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青山绿水春风 2018-07-18
  《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我们总是喜欢用非是则非的态度,来看待世间万物。从小就学会什么昆虫是害虫,什么鸟儿是益鸟。最后,把麻雀定性为害鸟之时,弄得现在麻雀稀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庄子叮嘱我们应远离善恶,不要简单地用主观论断,主观利益判断客观事物的是非。这样做,等同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腿,最后受到惩罚依旧是自己。

郭象对庄子这句话的注释是:忘善恶而居中,任万物之自为,闷然与至当为一,故刑名远己而全理在身也。有时候,自己希望不看任何注释来理解庄子的话。但庄子把这句话放在养生主>,已经表达了与郭象非常相似的意思。这是自身个体养生之道,也是世间万物存在之必然。存在就是必然,东西方哲学又不经意地在一个问题上,得到相似的答案。

更深一层的理解,老子曰,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善与恶,并不是事物的自身特征,而是在万物中找寻到一个参照物,才会得出善恶的结论。自己曾经有个悖论:有个朋友,做了义工N年,故而到处表露自己是义工的身份。在老子看来,这反而是不善之人的标准。自己当时以为,要做善事,达到真正帮助了别人的目的就应该嘎然而止。但后来再理解老子的原话,倒不全是这个意思。老子还是像庄子一样,希望我们远离善恶,立处自身,观应万物。事物的善恶本身也是向前发展的。以前忠于父母的指腹为婚之善,到今天这种婚姻变成了侵犯人权之恶。怎样远离善恶呢,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说的世俗之人:世人为善是为求近名,不为恶是害怕近刑,所以才疲役心灵。其实我们就是这样的世俗之人。但是,要活在俗世,自身必为俗人,能不分善恶,能不生是非吗,就尽量往这一点上靠拢吧。

老子和庄子的理论,虽然让人有狡猾之嫌,但确实很有道理。如果我们所有人真的像老庄这样提倡的做人,世间上要如此烦冗的法律条文何用,又一个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体验。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