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语》是关于孔子言行事事迹的文字汇编,传世有两种:一是宋朝薛据辑的两卷本,二是清朝孙星衍辑的十七卷本。 一、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 出自《孔子集语·劝学》。饰:装饰,打扮。君子不可以不学习,与别人相见不可以不打扮自己容貌服饰。 学习修饰自己内心,打扮修饰自己外表,两者同等重要。与人相见修饰自己的外表,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二、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出自《孔子集语·劝学》。诵咏周朝的诗歌,阅读上古典章,就好像和古人居住在一起了;研读上古典章文献,品诵上古诗歌,就好像与古人谋合在一起了。 三、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 出自《孔子集语·劝学》。倦:懈怠,厌烦。喜欢学习而不厌恶,喜欢教导别人而不厌烦。 人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发展,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如果不努力学习新知识,思想就会落后。 四、欲人之信己也,则微言而笃行之。 出自《孔子集语·六艺上》。信:信任,相信。笃行:笃,深、多行动、多做事。想让别人信任自己,就要少说话,多做事。君子不夸夸其谈,而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别人信任自己。 那些品行高尚“微言而笃行”的人,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从不用语言来彰显自己,而这些会被人所耳闻目睹,那些夸夸其谈者,虽一时得到别人的信任,但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就会发现他事无所成,终被别人唾弃。 五、良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 出自《孔子集语·臣术》。逆:不顺,抵触。好药对口来说是苦的,但却能很好地治病;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但却能指导行为与思想。这一句富有哲理性,富有启迪性的至理名言,告诫人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批评,改正缺点。 六、至诚之至,通乎神明。 选自《孔子集语·孝本》。最大的诚实,可以通达神明。此句是孔子论孝道中的一句,本意为善施孝道的人会得到神明的帮助,会得到朋友的信赖。大凡孝敬父母的人,对别人也会有一颗诚心,所以孔子从“孝”入手来论证“诚”对为人处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事业起着关键作用。 |
|
来自: hongzhuanyidui >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