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飞主任讲伤寒(二)

 鉴益堂 2018-07-16

心病的治疗(1)

我再简单的介绍心病的一些基本概念,虽然大家都熟悉,但是我把那些我认为要点再给大家复习一下。《内径》说:“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神明之所使也”。就是心在《内经》里处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为什么呢?那就是说和它的功能是分不开的。它一个是主血脉的问题,一身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靠它的濡养;另外它主神明,它是个精神思维活动的中枢。现在人说脑为元神之腑,从李时珍时就这么说。也有人提出脑病学,但是中医的传统,它脑是一个七恒之腑,所以虽然脑是御元神的,而心为主之,心和脑的关系这样理解比较好。有的人专门建立一个脑病学。它脑病学你治什么?心病学中医有养心,活血通脉,中医确实有一套办法。治脑病嘛,你提出来也可以,但是有很多心神的问题,那中医习惯上你像失眠、健忘,也还是按心来治疗,养心安神等等。所以它的关系,脑是藏着元神的,但是心是主宰这个神的,这样比较合适。另外在《内经》当中对心病的一些情况还有具体的辩证。你比如说真心痛像现在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这都有些描述。而且《内径》还有一个特点,它就是五脏分证,就是把每一个病和不同的脏腑联系起来。你比如说心痛,它就有胃心痛、肾心痛、肝心痛、脾心痛等等,它和五脏相关吗。你比如说胃心痛,有些病人心脏不好,他表现在胃脘这个疼痛胀闷为主的话,你就要心胃同治;这样说就可以考虑丹参饮这一类药;有些人情绪不好,一生气,他胸胁也痛那是肝心痛,那就是在疏肝的基础上,治疗心痛。不是像咱们说的,一说心痛就是活血通脉,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而且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对有些心病讲的就非常具体了,比如心悸呀,讲得比较具体。《金贵要略》也有两个专篇两个讲心病,一个讲血脉病的,而且瓜蒌薤白汤那是治疗胸痹的一些经典的方子,后世也是经常用的,这是刚才讲的心病的原因。

那么心病它有什么特点呢?它是阳中之太阳,五行属火,通于夏气,主全身之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其华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它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它的表现呢,主要表现在心脏发生疾病,它是表现主血脉的功能失常。再一个就是藏神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那么它血脉失常的话,它就分虚实不同的变化,你比如说虚的话,它不能充养于脉,心脏失养的话,就出现心悸面色不华等等。心血瘀阻的话就出现胸痛,唇舌暗紫之类的。其它神志主要是心神失养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心神被扰的问题。失养的话,气血不足了;被扰的话,也可能是痰火等等的问题,所以这两类不能截然分开,正常是同时出现的,血脉失常和藏神的功能失常是同时存在的。它另外一个发病特点呢,就是考虑到它的一个,这个可能一般人比较重视。就心呀,它是阳中之太阳,要重视它的阳气。《灵枢》说了:“心为阳中之太阳”。所以说阳中之太阳这是心的一个基本特性,在治疗上要记住这个特点。下面我们结合病例再讲。就是心脏是属火的,通于夏气,所以有的火太旺的话,它就表现出好多火热为病。《病机十几条》讲了很多火的证,就是这些方面,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但是心的阳气不足,下焦的水寒之邪就容易上凌心阳,造成水气凌心等等,这个也是很重要。所以在临床上要注意心为阳中之太阳这个特点。主血脉主神智大家都知道,那么主阳好像有些人不是特别重视。它的发病部位,一个是心胸的部位,心悸、心烦、气短等等,心痛啊,虚里动悸,这都是它的发病部位,往往是一个心胸的症状,一个血脉的症状通,过脉搏可以反应;再一个舌面的症状,为什么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所以心病容易在舌像和面色上反应出来;再者就四肢末梢的情况,它和气血的充养是有关系的,这个简单的概念就和大家复习这么多。

下面就提一提胸痹心痛这一类病和痰饮的关系。为什么提出这个命题来了?就是咱们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这类的药非常多,可能上市的品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都有,但是这些药大部分都是活血化瘀的。一讲冠心病,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活血化瘀,现在用这些药所谓什么通心络、丹参片、丹参滴丸基本上都是这些路子,这个不能说都对。它这个来源是怎么来的?特别是在60年代推崇冠心Ⅱ号用它来治疗冠心病,效果不错,而且从那以后,我觉得整个活血化瘀从他那个方子为代表,就铺天盖地的上了,各种各样的全都上来了。但是上来以后,形成一个局面,一讲这个冠心病、心绞痛,大家一般反应活血化瘀了。实际上不是这么简单,因为胸痹心痛有其它的问题,所以说你不辩证一律的活血化瘀,现在的中成药西医也会用,他也知道开丹参滴丸,但是他不辩证,他也觉得我这是冠心病我就用,这种思路是不对的。但是像咱们,应该是我们辩证是淤血的可以这么用,当然冠心病淤血的也是不少见。但是具体是哪种淤血,是气虚造成的?是气滞造成的?还是寒凝?要把它搞清楚。而且现代研究中药药理,动物实验有没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什么降低心肌的耗氧量的作用,他完全是这一套。实际上治疗这些病,大家也知道,光靠活血化瘀这个办法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所以反过来从其它的角度也要考虑,我这地方从痰饮的角度谈一谈。

