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为何要周游列国

 杏坛归客 2018-07-17
    孔子周游列国历来被大家认为是一次孔子主动向列国宣传自己治国主张,实现政治理想的游说活动。也有人认为孔子是因为不满鲁国国君荒淫朝政,不思进取而愤然离开鲁国的。但仔细考究孔子离开鲁国之时鲁国政坛的各种状况,以及孔子在周游列国时的种种遭遇,不难发现,孔子的这次周游是一次被迫离开鲁国,逃避政敌打击与报复的政治流亡。
    公元前501年,鲁国的国君鲁定公任命孔子为鲁国大司寇,负责掌管境内所有的司法诉讼。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各行各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外交方面,鲁国在与强大的齐国会盟时,凭借孔子从容不迫地据理力争,也取得了一定胜利,迫使齐国归还吞并鲁国的郓、汶阳、龟阴之田,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鲁国的利益。
    此时的鲁国国内,国君大权旁落,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以三桓为首的鲁国卿大夫手中。孔子为加强国君权力,开始着手削弱卿大夫的权力。
    卿大夫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把采邑的城墙修得坚固无比,地方城邑如果修筑的比都城还要坚固,特别容易造成地方势力的割据和分裂,严重地损害国家的利益。正巧在此时,鲁国国内爆发了一场动乱,给孔子削弱卿大夫权力提供了一次绝佳机会。
    事情是这样的,三桓之一的叔孙氏有个家臣叫候犯,趁着叔孙氏在国都当政,无暇顾及采邑,便在他家的采邑郈起兵叛乱,凭借坚固的城池与叔孙氏展开对抗,叔孙氏的宗主武叔懿子费了很大的劲儿才逼迫候犯出国逃亡,收复该邑。家臣的叛乱让三桓感到十分困扰和不安,孔子趁机向三桓提出 “堕三都”的建议,即拆除三桓的郈邑、费邑、成邑等三座采邑坚固高大的城池,以防止类似的家臣叛乱之事再起,最终达到“抑私家,强公室”的目的。三桓急于清除自身之患,于是欣然同意。
    堕郈邑的时候比较顺利,堕费邑的时候,盘踞在城中的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先发制人,偷袭鲁国都城,幸而孔子得到战报,派兵反攻,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大败而逃,费邑顺利被堕。当孔子准备乘势堕掉三桓采邑中最后的成邑时,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向其宗主进言说:“拆除了成邑的城墙,齐国人必将进逼到我们的北大门。而且成邑是你们孟氏的屏障,没有成邑哪还有你们孟氏啊! ”三桓这才恍然大悟,于是临时反悔。鲁定公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围攻成邑而不克,“堕三都”的计划由此而失败。
    此后,孔子引起了三桓的强烈不满,并失去了鲁国当权贵族的信任和支持。
    与此同时,孔子治理鲁国,成绩显著,这让齐国感到很害怕。他们不愿意见到一个强大的鲁国出现,于是设计离间鲁国君臣。齐国国君派人给鲁国国君送去80名能歌善舞的齐国美女和120匹良马,鲁定公和三桓之一的季桓子收下了女乐和良马之后,从此沉溺于女乐之中,不理国事。鲁国的郊祭大典完毕之后,也没有分送祭肉给孔子。孔子由此离鲁去卫,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历程。
    郊祭大典之后向大夫们分送祭肉本是周礼的定制,季氏不给孔子分送祭肉意味着他要么是不承认孔子大夫的地位,要么是不接受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归结起来就是彻底否定孔子的政治生命。这对孔子这样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假如他不在此时赶紧离开鲁国,接下来迎接他的很可能就是一系列的政治清算和政治迫害。 段亚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