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之定位与发展

 qjy010 2018-07-17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教授 姜元安 在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北京专题会议上的发言

  谢谢!我是从上午开会一直到现在,想我们今天会议的专题,中医影响世界也好,中西医结合也好,都是涉及到中医未来的走向方向的问题,我们在这里讨论。主题叫做中医哲学理论,今天探讨都比较少中医哲学层面的,多的是中西医结合。原来想中医的定位和发展,其实讲发展,现在讲到中西医结合,我就想,我们定位首先要思考中医怎么定位,然后中西医结合怎么定位,这是一个名的问题。我们讲名副其实,我们的名是不是清楚?我们在做的实际的东西,名和实是不是相符?上午都有同事提到,我们不要太在乎名的问题,我们慢慢去研究去。实际上关于中西医结合这个名,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我们都听到各位的表述,临床治疗相加起来也是一种结合,学术上结合起来也是一种结合。我们上午还有中医管理局的同事在这里谈到这个问题说我们现在搞不清楚,慢慢留给学术界讨论的。从学术角度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有意思的现象是什么?当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名还搞不很清楚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轰轰烈烈的做的,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指南也都有了。如果我们事先不清楚,还需要讨论的东西,为什么已经有实际的指南应该怎么做?换句话说,我不知道怎么做,现在告诉你怎么做,这是一个悖论。名称上我们先正,或许我们讨论到底我们中西医结合这两个字怎么理解,从字面上来说,还是引申到背后的东西。

  今天上午谈到很多是临床治疗互相配合的问题,这一点我完全同意。中西医结合临床上互相配合治疗一个病人,疗效一定要好过单独用西医或者单独用中医的,这是一般来说。有时候不一定,有时候单纯西医、中医可以解决问题,临床上可以这么做。这么做是不是叫做中西医结合?如果是,大家认可没关系,我们定下来中西医结合配合,取长补短。假如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名的话,我们说取长补短的长各自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是中医,中医的长在什么地方,我们研究这些东西,中医理论问题。老子讲名可名非常名,孔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如果搞学术上面,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它到底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的时候,我们就轰轰烈烈的展开来,恐怕要出大问题。好比说现在都讲中医,到底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学中医,有多少人能学中医?谈到师带徒弟的问题也是这样,本来它是很好的,但是师带徒带不出来我们期望的,问题是能不能学,有没有中医的理念?中医是什么,他是不是清楚?这实际上回到中医哲学,背后支撑中医,存在、发展和将来继续为人类贡献的根本在哪里。

  我以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的,我到香港去七八年,现在香港中文大学过来的。在香港的中医和西医可以说是井水不犯河水,清清楚楚,法律规定中医只能做中医,西医只能做西医,但是不意味着中医不需要学西医。社会现实病人带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不了解,不知道西医也不行。最关键你作为一个中医,如何用一种理念去治疗病人,这是最关键的。如果在这个方面搞不清楚,可能就出现了你开的是中药,实际上不是中药。这就直接影响到你能不能涉及到中医它最根本的问题。谈到这一点,我们把时间倒回2000千年,《黄帝内经》怎么出来了,出来之后,两千多年怎么指导中医发展?经常听到中医固步自封,总是停留在《黄帝内经》时代,中医不发展,中医不与时俱进。以前说中医伪科学,假科学等等,中医已经承受了太多这样的帽子。我们看历史,两千多年历史,中医有没有发展?我想学过中医,知道中医历史的人,没有一个人否认中医在不停的发展。中医立足在《黄帝内经》构建整个基础之上,但是中医在临床上,并且随着临床治疗不停的发展,这一点谁都不可以否认。我们想想中医怎么发展,没有西医进来之前,我们不知道西方的科学,我们不知道西医的理念,中医怎么发展?如果从这里搞清楚,中医自身规律,我们自己都在讲中医自身规律,如果我们不能够搞清楚中医自身规律发展,将来中医怎么走,可能就要迷糊。如果我们都很清楚,其实中医几千年,按照自身规律在发展,在临床上不断去解决新出现的疾病。疾病它永远在变化,永远不可能用一种不变的理论思维在治疗新出现的,永远变的疾病。但是问题是你这种临床疗效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如果我们中医自己能够按照自身的规律,自身的特点来发展,我们在今天有良好的中医和西医并存,这样一个基础上,西医做好西医的,中医做好中医的,病人需要的时候用最好的中医,最好的西医给病人治疗,一定使病人得到最大的受益,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在低水平上,中医学西医,或者西医学中医,反过来说病人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治疗。

  我们谈到这里的时候,咱们中医临床上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一定会讲我们临床最大的优势是辨证论治,这涉及到中医本身上名的问题。辨证论治这个名是什么?现在是中医开口都讲辨证论治,但是什么是辨证论治,不见得每个人清楚。原本这个词没有人提,任(应秋)老先生50年代提出来,说中医临床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它根据什么提出中医临床最重要辨证论治?他提出来的时候,在中医界当时都有不同的见解,在文化大革命中,任老失去了学术自由的环境下,他没有办法更多的解释他所说的辨证论治是什么。因为在那个时候已经都提出来,中医讲辨证论治,西医讲辨病论治,我们中医辨证跟西医辨病结合起来。这种方法都有。我们看任老怎么解释他提出来的辨证论治,他说我提出的辨证论治就是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来的,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根据张仲景看病提出来的,因为张仲景是医生看病最好,他留的书给我们很多指导意义。现在有几个人读张仲景的书?我们看张仲景怎么看病的,就能理解辨证论治,如果不明白张仲景怎么看病的,以为就一个方一个药,就永远搞不清楚辨证论治,真正搞不清楚中医临床特色是什么,我们中医学术不枯萎才怪,无论怎么提,无论哪个方向,中医必然走向消亡。

中医学之定位与发展

中医学之定位与发展

中医学之定位与发展

  时 间:2013年3月17日

  地 点:北京香山饭店(香山公园内)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北京大学哲学系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中医哲学研究小组

  北京博爱堂中医药研究所

  文稿审定:李新彦

  中医影响世界论坛传播与资讯委员会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