痰饮和水气这个概念是这样的,一般来说痰饮是合在一块的,说起来痰稠一点,饮细一点,水气往往说是无形之气,所以说,往往饮是有形的,水气是无形的,说是这么说,但是性质都差不多。那这些东西,《医宗金鉴》好多方法都是按痰或者饮去论治。所以《金贵要略》用阳微阴弦来概括这个胸痹的病机。阳微就是寸口脉微,《医宗金鉴》解释寸口脉微就是上焦阳虚;阴弦是尺中脉弦,它是指阴气太过,就是你上焦阳气不足,阴气太重,就这种情况。阴湿之邪上乘阳虚之胸,所以发生胸痹心痛,就是《医宗金鉴》的解释。所以咱们看一看,《金贵要略》上有九个方子,什么半夏瓜蒌薤白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这基本上都是些以温通为主,什么瓜蒌、半夏,都是豁痰蠲饮的。也就是说在张仲景的那个时代,他治疗胸痹这一类病,他是主张从痰饮论治。当然现在活血化瘀法治疗胸痹它是一个发展,但是你不能说发展就把原来的东西都不要了,也不合适。所以说实际上痰饮水气,所以发生病变,他和人体这个心脾肾的阳气不足是有关系的。我们老师说过:“心属火,是阳中之阳脏,上属于胸,能行阳而制阴于下,心阳不足,坐镇无权,不能降服下阴,水寒上泛”。所以说这个中焦的脾虚运化不足,肾虚气化无权都可以导致痰饮;如果心阳再不足了,这个痰饮就容易向上凌犯心阳发生胸痹、心悸等等这样的证候。痰饮上犯阻遏胸阳,轻的就是胸窒憋闷感,重的就是心胸疼痛;而且阳气不足的话还可以见到心悸、怔忡、短气、喘息、神疲乏力等等。从舌脉上可以看到,有痰的话,苔是腻的;有饮的话,苔是滑的,这时大概的区别;痰的脉一般是滑的多;饮的脉一般就是细或者沉;这个有的时候痰饮上犯就像发奔豚气似的,这种情况也有。所以我们治疗痰饮要考虑是痰还是饮,特别辨清是寒的、是热的、是虚的、是实的。一般痰也有寒痰、也有热痰,饮呢,寒的多。可以分几种情况,我用金贵要略的原方来解释,就是他胸痹比较轻的,胸部就是胸中气窒、短气,这种胸阳不振的比较轻,这种情况就使胸阳不振气机不利。《金贵要略》上就用这几个方:一个是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另外就是橘枳姜汤主之。橘枳姜汤就是橘皮、枳实、生姜,这些都是化饮的,也可以解决一些由饮邪造成的胸阳不畅,化痰化饮得多,这是一种。如果再重一些,胸阳不振,痰浊壅塞,这样就会出现喘息、咳唾或者胸痛彻背,甚至不能喘息平卧,这种情况张仲景一般用瓜蒌薤白剂。常见的是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他的意思就是通阳散结,豁痰开闭。如果在这个基础上,阳气比较虚,阳气一虚了,这个下面的寒气就容易往上来。中医用桂枝,你可以看《伤寒论》所有会往上冲的这种现象,特别是水寒之气,有寒气、水饮之气,张仲景都用桂枝来降逆的;在桂枝汤中,桂枝是解表的,但是它治疗这种寒气的话,桂枝有降的功能。为什么有降的功能?桂枝平冲,为什么它能平冲降逆?下面再说。所以假如有这个冲气,就是上边的阳气虚,底下的气往上冲的话,那个用桂枝。前边的那个橘枳姜汤,橘皮、枳实、生姜,如果再有气上冲的话你就用桂枝生姜枳实汤了,那就是加上桂枝,特别是半夏瓜蒌薤白汤,那你就加上瓜蒌、薤白,然后再加上桂枝,还有厚朴,这就是枳实薤白桂枝汤了。就是程度重一点的话,你就加入桂枝了。如果整个笼统的来说,整个心脾阳气不足了,有水饮了,最经典的一个方子就是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这个方子非常简单,也是非常好用,这个方子里包含了一个小方子。这个小方子是什么?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也是《伤寒论》的方子,它是治疗阳气不足的,阳气不足的基本方就是桂枝甘草汤,《伤寒论》上就这么用;如果有水饮的话,它加上茯苓、白术,这就是苓桂术甘汤。柯运伯他就说了:“桂枝甘草汤实际上是补心阳之俊剂”。当桂枝和茯苓同用,既可以温阳又可以化气、消饮、宁心,因为茯苓还宁心嘛,祛饮宁心吗;白术配茯苓也是培土制水,所以它治疗心脾阳气不足,这个方子非常好用。当然它水气凌心了,那就是温心阳。还有的人,他表现在肺寒,脾肺虚寒有饮的话,也可以用这个方子,可以用它来陪土生金,化痰,那是另外一种治法了,所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药和之是指什么?就指这一类的方子。苓桂术甘汤是《金贵要略的》方子,张仲景说冲逆的就用桂枝,水饮经常有冲溢之象。为什么?它上边的心阳不足了,心是以阳气为用的,心阳不足了,镇不住了,水气往上冲,像这种情况就用桂枝。所以说你说桂枝是降冲,实际上不是真正的是桂枝降冲,桂枝是吧心阳给温了,温了心阳以后,它就坐镇有权,就可以制约下焦的水寒冲逆,它是这样取得的降冲这么一个结果,或者说桂枝降冲逆,我理解是这个概念。还有一些肾阳不足的,水气凌心的,甚至手足厥冷心悸的,可以用茯苓四逆汤、真武汤这一类的。当然痰饮也有化热的,小陷胸汤这些都可以选用。另外我是常用的一个方子,这样的胸痹还有后世的一些方子,像温胆汤、三仁汤都可以用。就是治痰是治疗心脏病很大的一个办法,一个法门。这里面介绍蒲辅周,蒲辅周大家都知道,蒲老是五六十年代非常有名,他说冠心病是胸痹,往往都是心气不足,痰湿阻滞,所以他就用温胆汤加减,他以补为本,以通为用,他不主张过度的破血功气,而是要两和气血。上海的名医张伯臾也喜欢用十味温胆汤。咱们邓铁涛他也提出来冠心病的病机,心气虚于内,痰瘀阻于中,早期还是偏重于治痰,他的一个基本方就是温胆汤加上党参、丹参。这任老已经去世了,他说:“《金贵要略》上的人参汤,可以治疗冠心病”。人参汤是什么方啊?人参汤就是理中汤这一类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就说心绞痛,胸痹的重症,往往阳气虚衰的比较重,所以说前面的苓桂术甘汤可能力量不太够了,这种情况他往往用人参汤,用干姜了用这一类。所以我们老师说:“他说心为胸中之太阳,心阳不足,心阳病,经常用苓桂术甘汤,这也是温药和之的办法”。那么苓桂剂有温阳化气利水平冲的作用,这是个基本方,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减。如果心神浮越,这个病人心慌害怕加上龙骨、牡蛎;痰湿比较盛的合上二陈汤;眩晕的水冒清阳加泽泻。他有不同的加减,这也是我们老师提出的这些办法。

