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在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未形成专制王权国家的原因?

 思明居士 2018-07-19

从962年奥托大帝在罗马加冕为帝到1806年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在帝国议会宣布退位,存在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始终未像英国、法国那样形成近代早期的专制王权国家,反而一步步走向皇权空虚、分裂割据的局面。直到1648年《威斯特伐里亚协约》正式规定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各个邦国拥有独立主权。在这一过程中,皇帝与诸侯间的冲突与妥协构筑了历史发展的重要线路。

存在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未形成专制王权国家的原因?

936-1154年神圣罗马帝国与诺曼王国

一、神圣罗马帝国的从统一到分裂的演变

962年,奥托一世在罗马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开启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进程。他通过一系列征战平定诸侯内乱,并在奥格斯堡一战中彻底击溃威胁帝国生存的匈牙利人。特别是后者,不但为帝国的生存赢得了安全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奥托大帝的威信,增强了帝国人民的内部凝聚力。同时,他通过联姻政策控制了士瓦本、法兰肯尼亚、洛林、巴伐利亚和萨克森五大公爵领地,建立起强大的王权;通过国家教会体系的构建,利用主教们的宣誓效忠来抗衡世俗诸侯贵族的反叛倾向。这些促进帝国统一的策略不但铸造了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而且为奥托大帝之后的皇帝们维持统一奠定了基础。

亨利三世时期,帝国内部的贵族势力虽然强大,但其影响在统一的皇权中依旧是有限的。“诸公爵领地过去常常是恐惧的源泉,现在,允许一直虚位,或派皇帝亲戚去补充,皇帝本人违反通常的习惯,保留了法兰肯尼亚公爵职位和(在一些年内)士瓦本公爵职位。”然而,在亨利三世突然撒手人寰,留下只有六岁的亨利四世时,帝国遭受了主教授职权之争的第一次分裂性打击。1076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宣布破门律,开除亨利四世教籍,解除其臣民的宣誓效忠,同时勾结德国诸侯贵族反对皇帝。而亨利四世并非屈服于教皇的压力,而是输在了国内诸侯贵族的手中,从而有了举世闻名的“卡诺莎事件”。当亨利四世同教皇和解之后,回到国内却面对着一批诸侯贵族另立的国王,士瓦本的鲁道夫。内战虽然以亨利四世的胜利而告终,但这却为诸侯贵族们开启了更激进的离心先河。随着1121年教皇卡里克斯图二世与亨利五世间缔结沃尔姆斯宗教协定,用以维护帝国统一的国家教会体系彻底崩溃了,那些拥有和诸侯贵族同等权利的大主教们成为了限制王权的又一力量,帝国分裂的生力军。“在任何时候,他手中的王节都可能由于破门律的打击而颤栗,大群敌人可能从每个女修道院和教堂中跳出来。”1138年,皇帝罗退尔二世驾崩,德意志贵族们害怕强大的王权会传承下去,因此,选择了弱小的霍亨斯道芬的康拉德为王,由此开启了霍亨斯道芬王朝,同时也打开了诸侯贵族分裂的大门。

存在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未形成专制王权国家的原因?

1138-1254年霍亨斯道芬王朝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

在腓特烈一世时期,他六次长途跋涉,亲征意大利,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随后,亨利六世通过与西西里王国女继承人康斯坦斯的婚姻获得了在西西里的统治权,并把帝国的首都设在了西西里王国的巴勒莫。这样进一步分散了亨利三世治理帝国的精力,放松对国内诸侯贵族的控制。在西西里被看作国王的典范,而在德意志连他自己都感到不自在的腓特烈二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同教皇的冲突和西西里王国的治理之中,为意大利的统一事业奋斗一生,而对于德意志的诸侯贵族则是放任自流———1220年,他通过“教士特权”,规定“国王放弃授予教士权杖的权利,教士免除纳税义务。”1231年,他通过“诸侯特权”,规定“诸侯贵族有权在自己的领地内行使司法、铸币、道路、河流、建造城堡和城市等权利……”由此,腓特烈二世放弃了奥托大帝创建的、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尽力维护的皇帝对主教授职权的权利,促使教会贵族摆脱了皇帝的控制,从而专注于自己领地的事务和罗马教会的联系,从构筑神圣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坚实基础的身份彻底转变为帝国内部分裂割据的强大力量。同时,他也放弃了先帝们紧紧握住的对诸侯贵族的控制权,促使诸侯贵族在皇帝身陷于意大利事务的时候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几乎实际主权的权利。

腓特烈二世之前的先帝们都没有丧失皇权对诸侯贵族的有力制约,纵然诸侯贵族有离心倾向,但也不具有足够的分裂力量。而腓特烈二世时代是诸侯贵族权力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帝国彻底走向分裂的转折点。之后,象征着帝国统一的皇帝沦落为选帝候选票下的光荣头衔,神圣罗马帝国也同样无力地掩盖着内部的分崩离析。

二、神圣罗马帝国从统一到分裂的原因

1.选举制度下的制衡。

存在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未形成专制王权国家的原因?

