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喂孩子蔬菜居然是错的

 THY7655 2018-07-18




前几天,和闺蜜小e妈一家聚餐,餐桌对面的小e对各种虾蟹、包子、烧麦来者不拒,简直是男版的小蛮。硬邦邦的油菜,能整片放在嘴里吱嘎吱嘎地嚼碎,一点不嫌弃还吃得津津有味。

而餐桌这边的小Jo,只挑自己爱吃的面条。青菜要撕碎了藏在面条下面才能勉强吃一些。

两个生日只差7天的孩子,除了个性中对新食物、新餐厅的接受程度不同,饮食怎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闺蜜小e妈是食品系硕士,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方面报道的扛把子,向她请教后,发现有几个严重的问题不得不重视。

错误

01 在吃饭过程中干扰孩子


“再多吃两口”
“不许再吃面包了,你要多吃饭”
“要想吃零食就再多吃三口青菜”。


这样的每天都会重复很多次吧。
一份调查显示,大约85%的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进食量。

>>>>

为什么这种行为是错的?

孩子们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调节食物摄入量的能力。当父母想让孩子少吃或多吃点,他们其实也在变相地教导孩子不要相信他们的身体的感觉,就这样阻碍了孩子的自我调节。

研究表明,让孩子多吃可能会造成最终吃的更少的结果。

>>>>

解决办法

大多数权威的卫生组织如美国儿科学会都建议采用责任分开式的喂养法。

有个段子说的好——我终于知道我爸妈为什么不挑食了,因为他们只买自己爱吃的菜。对啊,也就是说,父母来决定孩子吃什么,何时何地吃,孩子决定吃多少,以及吃不吃。这不仅有助于孩子自我调节,让他们在饮食方面树立信心,还能让吃饭过程中的孩子更平静、更配合,孩子们可以安心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吃饭。


错误

02:饮食结构混乱


小涵告诉妈妈她饿了,妈妈说,“饿了就吃点吧。”所以小涵吃了包旺旺仙贝。同样的问答发生在她想喝果汁、牛奶和其他食物的时候。她经常在车上吃、看电视时候吃、在公园玩的时候吃。

这是一种完全没有节奏和规律的饮食,是孩子而非家长在对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发号施令。

>>>>

为什么这种行为是错的?

小涵的这种吃不是因为饥饿,她已经把随便吃养成了一种习惯。她从未真正理解饥饿是什么感觉,但她知道,想吃好吃的食物时就去吃好了。她有时吃饭只吃一点点,有时遇到好吃的饭又吃很多,结果是养成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对环境因素非常敏感的进食方式。

>>>>

解决办法

在规定时间和指定的餐桌上供给孩子正餐和零食。幼儿需要大约每2到3小时吃一次饭,学龄前儿童及更大的孩子每4个小时左右吃一次。当孩子们吃了一点就不吃了的时候,提醒他们下一餐的时间(比如:“你要确保你到时候不哦,因为我们到6点才吃饭”)。当他们想要在两餐之间吃零食时提醒他们(我知道你想吃零食,但是我们一个小时后就开饭了)。


错误

03:开小灶


峰峰家的大厨是奶奶,他总是做好了丰盛的饭菜给忙碌的儿子儿媳吃。3岁的峰峰常常不愿意跟大人一起吃晚餐。睡觉前,奶奶担心他会饿所以给他另做一点峰峰喜欢吃的饭,给他找补一下。

>>>>

为什么这种行为是错的?

孩子应该是学会吃各种各样的食物的,以不同的速度,或快或慢。但峰峰无疑学的并不顺利。奶奶的行为是告诉他,她不相信他可以扩大涉猎食物的范围,吃一些没有吃过的东西,而这会减少峰峰在吃饭,选择食物问题上的信心,可能会使他吃的东西更加局限,甚至出现偏食。

>>>>

解决办法

家长需要采取一个期许的态度,让孩子知道家人相信他可以做好吃饭这件事。这可以始于一次做晚餐时,向孩子征集做饭计划,提出一两个可能加入菜单的备选材料,并寻求孩子的同意。餐桌上,让孩子们有机会为自己选择、服务。


错误

 04:大力推行蔬菜


担心孩子蔬菜吃太少,大概是80%父母的烦恼。

我们竭尽全力劝说孩子多吃蔬菜、多吃蔬菜,害怕吃蔬菜少错过重要的营养素摄入。越把它当成是个事儿,它越是个事儿。

>>>>

为什么这种行为是错的?

大约70%的儿童对蔬菜中苦味的化学物质敏感,随时间推移这种敏感性会降低。

当父母越大力推销蔬菜,孩子可能会越厌恶。在没有人为压力的情况下慢慢自然地学着去喜欢蔬菜的孩子是少数。


>>>>

解决办法

孩子们,尤其是小月龄的孩子,也不是一定要吃蔬菜来满足其营养需要,如果他们吃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其他食物的话,就不用太担心。

话虽这么说,我们可以变着花样做蔬菜,比如蔬菜饼、菜丸子……尽可能改善蔬菜的口感,在不让孩子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帮助他们吃菜。

小e妈说,让小e爱上吃青菜是挺自然的。不能忽视示范的作用,首先大人要多吃青菜啊,全家人都抢着吃青菜,配合陶醉的表情,解说吃这种蔬菜的好处,小e也就不抗拒蔬菜了。

是的,看到孩子吃得没有我们预想的多、预想的好,焦虑不安会影响了我们的判断,追着孩子各种催促,可别忘了我们人类的胃有多么聪明,把吃饭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吧。(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