整个来说,胸痹这个病,它不是单纯的血瘀,它的病机很复杂,有虚的、实的、各种情况下都有。所以我也不是说,我一讲你就完全按痰饮治,我也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不能单纯的活血,要辩证。它是血瘀的就活血,是痰饮的就治痰饮,是心气不足的就温心阳、补心气。就是郭世魁他自己创造了一个冠心Ⅱ号,活血化瘀,但同时还有很多别的治疗冠心病的办法。到现在的中成药,你看看不是活血化瘀的还有多少?根本不多,大部分都是活血化瘀,所以这个有点太偏了。

这我举一个病例,这个病人比较普通,我举这个病人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病人1989年看的病,他是冠心病,经常胸闷、憋气、心慌,然后得了一个牙周炎,牙周炎就吃牙周停了,还有灭滴灵。吃了这些药后,心慌胸闷更加重了,就住院了。住院以后我们一看,他整个胸闷心慌比较明显,另外一个不敢吃饭,身疲倦怠,大便溏,还有睡眠也不好,整个脉弦而且有间歇,而且无力,按起来无力,舌苔是厚腻的,舌体是胖的。我们当时给他辩证,这是胸痹当然还有新脾阳虚,水湿不罢,他这个痰饮水湿不罢非常明显。那个年代还是活血化瘀比较盛行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了:“我这个冠心病,你就给我开点活血化瘀的药”。因为我那时在1989年,比较年轻,才30多岁,他就嘱咐我,你就给我开点活血化瘀的药。我一看,我说:“你这不是淤血证,我说你这个按中医的辨证应该属于痰饮”。我就给他解释了半天,他还是心里觉得不痛快,他也不好直接说,先吃吃我这药看看。我开的药很简单,我就看是湿嘛,我就用三仁汤,加了些桂枝、藿香,就三仁汤的原方。我这先用了通阳化湿法,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不是说通阳一定要温,他是有水湿阻滞的这种,你要把他湿气化掉,他自然阳气就过来了,实际上就开了这么一个方,这以后就明显的舌苔就薄了,症状就减轻了,然后就加上了茯苓、白术,原来就有桂枝了,这不就变成苓桂术甘汤了,慢慢调理调理就好了。基本上最后一个方子,就是苓桂术甘人参汤,六君子汤合方,其实就是是一味药。吃了以后基本上就好了,他这就服了,确实中医辨证是对的。这个人我要是给他活血化瘀可能就不对路了。

