为多;古镇居民还保留了几百年前古老生活的意韵、淳朴、宁静和幽雅……
甪端石雕:“甪端”(拼音:lù duān)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其形怪异,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甪端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 《宋书·符瑞志下》:“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则奉书而至。耶律楚材谓为旌星之精,灵异如鬼神”。故宫太和殿两边就放着一对,用甪端护卫在侧,显示皇帝为有道明君,身在宝座而晓天下事,做到八方归顺,四海来朝,圣明地治理天下玩者爱好也。家者集成也,天下者放眼天下学习也。 “甪端”在官方,它们象征光明正大、秉公执法;在民间,它们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参见下图)
古往今来,甪直古镇历史文物众多,人文景观棋布。镇内的千年古刹——保圣寺建于公元503年,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出自唐代塑圣杨惠之先生毕业灵性的半堂泥塑罗汉更是国之瑰宝。 “叶圣陶纪念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些之外,更有万盛米行、沈宅、水乡农具博物馆、萧芳芳演艺馆、王韬纪念馆、出土文物馆等一大批历史人文景观。上图为张陵山遗址院落中的宣传图版,上面介绍了镇上当代名人。
古镇历史名人张镇雕像。张镇,字义远。西晋散骑常侍,建威将军。曾任苍梧、吴二郡太守,奉车都尉。
园中的张苍雕像。
张陵山禅寺。位于张陵山遗址中。张陵山遗址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园中新建筑:二十四孝图
园中寺院
下以为抓拍的游人镜头
甪直镇现归苏州市吴中区管辖。在张陵山遗址的园子里,导游把一队一队的游客“交到”当地导游那里,一个不大的地方,竟用了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我自己到了附近村子里看了看,这个村叫顾家滨。
天是油菜花开的时节。
![]()
![]()
![]() 在地里干活的农家妇女。
![]()
![]()
![]()
![]()
走进村子,见一老汉在做农活,便问他这里叫什么地方。他的话我听不懂,后来见墙上的牌子,才知叫顾家滨。一看竟奇怪这地名怎么那样熟悉,原来是想起《沙家滨》来了。
![]()
![]()
幽静的村落
![]()
墙壁上的石磨盘
![]()
顾家滨村的水乡风光,另见下图:
![]()
![]()
![]()
![]()
![]() |
|
来自: 安东老王 > 《2012江浙行(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