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精品釉里红鉴赏

 爱拍北京 2018-07-16

釉里红瓷是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

釉里红瓷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它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瓷。

釉里红瓷是指用铜红料在胎上着彩,然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现有的出土资料和传世实物表明釉里红瓷器首创于元代景德镇。由于釉里红以铜红料为呈色剂,铜红釉在烧造技术上难度很大,正常显色不仅与彩料中的铜含量和基釉的成分有关,并且对烧造的气氛和窑温的要求都十分敏感,配方和烧成条件的任何细小变化都会导致色调不正,因此发色纯正的釉里红瓷在元代很少见,大多是灰红色。明代洪武时期釉里红仍然较少,发色多是比较淡的红色或偏灰的红色,但较之元代有了很大提高,永乐宣德时期的釉里红发色极佳,浓厚鲜艳似宝石,也有淡红色的,这与当时的透明白釉提炼已达到极高水平有关。宣德以后釉里红走下坡路,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才得以复苏,这时的釉里红发色较为纯正艳美。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马未都:衍生出一个其他的品种叫青花釉里红。说起来这是一个副产品,青花釉里红的发明到了乾隆以后被老百姓俗称叫青花加紫,青花上加了一点紫色,紫就是红。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已经非常的成熟了,1964年保定出土了一批特别重要的窑藏,里头有11件,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大罐,我们看一下图。这个红花是釉里红体现出来的,剩下都是青花,这个被列为国宝。非常有意思的是早期的釉里红和青花是对半分的,平分秋色。永乐时期的那个梅瓶它有生产出来有青花有釉里红,有青花釉里红,有各种品种都是一样的,纹饰是一样的,只是颜色不同。那可见当时的工匠一直在摸索一个路子,清代的釉里红更多的青花是一个点缀。它要扬长避短,有釉里红画的非常漂亮的釉里红大罐,比如康熙的龙纹的、鱼藻纹的,它的眼睛是用青花点的,就是画龙点睛之作。康熙的红鱼我见过,我们曾经在香港买过一个在拍卖,当时那个没有款。这种东西多数都不写款,很多人会误认为它是民窑。当时宫廷,尤其康熙时期的宫廷不要求所有的官窑都写款,尤其是大器,大器写款是非常的麻烦的。我们从工艺角度上讲,大器翻身是很困难的。我们今天很多人不了解瓷器的烧造工艺,瓷器在未烧造之前未入窑之前,它的强度是有限的。当你把它翻过身来时候,它很容易破碎。我们把一个瓷器全部都做好了画好了,非要翻身在底下写字的时候是很危险的,容易破碎。所以大器有很多底下并不写款。

清乾隆釉里红瓷大多红色偏淡,釉里红色调十分鲜艳的极少。乾隆釉里红器物以瓶、尊、壶等陈设器为多见,官窑器的图案则大多以缠枝莲、云龙、团凤、三果纹为主。后仿釉里红瓷色调多发黑,有的还呈现出点点绿斑,这是因为作伪者不能准确掌握氧化铜还原的烧制技术而形成的缺陷。

除了以上按照朝代的特征来鉴别釉里红之外,还需留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留意器件的造型特征和琢器接口的规律。接痕的“不修边幅”和旋痕的粗宽都属正常。大罐等颈肩部位过分修削的应为画蛇添足。二、底面绝大部分不施釉,唯有部分玉壶春瓶施有底釉。圈足宽平居多,玉壶春瓶圈足有高窄外撇的。不管宽平的也好,还是高窄的也好,其圈足内外岸口必有多少随意倒角。内外倒角甚者足尖呈三角形着地。还见有一种平底内凹的假圈足。三、胎质粗、釉面有缩釉都应无需计较。口沿若有崩碴的,倒要审视其有否錾凿痕,没有錾凿痕迹碴口又稍显外翻的就更为可靠。四、要结合考虑绘画和用笔的时代风格。

由于釉里红的各期发色特征明显,在抛开青花发色等其它时代特征的情况下,观察洪、永、宣、成、雍、乾釉里红制品发色,除康雍乾早期制品有相似处外,其它各时代特征一目了然,仅靠该器釉里红发色便可大致断代。如果同时再参考其它釉面、绘画,甚至青花发色等时代特征,全面看问题,器物的断代无疑会更加迅速、准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