另外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这是我临床的一个经验,就是我发现很多人吃灭滴灵,就是甲硝唑,它伤脾阳。为什么说是伤脾阳?他就说牙周发炎,吃这个灭滴灵,吃完以后胸闷,舌苔更厚,胸闷加重。我发现很多病人吃了甲硝唑之后,舌苔都变厚,都有这种畏寒。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也就说大家去年提出甲硝唑的问题,应用的时候,你有些西药的不良反应我们要知道。咱们中医是讲究药味的功用,哪个是寒性,哪个是热性。西药咱们是不知道,但是通过回馈反应,甲硝唑肯定是个寒性的。为什么吃了它舌苔就厚了起来?病人就不敢吃饭,他伤脾胃的阳气,所以我以后观察到相当多的病人,尤其是本身就脾胃比较弱的病人,用甲硝唑很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当然有火的病人,可能好一点。所以我举这个例子让大家注意一下药的问题,就是临床用些西药它可能出现一些反应。所以我们就总结一下,就说心是要重视心为阳中之太阳这个理论指导,所以你不能说是心阳怎么你就温阳,要保护心阳,刚才我说的苓桂术甘汤、人参汤都是从这个理论出发。所以要温通心阳,化痰蠲饮除湿,这是中医治疗心病的一大法门,这是不可忽视的。但现在也有人说又说淤血又说痰饮,他叫痰瘀同治,这也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办法,就是说即活血化瘀,又化痰,就是用这种办法,所以治疗冠心病不能一味的活血。因为好多冠心病西医是扩冠,扩冠的时候有时候出现冠脉盗流。为什么呢?就是你扩冠药品把没有病变的血管扩张了,真正有病变的血管反而更缺血了,这就叫冠脉窃流。就说有时候用扩冠药物不一定起到好的结果。中医也是一样,你要不是活血化瘀的,长期用就不行,你吃丹参滴丸,丹参滴丸里面有冰片的什么东西,它是凉丝丝的,有些寒气特别重的人,你吃这药吃长了肯定不舒服。为什么?他阳气不通了,心阳不振了,所以说要辩证。不能说是看病,这种病就用这种药,那是不对的,中医是讲究辨证的。是需要活血就活血,需要化痰就化痰,需要温阳就温阳。是吧?根据不同的情况,这是讲了一个胸痹。从痰饮的角度,但并不是说,你就光想痰饮了,我只是突出一个侧面。

再谈谈心悸,刚才我说了一个病号,我想放在后面讲,讲桂枝汤的时候我没讲。治疗心悸有很多办法,心悸笼统的来说是分两大类:一种就是心气失养的,别管是气虚血虚的,反正是虚的症状,那就是心气心神失养的心悸;还有一种就是有邪气,或者有痰、有热、有火或者有外感。它都可以影响造成心悸,所以临床治疗心悸要辨清楚。

这个病人是外感,50多岁。他是1994年2月28就诊,2月28号是一个什么日子呢?就是快过年了。好像2月10号或者11号是春节,记不清楚了。就是就诊头一天感冒了,恶风、发热、自汗出、心慌、心中憺憺,就说好像有人将捕之状,害怕那种感觉,脉浮缓,脉率紊乱,快慢强弱不一,脉率不调。那么这个病是怎么辩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是明显的太阳中风证,这就是桂枝汤证,伤寒论一见这几个症状那就是桂枝汤证,这是没什么说的。但是他多出来的病就是说,心慌、害怕,还有脉搏不齐。做了个心电图,他是心房纤颤,是房颤,房颤他是快速型的。为什么叫快速型的?就是他心室率比较快,100多次∕分钟。当时快春节了,就让他住院。他说:“不行,过年了不住院”。不住院以后,我当时考虑这个病,明显的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合。所以说他虽然有房颤,但是问了问过去没有这种心慌,就是感冒以后出现这种心中憺憺,害怕,感冒之前并没有这个症状,我就说他这个心慌和外感可能是有关系的。根据这个情况我就觉得,虽然有外证有里证,但是他是因为外感引起的心慌,所以呢应该先解其外。张仲景治病有很多情况下表里同病,有外证有里证的时候,他要探视他,急当救表急当救里。为什么呢?表证为急的时候,我就先治表证;里证为急的时候,就先治里证,这是他的一个原则。像这种病,它就是表证为急,因为他心慌是因为感冒后出现的,所以我就给他用桂枝汤。而且这里我引用了《难经·十四难》的话,这句话对这一类病非常有意义,它讲五损嘛,‘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这个在《难经》上讲得很清楚了。他这个典型的就是由外感引起的营卫不和,心气受损的,那就应该调其营卫。调其营卫是什么?它就是桂枝汤这一类的。我当时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龙骨、牡蛎、茯苓、五味子、杏仁。说起来它是一个桂枝汤,桂枝龙牡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的合方。桂枝汤就是解表的,大家都知道。桂枝龙牡汤,我刚才讲了。桂枝甘草汤是张仲景温扶心阳的一个基本方。但是他又有心慌、心悸的情况下就加龙牡潜镇,那么他一心慌,气就不是特别够用,短气的,那《金贵要略》上就是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而且桂枝又加上茯苓这就正好解决即温阳有祛饮邪。他舌苔是白的,所以就开了这么一个方。而且就给他嘱咐好了,开了两服药,吃了以后,回家盖上被子,让他出汗,喝热稀饭、喝粥,一天喝几回,这都得给病人交代清楚,交代清楚以后就走了。但是第二天就年三十了,我不放心,那时候说实在责任心也比较强,我想这个病人春节万一房颤你说这个出点事,不合适是不是?我正好年三十病人也不多,他这个病人就是医院附近有一个学校,这个人就是学校做饭师傅。我说我去看看吧,我就去了。去了以后,我就问那师傅在哪住?上班了。我想怎么上班了?结果去一看,病好了。就吃了那么一付药,一发汗,我一摸脉,好了。我开了两付药,就吃了一付就好了,他一出汗,浑身恶风、发烧就降下来了,我当时一摸脉搏,脉搏恢复正常了,已经恢复正常了。当然他这个房颤他不是那种慢性的持续性的房颤,他可能是这种阵发性的房颤,西医他们也可能说这种房颤你不管他,他自己也可能好。但问题是这个病人他是外感诱发的,我是以治外感为主,结果感冒好了,这个房颤也纠正了。以后我过了几个月,又碰见他,又问,再以后房颤也没复发过。所以从这个病例上有几个体会,就说你像这个外感引起的心悸,他大概我说了它心悸有外感有内伤,有虚,有实,这个是外感引起的,那我治外感为主,但是根据情况有些加减变化,这样我觉得治的非常理想,就一付药。

