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最高的红木妈祖神像,背后是湄洲祖庙恢弘的重修史

 风吟楼 2018-07-17

在风景秀丽的湄洲岛,如要想瞻仰妈祖古迹的荣光,祖庙建筑群的「西轴线」当是优之选。它重建于1987年,错落有致、宏伟壮观,被誉为「海上龙宫」。

梳妆楼

梳妆楼为二层歇山顶楼阁建筑,楼内供奉的是身着“妈祖服”、梳着“妈祖头”的妈祖神像。

“妈祖服”为蓝色上衣及红黑两截裤,“蓝色”比喻大海,“红黑”分别象征吉祥和思念;“妈祖头”是船帆式的发髻,髻代表船帆,银针代表锚,红头绳代表缆绳,波浪形的发夹代表船桨,寓意祈求人们出海一帆风顺。俗语“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

梳妆楼内的妈祖神像

升天古迹

崖刻是由明末清初祖庙的住持照乘和尚题刻的。歇山顶木结构纪念亭是仿1922年拍摄的清代照片而建。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妈祖二十八岁那年的九月初九,她因救助海难而逝世。

传说那天的黄昏,只见湄峰顶上一道白气冲上天空,仿佛听见天空有丝竹管弦奏起的仙乐声,直彻云天,彩虹辉映,妈祖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间,俯视人世,若隐若现。忽然彩云布合,不可复见。

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救人急难。于是乡里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时称“通贤灵女”。

朝天阁

朝天阁为三层八角塔型建筑,一楼内供奉的黑脸妈祖是清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的鹿港天后宫从祖庙分灵过去的,二楼前后供奉三尊妈祖神像,前中部为鹿港妈,后面为祖庙妈,寓意“共奉一炷香,同祀一神明”,彰显了两岸同胞是人同根,神同缘。


鹿港妈为什么是黑脸?

据说清康熙帝命施琅将军收复台湾、施将军统率的军队在鹿港登陆时受到妈祖助佑而全军大胜,应当地乡民的强烈请求,施将军“忍痛割爱”把这尊从莆田请来的“随军妈祖神像”留在了鹿港以保佑当地的百姓,鹿港居民十分珍惜、隆重地在当地建了一座妈祖庙宇将它供奉至今。

由于台湾信众非常虔诚,香火不断,时间久了,妈祖的脸渐渐被熏黑了,人们便称她“黑脸”妈祖。台湾人认为妈祖的肤色越黑,就说明供奉的时间越久,当然也就更加灵验了。

殿内供奉的有世界最高的由整根红木雕琢而成的妈祖神像

但作为祖庙,香火更是鼎盛有加,为什么这里的妈祖却还保持着原来的肤色呢?

原来每逢节庆日,祖庙的妈祖就被请到梳妆楼,由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妇人为她梳洗打扮,可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了。


朝天阁上供奉的妈祖像,是头戴皇冠、身穿朝服、手持笏节的朝觐妈祖。俗语说:摸摸妈祖手,平安跟你走,摸摸玉如意,万事都顺意。

湄洲岛祖庙山有三尊妈祖手持玉如意神像,分别位于升天楼、朝天阁和湄屿顶上。妈祖手上的玉如意是什么?是面对玉皇大帝时手持的笏节即朝板。妈祖羽化升天与朝天阁中的头戴皇冠、身穿朝服、手持笏节的朝觐妈祖是一致的。因此有摸摸妈祖手,平安跟你走,摸摸玉如意,万事都顺意之说。


从朝天阁看后山,可以看到“观澜”大楷石刻。


在“观澜”字左侧刻有《丁已仲春登湄洲山谒天妃圣宫》行书七律诗:

湄山清景胜蓬莱,四望沧江天际回。

月满琼波诸岛静,潮来银屋一帆开。

岩花结锦峰头积,怪石玲珑云里堆。

帝德崇恩神圣地,登临愧想济川才。

这两幅石刻均出自明万历年间时任南日水寨军门中军秦邦锜之手,律诗不仅道出了湄洲岛的胜景,也反映了明代人对妈祖的尊崇和敬重。

肃穆雅致的湄洲祖庙尚有许多迷人之处等待着人前来探寻,选三两好友,待惠风和畅,可以来湄洲祖庙,找到那最深处的风景。

来源:湄洲小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