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灶丨朱国振:书法中的方笔、圆笔,你知道多少呢?

 夜色轻洒 2018-07-18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无不对用笔有着独到的见解,甚至撰写成书,影响后世。

在书法的学习中,一定绕不开笔法。关于笔法的传承,总是有一长串的名字可说。那么,笔法的起步是从谁开始的呢?这就要从蔡邕说起,他是东汉最杰出的文学艺术家,隶书写得非常好。

蔡邕《嘉平石经字》

唐代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说,是有一个神人把笔法告诉了蔡邕,由此,笔法的传承就开始了。

蔡邕传给了他的女儿蔡文姬,蔡文姬又传给了钟繇,钟繇传给了卫夫人,卫夫人再传给王羲之……

总之,笔法就这样慢慢传了下来。

蔡邕《九势》

展开剩余78%

王羲之12岁时,发现父亲把前代笔法论藏匿于枕中,“窃而读之”。待他晚年时,写下《笔势论》开悟儿子王献之,要儿子“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之诸友”。由此可以看出,笔法实为书法中的武功秘籍。

执笔在手,用笔有法。这一期,秦汉胡同书法老师朱国振就为大家讲讲折锋、回锋、方笔、圆笔四种笔法。

折锋

折锋多用于行笔转折处。如写横折,写到尽头处,即可折锋稍顿向下,这样写出的笔划方整,骨力外拓。写横、竖等笔划的起笔处也可用折锋。如写横先竖下笔,稍顿,然后折锋右行;写竖先横下笔,稍顿,再折锋向下。这样写的笔划均显得有骨力。

回锋

回锋是收笔时笔锋向回转,也就是往回带一下笔。写横划的收笔处有的常用这种笔法。如写横划到尽头处稍向右下顿笔,然后提笔向左带一下,这样显得笔划浑厚,笔力充沛。

方笔

方笔是起笔和收笔处笔划形状呈方形( “方笔”是指笔划有棱角)。共用笔方法主要是逆锋落笔,也就是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欲左下先右上、欲右下先左上,这一点即是“逆锋”笔法;在行笔中间,使笔锋铺开,到收笔处如写横竖可用顿笔。这样用笔,笔划自然会是方的。方笔字略显得厚重腔劲。

方笔以楷、隶用之较多,楷书中又以魏碑最是典型。

《始平公造像》 楷书 方笔

《鲜于璜碑》隶书 方笔

圆笔

圆笔写出的笔划圆形。圆笔在下笔时要用裹锋(裹锋是笔锋不分散开),在行笔中间笔锋稍提,写到尽头处即收,不折不顿。这样写出的笔划自然是圆形的。运用圆笔,字体会显得圆劲清秀。

圆笔以篆书、行草书用之较多。

《石鼓文》: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古今书法家最为敬重的“圆笔书”圣典。

对于笔法,除方笔、圆笔外,历来书法家的说法不尽一致,这里所说的仅是个人学习的体会。考虑到,了解笔法,对临帖时用笔方法有好处,所以做简单的介绍。至于临帖时用哪种笔法,应因帖而异。

本期小灶嘉宾

朱国振,字鲁丘,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青年书法家,秦汉胡同书法老师。

书法作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上海朱屺瞻美术馆,上海民俗博物馆收藏。

书法作品及论文发表于中国收藏导报,中国旅游时报,中国书法报。

朱国振老师作品欣赏

【艺术小灶系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