心病的治疗(2)

另外再举一个例子,这类心慌,她也是一个水饮的心慌,她表现和那个不一样。这个病人是心慌,发作性的心慌,有时心慌有时不心慌,一发作心慌就很难受,十多年了。她说:“以前不定什么时候就犯”。结果来了之后,一看中年妇女,特别胖肚子很大很鼓,脸就像没洗干净似的,有淡淡的黑晕。这是我们老师介绍的一个经验,就是说这种有痰饮的病人,假如说脸上出现黑晕,很浅的那种癍,是饮的表现。她这个就这样的,是有水气的征象。所以说同时这个病人,除了发作心慌以外,每天早晨起来就五更泻,早晨天一亮就拉肚子,那也是一种脾阳甚至肾阳不足的一种表现。而且每次问问她,她肚子是胀的,她每次心慌发作以前,她有个预兆,就肚子下面开始好像要跳似的,然后就冲上来了,一冲上来人就心慌喘不上气,就不行了。她其实有水寒之气上冲的表现。这个脉是沉弦,舌是淡白而滑。当时我给她辩证。大家不熟悉《伤寒论》,就这个地方可能体会不到用药比较秒的地方。当时我是怎么考虑的?我就想起《伤寒论》有条条文,‘厥而新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做利也’。我当时就想起了这么一个条文,我见这个病人,脑子里就想起这个条文来。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厥在《伤寒论》本来是指手足厥逆,手脚发凉,由水气引起的厥就用茯苓甘草汤。但是我又给它扩展了,因为这个厥,它是‘活’的概念:一个是手足冷是叫厥;还有一个是气厥,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发为大厥,就是说它这个气上冲也叫厥。厥逆,气上冲:一个是手足冷,张仲景说的是手足冷;厥逆之气,往上冲的气,也叫厥。我当时就说:“虽然她这个厥,她不是那个阳气不达四末那个厥,阳气虚了,到达不了四肢末梢了,她不是这种厥”。当然你水气水饮阻遏,也可能出现那种手足厥冷,她就这种。她是什么呢?她是水气凌心,水寒之气,所谓厥阴之气上冒清阳,是个厥逆的意思,泛水这个厥;而且她有下利,整个脾肾是虚寒的。所以我当时一下就想起这个条文,我就灵机一动,就给她用茯苓甘草汤,就用原方。原方就四个药:茯苓、桂枝、生姜、甘草,这就是茯苓甘草汤。我就用原方,生姜、桂枝都用到30g,量是比较大的,开了六付药。用了以后,结果第二次回来,她全不一样了。她说:“回去吃了这些药以后,肚子就觉得热乎,一到早晨就上厕所,结果就一个劲的排气,而且小便特别多”。那肚子很快就下去了,而且吃了几付药后,早上也不五更泻了,就好了。吃药这一个星期没发心悸。我就一看面色完全不一样,人也有精神了,那个肚子也明显的扁下去了,原来她那主要是胀,而不是说人胖,她是胀气,老是胀,这样一吃一排气,非常好,很高兴。以后呢还是基本上用这个方,但是姜草有时加点量,吃了两个礼拜就不来了。过了两个月以后就说了:“我吃了这两个药以后,很好,我这两个月没怎么犯病,原来差不多就隔几天犯一次病,就犯了一次,而且这一次我也不用上医院了,我一憋气,就停了”。通过这个方子也可以说,中医饮邪造成的心悸,就得温阳化饮。而且我实际上用《伤寒论》的理论是一种发挥,因为《伤寒论》它说是这么说,但是我给它发挥了,我把这个厥解释成厥逆的厥,但是它这个病机是一样的,它都是有水饮,阳虚水饮都是有这种情况。所以说,这个方非常好,就是当时我在学习当中,我自己感受收获非常大,通过这个体会,经方确实非常妙。所以这种阳虚对于老年人身体比较弱的人,经常都可以发生,要注意这些问题。我这里回顾一下,茯苓甘草汤是补心阳的基本方,如果有这个心神不敛浮躁的用桂枝甘草龙牡汤,就像第一个病人我加上这个,有水饮之气的用苓桂术甘汤,或者我刚才说的苓桂枣甘汤,也都行。

刚才讲的是寒的。当然也有痰或者热的,所以这也是一种心慌,我刚才讲心慌有虚的有实的,这里属于实的这一种。

痰热扰心。这个患者是胸闷心慌,他自己就能觉得,有些人知道,他有早搏的时候,他自己觉得心脏有一下不跳了,实际上不跳肯定有早搏的那一次,它空着打一次血,所以感觉上漏跳了一次,有的人晚上憋醒,想打嗝打不出来,情绪不好,爱生气,睡眠不好,他说1986年就发现,做心电图就房室传到延迟,但是还在正常范围,这个病人就这样。他的P-R间期是0.26秒,这个远远的长于正常了,诊断是Ⅱ度Ⅱ型的房室传导阻滞。心慌。我给他诊断为痰热。因为他有胸闷、易生气,舌质红,也就郁热的症状,还有一些痰的症状,所以给他辩证是痰热扰心。我用的是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就这个方子,温胆汤加黄连。吃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他的P-R间期逐渐缩短了,原来从0.26秒逐渐的就恢复正常了,症状也有所好转。这第二年复查就恢复正常了。他这个心慌表现为一个痰热的问题,所以就用一些清热化痰的办法,这是心慌。心慌我就说要辨清它是属于虚还是属于实,这要搞清楚,是寒是热要辨证论治。

