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相火始终

 521黄金屋 2018-07-16
      “相火” 一词, 首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 : “君火以明, 相火以位” , 但此后并无详细阐述。 王冰注: “守位禀命, 故曰 相火以位” 。 “位” , 位置也, 即安于本位充分发挥其本身应尽的 职能 [1] 。 其注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段: “夫主不明则……人民失 所而皆受枉曲矣” , 由国事论及人身, 揭示了君火以明、 相火以 位的重要性。

相火学说形成

宋、 金时代医家对相火的论述较多。 陈无择在《三因极一 病证方论·君火论》中说: “五行各一, 唯火有二者, 乃君相之 不同, 相火则丽于五行, 人之日用者是也” 。 指出相火是维护人 生命的基本物质, 须臾不可或缺。 刘河间《保命集》说: “右肾 属火, 游行三焦, 兴衰之道由于此, 故七节之旁有小心, 是命相 火也” 。 李东垣在《脾胃论·相火论》中谓 “肾有两枚, 右为命门 相火” , 又称相火为 “阴火” [2] 。 张洁古《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 药式》云: “命门为相火之源” 。 诸家从不同角度论说了相火与 右肾、 三焦的关系, 是明清右肾命门相火学说的开端。 相火居 于右肾, 则是右肾命门相火学说的重要理论。 朱丹溪云: “凡动 皆属火。 以名而言, 形气相生, 配于五行, 故谓之君; 以位而言, 生于虚无, 守位禀命, 因其动而可见, 故谓之相” [3] 。 张景岳《类 经·运气篇》说: “相火居下, 为原泉之温, 以生养万物, 故于人 也属肾, 而元阳蓄焉” 。 清代赵献可 《相火龙雷论》等篇认为, 相火是水中之火, 龙雷之火, 寄于肝肾之间。 至此, 相火学说基 本成型: 相火是肾中元阳之源 [4] , 居于右肾, 右肾即是命门。 各 医家的论述, 共同构建了相火理论, 其中尤其突出了右肾与相 火的关系。 但是对相火的升降出入, 并无明确的阐述。 清代黄 元御以一气周流为核心思想阐述人身气机变化, 对于相火, 则 以手少阳主其升, 足少阳司其降 [5] 。

相火的其他名称

称相火为阴火者, 因相火居肝肾, 肝肾为下焦, 下为阴, 故 称阴火。水中之火者, 肾为水, 而相火居于肾, 故称为水中之 火。 龙雷之火者, 辰为龙, 在东偏南; 震为雷, 震卦在正东, 东、 东南对应肝, 所以 “龙雷之火” 的称呼仍是从肝立说。 可见, 各 家对相火命名, 归根结底, 不离肝肾。

相火之升

经脉如环无端, 相火也是一气周流, 一定要分始终的话, 则遵“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之理, 取肾为先天之本, 从肾说 起。 相火归于肾, 藏于肾, 即是肾中一点元阳 [6] 。 先贤之相火论 多是在此。

水生木, 实际是肾(水)中温气生肝木。 冬水本是闭藏之 令, 立春后得温风鼓动, 阳从地起, 生意萌滋, 水乃生木。水 既生木, 风木日长; 一朝寒尽, 温变为热, 则木已化火。 相火从 肾中温气化为肝中生意, 循肝经上行至胸; 又循同名手厥阴心 包经下降至手而交于手少阳经, 故手厥阴心包络之火亦为相 火, 三焦相火源于心包 [4] 。 心包, 是保护心脏的心外包膜。 《灵 枢 ·邪客》认为心为人身之君主, 不得受邪, 所以若外邪侵心, 则心包当先受病, 故心包有 “代心受邪” 之功用 [7] 。 六气理论又 说 “少阳相火” , 少阳有手少阳、 足少阳两经。 手之阳清, 足之阳 浊, 清则升而浊则降; 手少阳升而足少阳降。 故手少阳以相火主 令, 足少阳以甲木化气于手少阳。 手少阳升则相火能代君主令, 是谓 “相火以位” ; 手少阳相火得其位, 则手少阴心君无烦劳之 苦, 君火不被袭扰则能清静澄明, 是谓 “君火以明” 。 《清静经》 曰: “夫人神好清, 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 而欲牵之” 。 牵之、 扰 之, 无非使心所主的神不得清静; 连清静都得不了 , 如何能明? “君火以明” 强调的是心君的清静无为, 不为外物所扰; “相火 以位” 强调的是相火代君火主令, 助君火清静无为而明。 “君火 以明” 是最重要的, “相火以位” 而主令, 是为了帮助心君清静; 手少阳相火主令越多, 烦扰君火的就越少。 《道德经》 “损之又 损, 以至于无” 亦是减少扰心之举之意。 君火不被扰动, 方能清 静澄明。 对于作为生命体的人来说, 君火以明, 是凌驾于一切之 上的。 故 《灵枢》 《素问》两部经典, 长论一百六十二篇, 其中心 主神明, 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仙道入门之内丹, 以心神清静而后 下交肾精为基。

