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婴儿手足搐搦症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7-17

本病又称维生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或称低钙性惊厥症。见:①突然惊厥,每天数次至数十次,每次持续数秒或数分钟,惊厥可全身对称,也可以限于一侧,或局部有抽搐,喉头痉挛,呼吸困难,青紫,严重可引起窒息至死,惊止后,精神如常。②较大病儿可见手足搐溺,手腕弯曲,手指伸直,拇指贴近掌心如“鸡爪样”,下肢则见足趾强直,而脚底略弯如“芭蕾舞样足。”

本病多发生于1 岁以内的婴幼儿,6 个月内婴儿可有颅骨软化症。

中医认为:本病由于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失调,以致脾虚、肝旺引起惊风。

1.中医辨证治疗。

本病总的体虚,属气虚、血虚,肝脾两虚之证,所以治疗重在补气,补血,健脾,平肝,壮骨,药物多用当归,黄芪、熟地、淮山、龙骨、牡蛎等。

(1)气血两虚。主证:面色苍自,烦躁,多汗,不发热,突然发作惊厥,神志不清,屡发屡停,舌淡、苔薄白,脉细,指纹淡。治法:益气养血,平肝镇惊。

方药:当归补血汤加减。

当归5 克,黄芪6 克,党参8 克,炒苍术5 克,白术8 克,珍珠母5 克,生龙齿10 克,生牡蛎10 克,石决明10 克,钩藤8 克。

方解:当归补血、养血;黄芪,党参益气;苍木,白术健脾燥湿;珍珠母、龙齿、牡蛎补钙壮骨;石决明、钩藤平肝镇惊。

加减:睡眠欠佳加远志4 克、枣仁4 克;烦躁加独脚金12 克、孩儿草12 克。

(2)肝脾两虚。主证:面色苍白,疲倦,食欲不振,易惊夜啼,手足抽搐,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指纹淡而青。

治法:补脾养肝镇惊。

方药:党参8 克,白术8 克,云苓10 克,炙甘草3 克,陈皮2 克,熟地9 克,淮山药10 克,龙骨15 克,牡蛎15 克,白芍8 克,钩藤5 克。

方解:党参、白术、云夸、炙甘草、补脾益气;陈皮醒脾运脾;熟地黄补血;淮山药健脾养胃阴;龙骨、牡蛎镇惊;白芍平肝养肝,共用可达补脾养肝镇惊的功效。

加减法:体虚、气弱,多汗加北蔑10 克、大枣4 枚;夜惊加钩藤6 克、蝉衣5 克,夜睡不安加远志4 克,枣仁5 克,五味子4 克,骨软无力加杜仲8 克,川断10 克。如有健康疑问,可到全球医院网公众号(webQQYY)咨询。(责任编辑:施静妮)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