再讲几个心衰的例子。现在咱们中医诊疗常规对心衰的定义是这样的:心衰是指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证类疾病。这是国家定的标准。它这么说了,所以心气它就讲了,首先是阳气虚,运血无力就造成了气虚血瘀了。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周学文的中医,他把整个心衰的过程总结的挺好。第一个就是心气虚。阳气虚衰了,运血无力就造成了气虚血瘀,然后心阳不足,不能镇水了,可以造成水肿,我觉得他归纳的挺简练的,就是气、血、水、厥,它整个心脏病由轻到重的过程,总结的挺好。而且实际上,咱们治疗慢性心衰的时候,也是补心气温心阳,然后活血利水,这是治疗心衰的常法,最普通的办法。所以我讲了治疗心衰,它常法是什么呢?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就是新气亏虚,淤血阻滞,水液潴留,临床上一般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但是第一方面每个人得病的情况不一样,病有新久,邪分寒热,证分虚实,谁多谁少有标本缓急的问题,所以说治疗心衰有常法有变法。我给大家于一个例子:这个人就是心肾阳虚,水气上凌,这是一个常法的病人。这个人是我中学同学的母亲,就是她患的是老年性心瓣膜病。冠心病老年性心瓣膜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这个瓣膜病,本来是心脏收缩的时候,主动脉瓣开放,血就打出去了。在心脏扩张的时候,主动脉瓣就关闭了,关闭之后血液就充满心脏,他就是因为老年性心瓣膜病钙化之后,它主动脉瓣关闭不上,关不上以后,打出去的血,在心脏舒张的时候,主动脉瓣关闭不上,一般从右心来的血,慢慢就到左心了,同时上次打出去的血又回来了一些,这样的话心脏血压也高,脉压差也大,这个病人的心脏负荷越来越重,最后造成整个的心衰,心衰很重,她一年半年多的时间在住院,半年多的时间在医院里,动不动就犯病,她坐在那一点都不动,当然也不感冒什么的,她还觉得自己还行。略微动一动,走几步都不行,因为你一活动,心跳就加快,她这种心衰的情况就更加严重,就是心衰很厉害。经常一出来就是那种厥脱的那种情况,水气凌心。我就给他用了一些温阳潜镇的药,当然还用了一些补气的药,像人参这一类的,还有些化饮的药,还有桂枝都是温阳利气的,另外用了些葶苈子,这是我的常法。但吃了这些药以后呢,基本上就发作的情况稍微减轻,犯得不那么频繁了,稍微减轻了一点。最后我又给她改了一个方子,改成了一个附子汤,这是《伤寒论》上的方子。人参、附子,加一些鹿角霜、山萸肉、仙灵脾,这个方子我不说,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我就给大家说一下,鹿角霜这个药,治疗心肾阳虚,心肾不足的这种心衰,它这个方子从哪来的我不知道,我只是从别人看到以后,我试着用觉得还可以。基本的药就是鹿角霜、仙灵脾、山茱萸、补骨脂、好像还有女贞子,我记不清楚了,再一个沉香。它基本上是治肾为主的,它这个虽然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方子,但是它就从治肾入手。为什么呢?心在上焦主火,肾在下焦主水,他这种心气不足,有的是命门火衰的这种病人,命门本身也能温煦心阳,命门不足的,拟就从肾入手进行治疗,所以就用这个方子。我也用过一些,有一定效果。这方我没查是从哪里来的?它用沉香的意思是引药往下走的。我就用了这方子,相对来说这病情她好是好不了,只是说发作的程度发作的频率有所减轻就是了。这个病人其实是一个常规的治法。常规的治法就是心气虚。我刚才讲了:心气虚、心血虚、心水停这都有。这心衰的发作源于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的,用木防己汤加减。木防己汤是《金贵要略》上治疗支饮的方子。支饮就是饮停心下,现在有人说有的心衰病人它属于支饮。我就用这个方子,当然这里面加减变化比较大了。所以原方葛根、桂枝、石膏这些药,我又加了一些药,挺有效。刚才讲的这两个基本上是常法,就是补气、温阳、活血、化饮是常法。