相火之降

物不能有升而无降, 相火亦然。 手少阳从手走头, 到人体巅 顶与百会穴相会 [8] : 《灵枢·经别》篇说手少阳 “指天” , “天” 言其高, 头是人体最高处, “指天” 即是说少阳相火循三焦经 上升至于巅顶。 相火升极则能完全做到 “相火以位” , 而君火得 “明” 。 “君火以明, 相火以位” , 一有为, 一无为: “君火” 无为 则可御有为, “相火” 有为则可助无为。 君火为本, 相火为枝; 君火为体, 相火为用。 一火而两名, 一气而三经(一气: 火, 两 名: 君火、 相火, 三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 心经) , 六气占三分之一, 十二正经占四分之一, 皆以君火所在 之心为 “五脏六腑之大主” , 都是为了使心中所藏之神能清静 而 “明” 。

手少阳经气至头之后, 交入胆经。 正常的时候, 足少阳胆经 接手少阳三焦经之气, 顺降而下, 相火随之下行, 秘于肾中 [9] 。 相火能降, 则在上之胆经无热; 下能入肾, 则肾阳有源而无亏虚 之患。 故肾阳本源于循胆经下行的相火。 基于此, 《黄帝内经》 言 “肾主骨” , 又言 “胆主骨” 。 “肾主骨” 是说肾在体为骨, 肾气足 则能生骨。 “胆主骨” 表达的是肾中生骨之精气来源于胆经中相 火之意, 相火化为肾中一点元阳, 肾水温煦而不寒, 精温自能生 骨。 归根结底, 是循胆经而下、 秘藏于肾、 化为肾阳的 “相火” 在 主骨。 有人不知相火周流途径, 对此发种种医论, 读之煌煌; 对 照相火周流路径考较, 则不可细论。 同样是以此为基础, 《黄帝 内经》云 “肾为先天之本” , 即五脏六腑之强弱决于肾, 又说 “凡 此十一藏皆主于胆” 。 这两个说法本无区别。 说 “肾为先天之 本” , 是从肾阳温升可生万物的角度; 说 “凡此十一藏皆取决于 胆” , 是说十一藏皆由胆中相火所主, 这本就是因为胆中相火下 行秘于右肾, 化为肾阳的缘故。 竟有人指 “十一” 为 “土” 字之误 传, 认为胆为木, 木能克土, 所以凡此土藏皆主于胆, 真是无稽 之谈。 胆肾关系密切非常的另一个证据是 “髓会悬钟” 。 肾主骨 生髓, 而髓会 “悬钟” , 悬钟穴即绝骨穴 [10] 。 髓本为肾所主, 而治 疗髓病的穴位 “髓会” 在胆经。 这也是胆经相火下行于肾, 化为 肾气, 而后温养骨髓之意。 不仅如此, 相火循胆经下行、 秘藏于 肾, 即火潜于水, 也是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的一个方面 [11] 。 肾, 本 为水脏, 相火居之、 心火根之, 故称水火之宅。 相火藏于肾, 亦是 《黄帝内经》 “肾者主蛰, 封藏之本” 之意的具体体现。 《黄帝内经》 言 “左右者, 阴阳之道路也” , 左升而右降, 故相火循胆经下行, 先至右肾。 此即前人认为相火居于右肾的 根源。 而相火秘于肾, 即是肾中先天一点元阳; 这一点元阳即是 生命之根、 “人之大宝” , 又成了命门学说的根脚所在 [11] 。 所以, 右肾之所以能成为命门, 是因为相火下行先至右肾、 居于右肾、 化为肾阳, 即元阳的缘故。

相火始、终

综上来看,胆与肾的关系, 真是重要而密不可分。 而相 火是胆肾关系的主体, 相火的周流, 则是沟通胆肾的关键。 相火秘藏于肾, 化而为水, 至立春后温风鼓动, 又升而化木; 风木升而不已, 化手少阳相火, 以助君火; 循手少阳经升极 又接入足少阳, 循胆经而下,降至京门穴——肾之募穴,入 肾化水, 为肾中元阳。这样“藏于肾→升于肝→三焦主之→ 降于胆→归于右肾”的路线, 就是相火周流全身、影响全身 的路径。理清了相火周流路径,则明白胆肾关系在中医理 论中究竟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更能从一个侧面理解《黄 帝内经》论述的经脉循行及其“如环无端”特点之深刻含 义。而其中重中之重, 即是胆肾关系。彭子益说: “胆经与 相火关系全身, 可谓大矣” 。 依前所述, 也可以说: 胆经、相 火、 肾之间的关系, 关乎全身。相火宜秘于肾,所以右手尺 部脉, 有的医家认为是肾与膀胱, 有的医家认为是三焦、 命 门 [12] , 各家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知相火秘藏于右肾。 若能明 知相火秘于右肾, 则不会被前人的不同论述所迷惑。

相火证治

相火以位, 失位则病 [13] 。 相火发病, 在左则不升而郁于下, 治在于足厥阴肝; 在右则不降而郁于上, 治在于足少阳胆。 在 上、 下则虚多实少。 以其周流全身, 故为病亦上下左右无所不 及。 其中变化, 难以尽说, 兹不赘述。 参照相火周流之途, 以观前贤之论, 孰优孰劣, 一目了然。 《黄帝内经》寥寥八字, 精辟地道出了君火、 相火的贵贱, 不仅 是对相火周流途径的概括, 还描述了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二气 的最佳状态, 而且相火发病的病因、 治则也可从中导出。 其余之 论, 各有其偏, 或见其在左, 或见其在右, 或见其上下。 《简明中医词典》 [14] 释相火: 与君火相对而言, 二火相互 配合, 以温养脏腑, 推动功能活动, 一般认为相火的根源发自 命门, 而寄于肝胆、 三焦等脏腑内。 较之相火周流之途, 似可 商榷。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王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