972-1043年的神圣罗马帝国

自911年,东法兰克国王孩童路易死后,康拉德一世由东法兰克四大公爵以及美因茨大主教选举为国王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的每一位皇帝都是在大诸侯贵族的选举中诞生的。这就使大诸侯贵族在皇帝的选举中拥有了讨价还价的筹码,皇帝候选人也为了夺得帝位而许诺让与部分皇帝特权进行妥协,同时也为诸侯贵族力量的凝聚提供了共同性。而拥有选举权的诸侯贵族们也并不是总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当有两个候选人出现时,一场内战是不可避免的。纵然未来的皇帝获得了胜利,但在他的统治下总会潜伏着一些不甘心失败的诸侯贵族,而形成一定力量的反对势力。特别是在霍亨斯道芬家族攫取政权的时期,康拉德三世同领导诸侯反对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叛乱的洛泰尔二世成为并列国王。如此,在洛泰尔二世去世之后,康拉德三世同洛泰尔二世的继承人“傲慢”的亨利之间因王位问题爆发了内战,这场霍亨斯道芬家族同韦尔夫家族的战争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动摇着霍亨斯道芬家族在帝国统治中的稳定,奥托四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抢了腓特烈二世的皇位。此外,选举皇帝的制度制约了帝国内部的统一力量,虽然选举中会爆发内战,但双方的目标是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身份,而不是通过战争消灭异己,兼并土地,进而达到在军事上一统帝国的地步。这样,帝国就无法形成一股在现实意义中通过战争进行武力统一的力量,直到普鲁士在近代通过一系列武力征伐才将一盘散沙似的德意志帝国统一起来。

2.神圣光环下的争夺。

神圣罗马帝国的神圣性在于它同基督教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基督教的世界里只有一个教皇,掌管着灵的指引,捍卫基督教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只有一个皇帝,掌管着肉的束缚,保护着基督教的俗世领地,而这个皇帝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根据这层联系,神圣罗马帝国构筑了“君权神授”的理念,将皇帝神化为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为整个帝国蒙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自962年奥托大帝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皇帝之后,来自上帝的神圣光环将帝国同基督教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教皇为皇帝加冕,皇帝承担保护教会的义务,双方共铸神圣的理念。甚至,为了通过对基督教会的纯洁化来维护帝国的神圣性,亨利三世支持基督教会的克吕尼运动。虽然君权神授的观念维护了帝国的稳定,促使选举产生的国王摆脱了履行德意志国王职权的普通公爵的身份,成为权力来自于上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同样也给予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沉重的打击。而随着克吕尼运动的进展,教皇力量的积聚,皇权同教权在神圣光环下展开了权力的争夺———主教授职权之争。虽然亨利四世和格里高利七世只是针对个人进行攻击,双方均未否认神圣罗马帝国的神圣性,也未触及君权神授的基础,但是,皇帝被教皇开除教籍给了德意志诸侯贵族们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德意志的诸侯们热望缩小他们的皇帝的权力,是皇帝敌人的天然盟友。皇帝的敌人的精神霹雳,比他们自己的长矛更为可怕,可以帮助他们废黜有野心的君主,或从君主身上勒索出一些他们所需要的让步。”

3.罗马情结下的追寻。

当日耳曼人还处于原始状态的时候,罗马帝国已是拥有高度文明、繁荣昌盛的国度。虽然相互征服的战争不断,但这丝毫阻挡不了日耳曼人对罗马先进文明的向往和追寻。在罗马帝国消亡数百年后而出现的神圣罗马帝国,是德意志人对罗马文明的崇尚,对罗马情结的追寻。而罗马,这座永恒之城,成为大空位之前每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追寻的荣耀———他们率领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在罗马加冕为帝,宣称自己对意大利的统治主权。特别是霍亨斯道芬王朝,对罗马的追寻、对意大利的控制不只葬送了王朝的命运,还有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

存在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未形成专制王权国家的原因?

1273-1378年的神圣罗马帝国

腓特烈一世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在位36年,除去不可缺少的出兵意大利而进行的罗马加冕仪式,29年中他五次亲征意大利,同罗马教皇、伦巴第城市同盟争夺统治权,而且在后三次的征战中,失败不但使他的皇帝权威下降,而且路途艰辛、损兵折将也大大消耗了帝国的皇权力量。虽然他击败了自己的对手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但每次的出征依旧掣肘于帝国内部诸侯贵族的力量,甚至因他们的叛乱而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结局。成长于意大利的腓特烈二世终其一生都在为意大利的统治权而奋斗,而对承担帝国主体的德意志的诸侯贵族们采用亲善和解政策。为了专注于他的意大利事业所颁布的“有利于诸侯的法规”,促使帝国诸侯贵族从具有离心倾向的神圣罗马帝国领主身份转变为帝国内部分裂割据的邦国国君。霍亨斯道芬家族在意大利的争夺中力量不断被削弱,逐渐丧志了在神圣罗马帝国中的权威,相反帝国内部诸侯贵族的力量在皇帝无暇顾及的情况下日益膨胀,攫取更多的皇帝特权,削弱皇帝对他们的掌控。

4.皇帝寿命下的混乱。

在神圣罗马帝国中,皇帝象征着统一的力量,而诸侯贵族则代表着分裂割据的力量。皇帝的力量弱小,诸侯贵族的分裂倾向就会增强,而皇帝寿命的长短关乎帝国的稳定与否。萨利安王朝亨利三世时期,帝国达到了鼎盛,强大的王权成功地压制着诸侯贵族的力量,控制着教皇主教的任免。但是1056年,他的突然死去,留下了仅有六岁的亨利四世。诸侯贵族们借机窃取王室领地,削弱皇权对他们的控制,增强自身的势力,为之后在主教授职权之争发挥反叛离心的作用埋下了伏笔。霍亨斯道芬王朝亨利六世时期,帝国的版图扩大到意大利的西西里王国,他四处征战,被教皇描绘为“亨利六世怒吼的北风刮过大地”。但是1197年,他成为又一个死于壮年的皇帝,留下了仅有两岁的腓特烈二世。帝位被韦尔夫家族的奥托四世所攫取,而腓特烈二世则在意大利罗马教皇的“庇护”下成长。这就为他之后放任德意志诸侯贵族的政策奠定了基础。同样,康拉德四世英年早逝的背后是风雨飘摇的霍亨斯道芬王朝,促成了导致神圣罗马帝国彻底分裂的“大空位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