下面我再举几个变法。变法一个就是有的人非常虚了,但是他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吗。但是这个人非常虚表现的却是一种实证。如果身体虽然非常虚,但是没到一个特别晚的时候,有时候你用那个常法解决不了了,像这个病人就是,你再用一般的益气温阳它解决不了,反而要给他用去宛陈莝的办法,要用些攻下的办法。这个病人是风心病人,因劳累性的心慌气短27年了,联合瓣膜病变,心衰Ⅲ级。就说他一年得住好几次院,心衰。这一次因为住院以后,病人非常消瘦,根本就坐不下,就躺不下,就在那里坐着,而且这个病人非常烦躁,口渴,因为心衰的心病都限制液体,都不让他喝水,所以输液量也少,他就口渴,就让那护士,在我们医院住院,让护士在那冰箱里冻好多冰,含在嘴里,他要不就烦渴的不得了,而且小便不通,大便也不通,干结艰涩,肚子还胀,整个摸起来都是硬的,从心下一直到肚子下面都是很硬,舌苔浊腻,脉三五不调。西医就给他强心利尿,不见好转。尿利不下来,到什么程度?速尿静脉一天给200㎎甚至多的时候400㎎,尿都下不来。这病人已经不行了,尿不下来,他就憋喘,肿的非常严重,就这时找我会诊了。当时我就说:“病人阳气衰微,说至虚有盛侯”。阳气极虚,浊邪极盛是这么一种情况。所以他心阳衰微,浊饮泛滥,所以说壅滞三焦,关门不利。他主要是关,还不是格。格就是说,吃东西下不去就是上吐。他是关。关是什么?大小便不通。二便不通,关了,这都是危证。中医讲见了关格差不多就是死证。像这种情况以前他住院我也给他用过,像这次我一看这种情况,简单的用一些温阳药,我就觉得不行了。适当的来说,给他用去苑陈莝,就是用攻下的办法。他是支饮吗,我刚才讲了,支结心下、胸满,厚朴大黄汤。当然《医宗金鉴》说是腹满用厚朴大黄汤。厚朴、大黄、枳实。张仲景有一个方子用药一样,但是用的量不一样,就三个名。一个叫小承气汤,也是厚朴、枳实、大黄;一个是厚朴三物汤;一个是厚朴大黄汤。但是它用的量不一样,它主治就不一样。小承气汤是以大黄为君药;那么厚朴大黄汤呢?厚朴是君药,它是泻胸满支饮的,这是考虑了一个方子。另外就是说,他整个少腹都硬满,大便也下不下来,清浊都混乱了,所以我就给他加上《温病条辨》的宣清导浊汤。这两个方合在一块就是这么个药。全是没有用补的药,温阳呀。因为这是我临时用的,急则治其标,完全就是利水攻下的药。说的是厚朴大黄汤和宣清导浊汤的加减。这还忘了一个药,还有甘遂。结果用了以后,大便通了。通了以后,肚子就软了一点了。软一点后,他那个喘、心慌就减轻了一些了。我继续用了两付,加上前面的两付共四付药,四付药吃完以后,大便通了,尿量也增加了。而且同时西医的速尿药反而减量了,原来一天用200--400㎎不利尿,现在减了很多了,反而也利尿了。我以后又改了方子,病情就稳定下来了。当然这个病不可能好,就说这次给他抢救过来了。这里我就解释解释。我这个理论,实际上是在《内经》的理论指导下,对这个病进行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汤液醪醴论提出来,咱这不是水饮吗,水饮太盛了,心阳不振,但是盛的都水饮瘀结在一块了,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温阳化饮不行。《素问》上说:“津液充郭,然后用去苑陈莝的办法”。‘去苑陈莝’它就说像这种情况,《素问·汤液醪醴论》也说:“必齐毒药功其中”。就是用俊下的药物来解决,它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俊下的办法,所以我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用这个方子。但是用这个方子还有个前提,就是他阳气虽然非常微弱,但是呢神气还能使。为什么呢?因为汤液醪醴论一开始就说:“皇帝就问:形弊血尽而功不利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也就说你用药的前提是什么?这个病人如果已经到了形弊血尽,就是说已经虚的不像样子了,你再用药也不管用了。为什么?神不使了。这个病人之所以还管用,就说明他正气虽然微弱,但神还能使一下,他还有一定的神气,就是病人还没到形弊血尽的地步,所以说我还勉强可以用一下,而且用一下,这个病人还过过来了。所以这种情况就是说,虽然是正虚邪盛,但是他如果神气还能使,而且他邪气非常急迫的时候,你也可以临时用一些急则治其标这种俊下逐水的办法,可以暂时用一下。但是用完了,后面我也看了,改成一些比较常规的办法。再一个咱们刚才说心阳不足,心衰是不是都是阳气不足?也不是。还有那种心阴不足的心衰,这也是比较特殊的办法,这也是特殊的一种类型。

这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我们本院的一个退休医生,他是先天性心脏病,但是不太重,经常一感冒劳累就胸闷心慌,这次也是因为外感以后诱发心衰了,非常严重。严重的心律紊乱,还有肺部感染,用好多办法治疗都不行。从中医的角度讲,经过辩证,根据他舌头紫绛无苔等,给他变成心阴不足。那么心阴不足,《伤寒论》上是太少两感,太阳病那就表证的,少阳病那就少阳心肾。他是太少两感,但他表现不是足少阴肾那种阳虚寒盛,而是手少阴心经的气阴两虚,邪热入里和水互结。所以我认为在阴虚又有停饮这种情况,就参考少阴病的这种治法用猪苓汤。用了以后也是体温也降了下来,病情一度也减轻了。减轻了以后,但是这个病人发作了一次严重的心律失常,发作以后就出现一种脱证,要亡阴了,所以我赶快又改成一个复脉汤,一甲复脉汤,这是《温病条辨》的方子。因为他要脱了吗,慢慢的把这个病人汗也收敛住了,心衰也好点了。他基本上还是有热吗,阴虚内热,所以你用了以后表现一些虚火的表现,再用些养阴清热的办法。

在这里我解释用药的道理。他是外感引起的诱发的心衰,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益复脉。所以我先用猪苓汤养,阴清热利水,解除水热互结,以后发现他有忘阴的趋势,这时候就不能回阳救逆了,而是用育阴救液。育阴救液用什么?就参考了吴鞠通的下焦温病的治法,用一甲复脉汤,再加上竹叶石膏汤,我觉得,效果也不错。所以这种因新感造成的心气暴虚,要以祛邪为主,不要单纯的扶正,就是祛邪就可以匡正。

这一个小伙子,我刚到这医院时间不到一年。这病人感冒了,感冒了治疗,头一天晚上还是全身不舒服,发烧,体温将近30度,自己吃了退烧药。第二天就到医院看病,看病的过程中就晕倒了。一测血压,非常低,脉搏38次∕分钟,实际上心电图表示他是一个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就像刚才我说,那脉搏漏下去了,本来一分钟心跳60次∕分钟,你比如说隔一个漏一个,那脉搏就剩30次∕分钟,所以他造成一种阿斯综合症,就是心源性脑缺血,脑供血不足。当时给他诊断为爆发性心肌炎,就收到我们医院。西医治疗这种病,就用大量的青霉素、激素、能量合剂这一类的办法治疗。治了好几天,不好,就找我会诊。6月5号。你看5月30号发病,他等于5月31号来的医院,6天病情没有改善。当时他的心内科主任就说:“他说我们这有个心肌炎的病人,你是不是看看给他用点黄芪”?他就看了哪些杂志,说黄芪对这个心肌受损的病人不错,就叫我去了。我去一看,这病人是这种情况,这个病人是精神萎靡,你想想病人的心脏跳得那么慢,就昏昏欲睡,但欲寐,面色晦暗。再问一问,病人平时身体很健康,很棒,也不得什么病。现在体温已经不烧了,感冒后发烧就不烧了,但是浑身却酸重,非常没劲,而且盗汗,脉细而迟,入院时脉搏38次∕分,我去看的时候都治了6天了脉搏才46次∕分。当时我给他辩证,就说他是一个少阴证。为什么是少阴证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种病人就是一点精神没有,你让他睡,他睡不着,但是没精神,就是凭这两点,就是少阴病,而且是外感直中少阴,没有见过太阳表证就直中少阴了。但是他病了好几天了,一般就是按伤寒论的方法:‘以二三日,无证,就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本来最早的时候:‘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如果说是得之二三日,这个病人时间长了,相对来说这种情况用药稍微缓和一些,就不用细辛了用甘草了,就麻黄附子甘草汤,这就开原方,就这三个药。吃了药以后,浑身微微有汗,而且一出汗浑身就舒服了,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我去了,头一天心跳40次∕分,第二天早晨我去,脉搏50次∕分。50次∕分以后,病人感觉还是乏力、气短,老想睡觉。但是这种情况和我讲的浑身酸重乏力,这种乏力和那个不一样。那种乏力我现在能体会出病人说的感觉,但我描述不出来,那个时候浑身他就像一个东西束缚一样,他非常又酸、又懒、又沉,很难受的乏力。但是表邪一解,那种束缚感、酸重感就没了,但是疲劳感还是有的这种乏力。所以他这种乏力等于邪气已经走了,正气没恢复的乏力。前边的那个酸重感,邪气还在那地方,它束缚在那地方,所以是不一样的。虽然描述上都可能有乏力这个字眼,但它的含义不太一样。而且这病人吃了一付药,脉搏就跳50次∕分;第二付药,基本脉搏跳得正常,60次∕分,还是心动过缓(因为〈60次∕分就是心动过缓,他基本上心跳在60次∕分左右),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当时就基本上好了。外邪已去,正气未复,心阳还是不足的,所以用了苓桂术甘汤、附子汤,也就是继续温补心阳。方子:茯苓、桂枝、附子、黄芪、白芍、白蔻、这一类的方子。这个方子吃了几付以后,又改成益气健脾的,一共吃了大概半个月就出院了,这出院这半个月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了。我们那个楼是16层高,他就开始上去也没事,因为他平常身体素质就很好。所以这个病人也是一个心脏的问题,但是他是由外邪引起的,说明这个辩证对了后,那效果快得多。

通过这个例子,我就给伤寒论做个注解。用经方一定要抓主证,这是我们老师强调的。我只所以用这个方子,都是辨为他有少阴病,就是脉细而迟缓,当然原方还说脉微了,他不是微,他是细迟,另外他欲寐,我就抓住了他这个少阴病的一个主证,然后用这个方。所以你学经方用经方的话,一定要抓住某一方的主证,它适应什么证?关键的证候抓住后,你用上这个药,一般就管用。而且,他晚上有盗汗,这个盗汗不像现在。现在说阳虚自汗,阴虚盗汗,这都是很浅的一些见解。那吗么《伤寒论》怎么说的?《伤寒论》这个盗汗说是一种表邪未解的表现。它就说了:“头痛发热微盗汗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所以这个病人就是这样,他是邪中少阴,他是一种外邪引起的,当时这个是指的太阳表证,所以我们反推过来他这个盗汗还是一个邪气未解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